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这次活动,我感觉十分高兴。紧张的学习氛围得到了缓解,也给即将毕业的我们留下了难忘的、与众不同的童年回忆。”平利县城关二小学生常梓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常梓檬所说的活动,正是近日她在平利盛丰源现代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参与的研学旅行。该研学基地位于平利县城关镇陈家坝,依托女娲故里、中国最美乡村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公益性、普及性、教育性、实践性的原则,研发了寻根女娲文化、走进现代农业、亲近自然风物、感知影视之光等为主题的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体验项目和课程,让课堂走出校园教室,移动到广阔的自然与社会空间中,创新教育形式,厚植文化根基,释放天性纯真,提升综合素养,共同守护学生的精神高地和心灵家园。
劳动最可贵,奋斗的姿态最美。在基地的快乐营销课程区,学生通过观看专题片,了解农产品的现代营销模式和循环生态农业等知识,参与直播带货、展厅货物摆放、核验配货等;在幸福工厂课程区,学生们在精心指导下有序忙碌,分组进行农产品分拣打包体验,再将这些打包好的农副产品运送到园内的货运部、快递公司,继而发往全国各地,劳动习惯、合作意识和认真细致做事的好习惯被培养。
基地的影视之光课程区,主要包括老电影体验馆和影视基地,是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亮点。一张张泛黄的电影海报,一盒盒保存完整的胶片,一台台诉说岁月痕迹的放映机。拉开幕布,坐在小板凳上,伴随着老式胶片机沙沙的声响,感受老电影放映的光阴故事。平利老电影体验馆是一所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综合性体验馆,为电影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以及精神的提炼者和传承者,提供了一处优质的文化交流场所。学生们在了解平利电影的发展历程、感知电影技术和观影方式变迁的同时,也被平利老电影人坚守初心的人格魅力所浸润和感染。该馆还将红色老电影重新搬上荧幕,使其充分发挥讲好中国故事、缅怀革命英烈、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颇具仪式感的红色教育中,感悟信仰之美与使命之重、梦想之力与时代之光。
影视基地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推进的脱贫攻坚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第一单元《青山不负人》的拍摄基地和后期制作基地之一,具有年代感的墙壁、老式桌椅板凳、大批量奖杯奖状,剧组留下来的道具和现场设置被原封不动保存下来。岁月无声,物件有言,有说不完的故事,有道不尽的情愫,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全社会方方面面为摆脱贫困枷锁、创造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深深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努力奋斗才能得到的。学生们还可以借助场景和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情重现,过一把当导演和演员的“瘾”。
一草一木是记忆,一山一水皆含情。野营拓展课程是整个研学旅行的核心和精品,让学生们亲近自然风物,感知熟悉泥土的芬芳和厚重。课程营地集野炊、农事体验、野营体验、手工制作、森林探险于一体,设有炊烟袅袅、荷塘春秋、耕耘树艺、野蛮体魄四个活动区。200余种花卉草木,满眼芳菲,争奇斗艳,学生们参观辨识认知植物,通过栽种、为植物挂牌、临摹写生等方式发现植物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做植物的朋友和环保小卫士。枇杷、桃子、杏子、李子、板栗和梅子等多种果树,可满足学生们进行水果采摘体验的需求,在东篱院里了解时令蔬菜、参与蔬菜种植,体验耕种的乐趣和劳动的艰辛。在炊烟袅袅活动区,10座老式土灶,配套10个操作台、10个清洁池、10套石磨,一字整齐排开,选菜、洗菜、切菜、生火、煮饭、炒菜,一切都井井有条。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感受野炊的乐趣,初步掌握饭菜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技巧,并感受一蔬一饭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和蔬菜。参与了活动的小学生唐梓涵深有感触地说:“大家尽情享受一起努力做出来的美食,吃在嘴里,乐在心头,格外美滋滋的。我们也知道了,父母每天精心为我们做好吃的,真的很不容易。”
饭后属于同学们娱乐的时刻,可以在宽阔的场地里轮流表演节目,穿插有趣的游戏环节,乒乓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和运动健身设施也一应俱全,24小时供应热水,独立卫生间,干净舒适洁净,集体住宿营地能让劳累了一天的学生们拥有优质的睡眠。营地实行军事化管理,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减轻对平板和手机的依赖,自己铺床叠被、料理起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整个研学基地可驻足、可参与、可享受、可回味,达到视觉震撼力、文化牵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的统一,学生在与众不同的学习生活体验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缓解压力、激发活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我们不断努力提升,为每个参与的学生发放了一本研学旅行手册,里面有研学过程记录表、研学日记感悟栏和意见建议留言区,能够全面具体展现研学成效,并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改进,努力做得更精、更细、更好。”研学基地负责人贺胜春表示,对基地的未来发展充满着信心。
| 责任编辑:吴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