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有纠纷,乡贤出面解决;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不行,乡贤出谋划策……近年来,正阳镇深入挖掘乡贤资源,通过搭建平台、鼓励引导等方式,让致富头雁、返乡能人、民间工匠等群体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沟通协调、组织参与和引领示范作用,乡贤逐渐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力军。
“去年村上让我利用自身懂经营、有技术的优势,与鄢家台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成立了雾鄢品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现合股经营。截至目前,实现毛收益20余万元。”平利县雾鄢品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鄢胜海说道。“我们主要对外承接展板、横幅条幅、宣传海报、智能音箱、办公耗材等综合性广告传媒业务,所得收益按双方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鄢胜海是一名党员,早年的他因家境贫寒,职中毕业便外出打工,搞过设计、做过讲师、开过网吧。2013年,看准了老家高山茶的市场,回乡发展起了茶产业。先后注册成立了平利县鄢台海林茶厂,建设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处。不仅靠着自己的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每年更是通过劳务用工、茶叶回收等途径,累计带动1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1万余元。在外打拼多年,深知偏远地区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当了解到鄢家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筹划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时,每年主动提出为孩子们捐赠学习及体育用品。
与鄢胜海有相似经历的该镇南溪河村村民廖和兵,是安康市渔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市级鄢家台渔业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2016年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看准正阳镇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开始发展冷水鱼产业,成立平利县清泉绿色冷水鱼养殖有限公司,先后在南溪河村、鄢家台村打造渔业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按照“三变”改革,与60余户群众签订帮扶协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常年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10余人,招收固定工3人,使群众在发展中分享红利。
像鄢胜海、廖和兵这样,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乡贤,在正阳镇还有很多,这是该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凝聚乡贤智慧和力量,鼓励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鲜明写照。
近年来,正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贤队伍建设,正阳民营企业家、外出创业者、退休干部职工、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和成功人士分门别类建立“能人名录信息库”,每名班子成员结合包联村固定联系村内乡贤,定期走访慰问联系在外乡贤及乡贤本地亲属,每年举办一次乡贤联谊活动,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乡贤返乡机会举行座谈会、恳谈会,让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以浓浓乡音、乡情燃起乡贤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
不仅如此,在各村开展新乡贤荐评,设立乡贤名人榜,努力把乡贤人物和事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展示出来,并对乡贤家风馆进行更新提升,把乡贤文化与“家教、家训、家风”结合起来,融入到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周,今天把你请来,主要是解决房屋征迁事情,先谈谈你个人的想法。”在该镇张家坝村乡贤工作室里,79岁的“乡贤调解员”向东正在同村两委干部调解因修渡正路拆迁周某房屋事宜。
渡正路改建提升工程涉及张家坝村拆迁5户,经过前期因户施策拆迁4户,周某户迟迟拆迁不下来,眼看即将影响施工进度,向东主动到村委会参与渡正路援建。经过向东做工作,周某及时拆迁,整体道路进展得以顺利进行。
向东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坝村人。1995年从原正阳乡党委副书记任上退了下来,由于在乡里有较高的威信,被聘为村“乡贤调解员”,继续发挥余热。“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这里的人情世故、大小事情了如指掌,我觉得自己还能发挥点作用,就参与进来了。”
渡正路改建提升工程开工以来,该镇组织村干部、本村乡贤、道德模范、老党员、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积极参与,大小100余件涉路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在该工程项目战线长、涉及户数多、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共同保障了整个改建工程平稳顺利少上访的良好态势。
“自己房前屋后干净了,看着也舒心,而且评上卫生户后,通过积分超市还能兑换粮油等生活用品。”连日来,鄢家台村组织干部群众搬起小板凳,坐在一起话家常、敞心扉、讲政策、听民心。
“过去村里环境卫生差,农户家里的东西乱摆乱放...。自人居环境开展以来,我们村‘两委’多次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村内乡贤开‘院落会’‘小组会’宣传政策、调解矛盾,村子在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同时,工作也越来越好开展了。”鄢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鄢代红自豪地说。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新乡贤+院落会”模式,通过干部引导、村委组织、乡贤参与的形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让乡贤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正阳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搭建乡贤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大力推介宣传乡贤典型事迹,鼓励引导乡贤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该镇政法委员、统战委员侯春伟说道。
| 责任编辑:p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