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县各企业和社会组织及个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实实在在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点赞。
扶 贫 路 上 有 担 当
——平利县社会扶贫掀浪潮
在平利县,除了处处能看到党员干部奔赴一线抓脱贫攻坚的身影外,一些企业、社会组织也迅速行动,出实招,想路子,帮贫困户发展产业、开网店、寻销路、送爱心,逐渐成为助力脱贫的又一支力量,留下了不少佳话。
贺胜春:让“女娲汉子”站起来
“这些年里,连亲戚都不愿看我,贺总他们不仅不嫌弃,还给我送来笔记本电脑,帮我成立了‘平利女娲汉子’网店,终于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废人。”说完这句话,城关镇徐家坝村的吴波没有抑制住泪水。
2008年,21岁的吴波在渭南煤窑打工时,不慎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在长达近十年的治疗中,始终没能站起来。妻子跑了,家中留下9岁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有时候连死的心都有,可是看着父母和女儿,还是坚持活了下来。”吴波说。
今年6月,当吴波家被确定为平利县盛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帮扶的贫困对象时,贺胜春迅速对其进行了解,结合公司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一方面帮他开了“女娲汉子”网店,邀请县电商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汪涛为其进行技术指导,邀请平利电商明星“香香公主”郑香兰和“腊肉王子”高凡对其进行电商培训,公司职工更是为其24小时提供服务,发货、物流全部由公司人员承担。另一方面,帮吴波家建了猪圈,让他的母亲养猪。
7月15日,当笔者走进吴波家,躺在床上的吴波,刚下了一个订单,他估算了下,利润有10余元。
据统计,从“平利女娲汉子”网店创办以来,吴波已下单6笔,收入近80余元。
“作为公司的帮扶对象,尽管吴波的身体躺在床上,但要让他的精神和心站起来,要让这个‘女娲汉子’像他的店子一样站起来。”贺胜春说。
田珍:脱贫攻坚党员要先行一步
田珍的时间总是排得很满。
7月7日,参加全省职业农民助力产业脱贫现场会;7月11日,在长安镇金沙河为贫困户发放鸡苗和饲料;7月14日又和平利兰兴食品携手深入八仙镇仁溪沟村,这还不算抓公司扶贫的时间。
为了拓展资源,让资源变资产,田珍茶业与平利兰兴食品,在仁溪沟村确立长期扶贫计划,两家公司与当地合作社洽谈“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助推贫困户增收,引导当地贫困户发展茶业与养殖业,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群众增收、公司盈利的多赢局面。同时,田珍茶业与平利县飘香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度合作,帮助其建立标准茶业加工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拉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田珍茶业以非公企业党支部为引领,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就业扶持到人的方式,培育特色产业进行产业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形式,把千家万户的自主经营转变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产业链,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茶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田珍表示,脱贫攻坚,党员要先行一步,要起到带头作用。
余昭:将爱心进行到底
送医送药,扶危济贫。在平利,余昭与他创办的“益仁堂”,始终挂在群众嘴边。
从做慈善到抓脱贫,从献爱心到送真情,余昭以一名政协委员的身份和一名企业家的情怀,诠释出社会责任和担当。
7月10日,当余昭得知西河镇三合村贫困户古长安因家里贫困,两个孩子上大学,其中一名孩子得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资助,另一名孩子急需上学资金时,他带着公司人员冒着酷暑,驱车数十公里,走进居住在山上的古长安家中,实地了解该户的困难,并为其送上5000元助学金,确保孩子按时完成学业。
同样在去年,余昭得知广佛镇白果坪村村民凡明安的儿子被确诊为肾病综合症后,他一方面积极鼓励凡明安一家加强对孩子的治疗,另一方面对其后续所用药品进行一定援助。
像这样的事情,在余昭的身上,举不胜举。
这些年里,经余昭资助的学生达20余名,为贫困群体和公益事业捐款20余万元,2012年余昭也被平利县慈善协会授予“慈善之星”称号。
余昭表示,只希望把这份“爱的能量”传递下去,希望受资助的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刻苦学习、增强本领,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炎热的七月,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平利沃源美创新农业有限公司、平利福鑫茶叶有限公司、平利县有山食品有限公司、平利聚硒优电商平台、平利高英茶业,平利阳光魔芋等一个个经营主体以社会担当和责任,把脱贫的信心和希望植入广袤的乡村。(刘勇 沈奕君)(刊发于《安康日报》7月17日01版)
冯 家 梁 那 边 的 牵 挂
——董事长的一天
7月10日早上七点,平利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平从县城出发,奔赴正阳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两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正阳分理处,董事长安排分理处主任带上相关资料,到正阳河村现场对清洗后建档立卡在册、有发展产业意愿、需要贷款的贫困户进行现场授信,发放授信通知书,尽早把金融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家门前。到正阳河村时,见到正阳镇党委书记杨居侨同志、阳光报驻正阳镇记者杨泽星,董事长和他们进行了沟通,对村上当前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移民搬迁、脱贫攻坚、帮扶措施等具体事宜做了深入探讨。
随后,我们一行四人先后走访了7户贫困户。有发展产业的、有旧房改造的、也有留守儿童的;有等靠要的,也有自食其力的。每到一户,董事长和杨书记都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询问,在脱贫攻坚进行到攻坚拔寨的现在,想更多的了解一些群众最真实的想法,以便找到短板,对症下药,解决困难,共同把脱贫攻坚做细、做实、做好,最终让群众满意,实现脱贫。
香 菇 种 植 户
