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镇:坚守“茶心”满园香

信息来源:正阳镇 作者:黄小彬 罗晙烐 发布时间:2024-08-13 08:44 【 字体:

依山傍水、满眼青翠。在平利县正阳镇鄢家台村的鄢台茶业有限公司内,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正在购卖成品茶。“我做了二十多年茶叶,茶叶是我的根本,现在我这有毛尖、燕尾茶等品种。”鄢代明介绍地说道。

生在茶家,长在茶山,今年已经46岁的鄢代明是平利县鄢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九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往返茶山,学习种茶、采茶和制茶,炭火中古法纯手工制茶的香气,伴随着鄢代明的少年时期。中专毕业后因家境原因外出务工,做过包装、下过工地,在外闯荡的他,2001年听取父亲建议返回家乡开始发展茶叶产业。

鄢家台村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周围群山环绕、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为茶树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使得鄢台茶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较低山茶口感、味道更佳。

优越的地理条件给了鄢代明充足的信心,2001年承包村集体34亩茶园开始了他的摸索之路。“鄢台茶从杀青、炒制、揉捻等,每个步骤都讲究火候和力度,这样才能炒出香气浓郁、口感甘醇、颜色一致的好茶。”鄢代明说道。“以前是父亲鄢功勋从认茶、管理茶、制茶等全过程教导。后来到信阳、黄山、杭州等地学习管理茶、制茶以及包装,并结合我们当地的茶叶试验提香、回甘。”

鄢代明带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事事请教,处处学习,通过几年的发展,他逐渐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很快使鄢家台茶叶在家乡有了名气,得到了不少爱茶人士的认可肯定。2013年鄢代明成立平利县鄢台茶业有限公司,先后在鄢家台村、洪家坪村流转1500亩的茶园,建设1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并开设门店2家。

从起步种植的34亩到现在的3000亩,从100平方米的小作坊手工制茶到8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洁净化流水线制茶。20年的匠心见证了鄢代明的创业历程,一个茶字造福了周边一方百姓。近几年来,清明节前后鄢台茶叶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23年底,年产销茶叶4吨,销售收入320余万元。

“我们自家发展了14亩茶园,每年茶叶卖到他那里,我自己也在他那里打工,每年能挣4万余元。”鄢家台村四组村民王安贵说道。

和王安贵一样靠着茶叶实现稳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鄢代明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周围村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创收的机会,每年固定用工30人,季节性用工300余人,支付工资200余万元。每年组织工人培训采摘、管理等内容至少2次,并采取农户订单产销等形式与周边农户建立稳固利益合作关系,间接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发展茶叶1000余亩。

鄢代明不仅是平利县鄢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正阳镇商会会长,更是安康市第五次党代表,多次获得平利县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优秀奖、正阳镇优秀市场经营主体等荣誉。无论是哪一种身份,何种奖项,他始终坚守初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其中的内涵。

在正阳镇像鄢代明一样发展茶业的还有很多。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地推动茶饮首位产业迭代升级,抢抓“陕茶振兴、平利引领”战略机遇,将茶叶作为支柱产业,全镇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近40顿。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高英茶业有限公司1家,培育茶叶合作社4家,扶持种植大户5户。茶青收购价由起初每斤20元到现在每斤150元,干茶由不到120元到现在900元左右,茶叶种植面积也由3000多亩发展到如今1.2万亩,年产量更是达到近40吨。

不仅如此,该镇全面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形成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茶农全覆盖的格局,并通过土地流转、茶园管理和产品回购等方式,有效带动全镇7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 责任编辑:p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