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精神,在平利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长安镇立足镇域实际,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发展之路已然成为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出现,恰逢其时。
社会化服务组织助力产业高速发展。长安镇党委、政府经过不断引导,指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镇内产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定制单环节、多环节、套餐式等多种服务模式。
“自从劳务公司成立以来,极大程度缓解了我们企业春茶无人采、用工难问题,对比之前年度,今年春茶采摘率上升了25个百分点,销售额也有了较大提升。”田珍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田珍介绍道。
长安镇内两家劳务公司与全镇16家茶饮企业、1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1个茶叶加工厂、9个茶叶园区链接起产业合作模式,签订劳务用工(承包)合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本地企业解决用工之愁、为本地产业工人解决务工之忧。
据悉,仅2022年劳务公司便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务工、技能培训带动了700名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同时公司自身盈利达30万元,实现了劳务公司、用工企业(大户)和务工群体“三赢”的良好局面。
社会化服务组织助推集体经济增长。有了劳务公司带动企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如何依靠这股“东风”,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公司,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了重中之重。
“虽劳务公司初具规模,与企业形成了良性互动,群众也得了实惠,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始终想的是如何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让集体经济搭上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条船,进一步扩大集体经济收入,为村集体注入发展动力。”长安镇组织宣传委员卢海东说道。
长安镇积极引导,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嵌入两家劳务公司,全镇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以“三变”资金入股形式形成利益联结方式,引导激发各方参与,推动社会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从单一的劳务输出、产业用工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业务转变,促进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激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宽人才培养平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更是全面振兴,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是载体,更是创新型人才聚宝盆。
“不仅仅是劳务公司,今年以来我镇积极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深度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探索形成了金房古道文化公司、石牛水街运营公司、‘安之美’文化演艺公司,在进一步盘活茶城水街为群众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的同时,也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长安镇镇长梁明说道。
截至目前,长安镇相继引导成立了2家劳务公司、2家文化公司、1家景区运营公司,1家物业保洁公司、1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服务组织主体,充分发挥群智群策,统筹各方社会服务力量,成立了“长安镇乡村振兴社会化服务组织协会”,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渗透在乡村振兴方方面面。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