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规模的脱贫攻坚开始后,2017年初,平利县老干部局临战受命,接受了包抓城关镇徐家坝村脱贫攻坚的任务。面对徐家坝村大部分村民居住条件差,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差,基本无脱贫增收产业的现状,局领导派得力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结合村情,与村班子反复研究论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其它脱贫工作任务的同时,确立了主攻产业发展,开辟脱贫增收源泉,确保农民能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稳步致富的指导思想,不遗余力,抓好落实。
根据该村“一坝一沟”的地理条件,改变传统观念,紧盯市场需求,确定在平坝缓坡地大力发展高效益的种植业;在山大人稀,林草资源丰富的七里沟,发展养殖业。他们用足用活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优惠政策,给予了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从修路架桥,到通水通电,土地流转,资金扶持等各个方面,处处为村民发展产业着想。县长陈伦富多次到村,实地踏勘,现场指导,召开会议,解决问题。局长汪波更是把脱贫攻坚,发展产业作为“主业”来抓。短短半年时间里该村已培育了5个专业合作社,外联引进了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盛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结对开展产业帮扶。确保183户贫困户,522名贫困人口,人人有人帮,户户能增收。
种植中药材,过去在徐家坝是没有的。尤其是种植白芨,这在平利县也是首家。这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需要有经济实力,有经济头脑,懂市场行情的人来引领。经过市场考察和土壤化验以及气候论证,徐家坝是最佳适宜区。于是他们动员本村有较大经济实力的汪功勋,组建了“群英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使其投资500多万元,种植了106亩白芨。这种药材市场行情看好。与收购商签订的保底收购价为530元/公斤。农民可以在三个方面从中获得收益:一是按每个贫困户1万元的数额,为115户提供115万元“三改”配套资金入股,每年按5%的比例保底分红,每户三年可收入1500元,同时根据经营情况进行第二次分红。二是土地流转,每年每亩500元的租金,其中贫困户18户流转21亩,每年可收入1.05万元。三是劳务收入。今年该公司已为50名劳务工发放劳务工资15万余元。其中贫困人口27人,增收8.1万元。几笔收入帐算下来,群众高兴地送给他一首顺口溜:“汪功勋汪功勋,致富不忘家乡人,带资回村种白芨,脱贫攻坚立功勋。”该公司下一步还计划再发展白芨200亩,总规模达300亩。引进种植油牡丹1000亩,带动126户386人增收脱贫。
说起女娲兵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家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该合作社已有散养乌鸡5000只的规模,上半年销售1000只,收入8万多元。近期又孵化了3600只鸡苗,即将投放养殖,总规模接近万只。仅存栏的4000只鸡就价值30多万元。而创办这个合作社的汪功兵却是一个特殊的贫困户。他曾只身一人在外打拼多年,当过工人、当过导游,有了一点积蓄,于是回乡创业。他40多岁了,单身一人,没有房屋。这是贫困户的硬杠子。他想修房子,政策规定贫困户一人只能盖25㎡。他一个人当然够住了。如果娶妻生子,房子就拥挤了。想盖面积大一点,屋基批不下来,只能无奈地等待。即使这样,他仍然执着于他的养鸡事业。一提起他的养鸡场,他信心百倍,津津乐道。目前,他请了一个工人,每年工资1万多。计划带动30户贫困户, 99人增收脱贫。每户投鸡苗200只价值1000元。到他厂上统一喂养,每户可得到2000元的政策补贴,年底还可以根据收入分红。他林下散养的乌鸡,吃的是百草药,喝的矿泉水,而且防疫是用大蒜、鱼腥草、薄荷等纯天然中草药,品质是上乘的,前景十分可观。
引进人才来村发展产业,也是徐家坝村的一种模式。外村种植绞股蓝的能人贺贤林,被动员引进来村组建了众合绞股蓝专业合作社。他与聚源两个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绞股蓝200余亩。分别流转坡地86亩,每年200元/亩;水田40多亩,每年600元/亩,每年农民从中增收4.1万多元,4年时间共增收16.5万元。每年种植管理大体要2个月时间,每天用工20多人,每人每月有2200元的收入。两个月收入4400多元。采摘期8-9个月,拿效益工资。每采1斤鲜叶2.8元,多采多得。春夏两季采摘已发放工资11万多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这两个专业合作社可带动26户贫困户80人脱贫致富。
外联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联营帮扶脱贫致富,是该村的又一种模式。局领导亲自出面联系,引进平利县盛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到该村结对帮扶35户121人发展养殖业。采取修建标准化圈舍每10个平方补助2500元(非贫困户2000元)。全村计划建500多㎡的标准化圈舍,仅补助一项农民增收11.5万元。其中贫困户可建300多平方,补助收入达7.5万元。每养一头猪补助 200元,已养100多头,收入2万多元。同时回收生猪均高于市场价1元/斤。玉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养黄牛21头,用工贫困户2人,一人月工资500元,一人800元。分别年收入5-8000元。计划下一步与30户贫困户分养30头母牛。一年回收种牛和一头小牛,其余无论产牛多少,均为贫困户所得。贫困户又可以从中增加收入。
徐家坝村的包抓单位和村领导班子,采取多形式全方位主攻产业发展,力促脱贫致富的办法,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五个专业合作社的产业,不仅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户,不少非贫困户也从中受益。而且这些企业的近期规划,切实可行,正在帮扶单位和支部的支持、指导督促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这些产业的稳定发展,就是农户持续增收的滚滚源泉。有了产业发展的保证、政策的大力扶持,我们可以不可质疑地相信,该村年底脱贫的目标定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