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一解决扶贫搬迁安置区居民菜篮子问题的提案

信息来源:县政协网站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10-12 11:07 【 字体:

案由:关于统一解决扶贫搬迁安置区居民菜篮子问题的提案

提案人:吴礼刚 县政协

理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按照八个一批精准施策,为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各镇充分利用国家搬迁扶贫政策,大力实施搬迁扶贫,全县共建设集中安置区110个(含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搬迁32500余户,96400余人,并实施了旧宅基地腾退。搬迁工作解决了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但也带来了搬迁户人地分离,大批群众失去了菜园子,农民陷于吃菜靠买的尴尬境地,既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又给每户每年增加了三四千元的生活支出,搬迁户颇有不满。解决好扶贫搬迁安置区居民菜篮子问题,事关群众一日三餐,事关是否能够搬得出稳得住,事关广大群众生活幸福感。

建议:1、把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问题作为脱贫攻坚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全县各镇统一组织实施。

2、在搬迁安置区附近,按照每户1-2分的标准,给搬迁户流转菜园子,解决他们吃菜难问题。

3、土地流转,按照“尊重搬迁户意愿、镇村统一组织、费用自理、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协议”的原则统一组织开展,避免大包大揽产生矛盾纠纷。

答复:您好!您提出的《关于统一解决扶贫搬迁安置区菜篮子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安置规模及配套建设情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累计实施搬迁32256户96513人,建成安置区110个,集中安置28202户82135人,分散安置4324户14378人。“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481户37974人,建成安置区62个。其中,集中安置12087户32674人,分散安置1394户5300人;城镇安置7087户21625人,农村安置6394户16439人。为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印发《平利县2020年“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公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从小库房、小菜园、小公墓等“十小工程”入手,重点解决安置区集中安置户小菜园配套建设。目前已累计在安置区周边落实小菜园350余亩,受益搬迁群众3529户12355人,户均菜地0.1亩,占集中安置户的12.5%。各镇、各相关部门正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加快小菜园配套建设力度,将进一步保障好搬迁群众菜篮子。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一体谋划、提前预留。在启动建设安置区之初,就坚持住房建设、菜地预留、基础配套等一体谋划,适度扩大安置区用地规模,在保证必要基础设施配套用地基础上,将多余地块划分为小菜园,根据搬迁户人口规模、劳动力状况以及承包地距离等因素划分到户,保证安置区居民楼上居住、楼下种菜。

二是就近平整、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安置区周边及邻近安置区的河滩土地、水毁土地、厂矿废弃用地、老旧校舍等集体土地,采取回土夯实、就近平整等措施,恢复耕种能力,划分居民菜地,以合理利用废弃闲置土地等方式,实现安置区居民就近种菜,自给自足。

三是统一租赁、集中划分。对集中安置且有种菜需求的搬迁群众,由所在地政府按照就近方便、便于耕种的原则,集中进行流转租赁,等量划分为若干个小菜园,设置栅栏,统一编号,以适度收取管理费等方式分配给安置区居民,确实缓解集中安置群众种菜难、吃菜难问题。

四是精准摸底、调剂菜地。对尚未落实小菜园以及菜地划分有缺额的安置区,由各镇牵头负责,按照既能满足需求又不闲置浪费的原则,及时摸排种菜需求,实时掌握用地规模,采取统一租赁、集中分配方式,就近就地调剂用地,化零为整统一规划,确保有需求的搬迁群众就近种菜。

五是抓点示范、循序推进。印发《平利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抓点示范工作通知》,以“十小工程”为抓手,率先在老县锦屏、长安集镇2个市级示范点以及11个镇级示范点启动抓点示范工作。重点解决小厅堂、小菜园、小库房、小公墓等配套建设情况,为在全县110个安置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快融入。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能够调剂的土地十分有限。部分搬迁安置区尤其是集镇、中心村等大型安置区周边,可供调剂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能够作为菜地的地块距离安置区普遍较远,难以满足搬迁群众就近种菜的实际需求。

二是工作推进的成效不够明显。部分安置区搬迁群众小菜园已划分到位,部分安置区小菜园配套建设尚未启动,安置区菜篮子工程进展不均衡,已落实小菜园的搬迁户占比较低,工作成效不够明显。

三是后续管理的机制尚不健全。从已经落实的小菜园日常管理实际来看,部分流转租赁的菜地耕种率偏低,不同程度存在一划了之、一分了之现象,尚未形成权责清晰、运行规范的管理机制。 

四是配套完善的资金极其缺乏。配套建设小菜园,需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完善防旱排涝设施。目前,小菜园配套尚无资金支持,多由镇上自筹解决,各镇财政十分困难,致使搬迁群众菜篮子建设难以到位。

四、几点建议措施

一是提升覆盖规模。根据安置区搬迁户实际需求,精准掌握小菜园用地规模,由各镇牵头,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尽可能调剂利用安置区周边土地资源,集中流转租赁,统一土地平整,合理划分地块,及时将租赁到位土地以及安置区周边可利用土地转换为小菜园,提高安置区菜篮子覆盖范围。

二是发展蔬菜产业。安置区尤其是200户以上大中型安置区,在充分调剂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尽可能保障搬迁户小菜园基础上,根据辖区安置人口规模,精心选点布局,发展蔬菜产业,保证搬迁群众就近吃上方便菜、放心菜,防止自产不足购买高价菜。

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对划分到户小菜园,要进一步完善耕种协议、租种年限、到期续种、过户转包等制度,明确小菜园租种费用、收费方式,建立社区统一管理、农户自耕自种管理机制,确保小菜园发挥大效益。同时,老县、长安2个市级示范点要探索管理模式、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在全县推广借鉴。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安置区小菜园配套建设纳入移民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整合扶贫项目资金、搬迁安置区补短板资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集中用于小菜园的土壤改良、防旱排涝、围栏便道等基础建设,确实解决小菜园配套资金不足问题。

感谢您对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高度关注。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十小工程”建设,加快补齐问题短板,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平利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10月12日

处理状态: 已办结

| 责任编辑:吴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