在平利县女娲山腹地,距县城13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叫徐家坝村,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着400余户人家。这里山高路险,耕地稀少,土地贫瘠,基础条件十分薄弱,贫困人口达180余户500余人。2017年,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深入展开,平利县老干部局就负责联系帮扶这个村。
吹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徐家坝村社区服务中心就坐落在进村水泥公路的左侧。社区门前场地不大,可中心一个方形旗台上矗立的一根旗杆特别引人注目——旗杆顶上高高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村党支部和脱贫攻坚作战室就设在这里。脱贫攻坚工作队就以这里为根据地,源源不断地把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到村民的心坎,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村民们落实着脱贫攻坚任务,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路在脚下延伸
徐家坝村所辖7个村民小组。一、二组紧邻安平公路,交通条件较便利。其它5个小组分布在女娲山深处,由一条女娲山景区公路连接。为改善村内交通条件,便捷村民出行,同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由县老干部局牵头,带动村党支部主动与交通主管部门对接,投资200余万元,先后打通了通组公路4条,硬化村级公路4km,修建产业路700m。整体实现了到组能通车,到户有便道的格局。
让甘泉滋润心田
徐家坝村大部分村域在女娲山林区。这里山大人稀,沟壑纵横,水资源十分短缺。村民大多靠堰塘水洗衣、做饭、饮用,用水贵如油。堰塘水水质混浊,既不卫生,又不好喝。脱贫攻坚工作队驻村之后,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积极联络相关部门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扶持,修建饮水工程。目前,已建成拦水坝1座,引水管网近9000m,蓄水池7个,水厂一座,配水管网约6万米。仅这项工程投资达130与万元。在徐家坝村基本实现了组组有水源,家家通管网,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吃水不忘挖井人。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乐在心里,笑在脸上,直夸党的政策似蜜甜!
让日子更亮堂些
村民虽然家家通电,但用电电压时常不稳,电网部分入户线路老化。怎么办?这在村里也不算小事,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乘着脱贫攻坚强劲的东风,村里和县供电公司搭上了线。由县供电公司投资7万元,支援徐家坝村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400m,安装配变200KVA变压器1台。这样一来,日常照明,逢年过节灯火就亮堂多啦!老百姓能不高兴?
让党的“好声音” 传递到四面八方
为了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让网络通讯联通千家万户,让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县老干部局牵线搭桥,在村上实施网通工程,投入资金达70余万元。这项工程新建广电线路5km,电视入户280余户(其中覆盖186户贫困户),实现了集中安置点广电宽带全覆盖;新架设移动光缆14km,实现了全村集中居民区移动宽带和电视网络全覆盖;新建联通3G基站1座,电信光网宽带端口112线。如今的徐家坝村,无论你走到哪里,网络信号畅通,电视节目丰富,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聆听党的“好声音”!
让家不在风雨中飘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最美好的愿望。今天,在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的带动下,徐家坝村解决了村内所有贫困户的安全住房。特困户搬进了新建的宽敞明亮的居民安置房,23户贫困户的危房拨付专项资金进行了危房改造。出于好奇,也是想见证贫困户危房改造后的样子,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我们登门造访了几家房改贫困户,和房主进行了亲切的攀谈。三组村民张开胜,45岁,身患结核病,是2017年的脱贫户。一家老少四口人住着三间瓦房。他家房子改造已完工,面貌焕然一新。墙面刷得雪白,屋顶重新进行翻修和加固,室内楼面用PVC进行了吊顶处理,厨房搭建了调理台,连室内电线也布置整齐到位。整个农家小院收拾的干净利落。二组村民吴明刚,已经73岁高龄,身患痛风,老伴儿患椎间盘突出症,带着9岁的小孙女。更令人揪心的是,唯一的儿子早年在煤窑被塌伤,多年瘫痪在床,需要老人常年照料。据老人介绍,未翻修前,三间瓦房房顶椽木朽烂,瓦面稀薄。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吹得屋顶哗哗作响,外面大雨倾盆,屋内小雨淅淅。更要命的是风刮的久了,还不时从顶上掉落瓦片和碎物,让人提心吊胆。他家现在新翻修加固的房子,白墙、青瓦、红檐,室内水泥地面,楼面经过了吊顶处理,厨房也搭建了调理台。虽然室内家具简陋,可老人很称心。问起老人对驻村干部满不满意,党的政策好不好,他乐呵呵的,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
人定胜天。徐家坝村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驻村干部的努力下,克服自然条件的匮乏,朝着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追赶超越,迈步向前。逐梦的号角,回荡在这个蓝天、白云、青山掩映下的小村!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