秦迁祥确实是个有魄力的汉子,想致富,有干劲儿。前几年妻子因为嫌家里贫穷,离家出走,家里就只剩下秦迁祥和儿子(现年12岁)相依为命。那时候,他一蹶不振,寄住在亲戚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去年和农商银行结上对子后,董事长非常关注,多次和帮扶人李东生、镇村干部商量对策,最后在充分做通其思想工作,秦迁祥打算重新振作,发展香菇产业。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我行帮扶干部李东生私人借给秦迁祥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后来我行又先后提供了“5321”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万元,解决了其缺资金难题,使其建成种植大棚8个,种植香菇2万余袋,年产量6万斤,产值达18万元。在香菇大量采摘之际,为解决储存问题,我行又捐赠一套香菇烘干设备,使其产业得到深入发展,促推该户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看到董事长和杨书记来,秦迁祥兴高采烈地从自家的香菇大棚跑回来,赶忙把我们带到他的香菇大棚看长势正旺的香菇。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已经联系到西安、厦门等地的客户,达成了供销协议,销路不愁。他信心满满,有短期的产销计划,也有扩大规模的想法,还说要在明年还清所有贷款和账务,看到这势头,董事长和杨书记也放心了。
董事长和杨书记认为,秦迁祥是农商银行实施金融扶贫和精准帮扶的一个成功典型,充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值得借鉴。在以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尽量挖掘贫困户的自身潜力,用真感情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自食其力,早日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房 屋 改 造 户
秦迁聪,家里5口人,住的是三间土墙房子,前不久进行了旧房改造,硬化了院坝。听说他们家开始是没有打算改造房屋的,后来镇村干部、农商银行派驻的第一书记吴德云和驻村的黄朝斌、吴彩义等同志多次做思想工作,才答应进行旧房改造。秦迁聪的老婆是个有名的“能干人”,听她的口气,改造房屋补助少,自己还要贴不少钱,干部不催,他就不弄,自然有干部着急。我们又好笑,又好气,干部帮他脱贫倒像是“粘了手”。虽然在干部多次动员下,完成了改造,但思想上还是没转变过来。董事长和杨书记陪她拉起了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实在不好意思再埋怨,就开始说起实话:干部不容易,来了很多趟,但是干部越是热情,自己就越是不急,总想着越是“刁难”一点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董事长和杨书记就针对她这些“不正常”的想法,做了大量解释,宣传了脱贫攻坚政策,一直说到口干舌燥,终于使其明白脱贫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干部是来帮忙的。
董事长和杨书记认为,有这些想法的还大有人在,以后要加大干部进村入户力度,要用心、用情,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想法,统一政策口径,做好扶贫宣传,避免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
特 色 养 殖 户
范作文一家是董事长包联的,因为上门频繁,关系好的早就是一家人了。他家的15条野猪正是董事长自掏1.8万元在长安买的,也是范作文今年脱贫的关键产业支撑。看到小猪的长势,董事长很欣慰,坐在院子里和范作文的母亲饶正秀拉起了家常。饶正秀是个老党员,虽然快七十岁了,还经常研究政策,他将我们发的脱贫政策汇编时常放在床头,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向周边群众做宣传。看到董事长和杨书记这么关心,她有些激动,一直说自己拖了组织的后腿,表示会继续勤劳奋斗,一定把猪喂好,增加收入,早日脱贫。
他们家现居住的是土木结构房屋四间,有土地4亩,有老茶园3亩(计划今年进行低改),以前全靠种地,去年和董事长结对子后,董事长看到范作文有劳力,脑子也很灵活,就鼓励其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建猪圈7间,董事长捐赠15条野猪宰给他家,加上自己通过“5321”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又买了几条,现存栏22条,住房问题是通过统规统建解决,今年脱贫问题不大。
走完这一户,董事长和杨书记总结到:要想搞好脱贫攻坚,搞好思想引导是关键,给予政策帮扶是基础,制定长期规划是保证,适当给予帮补是辅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快七十岁的党员都在学习政策,何愁脱贫攻坚战役不胜利。
留 守 儿 童 户
每次到正阳,董事长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去看一直牵的小星星,这次见到小星星的时候,他胆子大了很多。自从上次董事长来给他洗脸、剪指甲,买好吃的,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不少,趁着杨书记和覃正富说话之际,董事长拉着小星星到河里去洗手,小星星很乖巧的跟在身后。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小星星兴奋起来,又是要让董事长洗脸,还拉着董事长的手要给他捉鱼,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我想在他心里已经把董事长当成自己“朋友”了吧。临走的时候,小星星一直对我们笑,还向我们挥手。
多次给小星星的爷爷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到“交钥匙”房屋去住,可覃正富还是不同意,问起孩子上学的问题,他说以后把他寄住在亲戚家,让亲戚帮着照顾。杨书记和董事长都没有过多的强求,只是边走边想办法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和老人吃饭问题。杨书记说镇上可以出面想办法,统计一下这样情况的孩子还有多少,集中起来,聘请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来照顾孩子,送他们上学。至于年迈的老人,可以动员周围的邻居在一起吃饭,给予做饭的人一些补助来解决。
还走访了三户,有一户准备进行房屋改造;有一户是非贫困户的老党员,表示自己生活很好,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自己子女能照顾;还有一户是准备发展养猪产业,董事长让他有需要的时候到正阳河去办理贷款,平利农商银行一定全力支持。
回村的途中,董事长和杨书记针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如何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四率一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解决方案:要充分利用农商银行花费10000余元购买的五个播音设备,加大政策播报,形成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平利农商银行和正阳镇政府合作,在正阳河村所有路灯杆子上制作悬挂宣传牌,具体内容为脱贫攻坚政策常识和金融扶贫政策知识;加大干部进村入户频次,宣传好政策,做好思想工作,增进彼此感情,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确保今年整村脱贫。
临走时,董事长到我行3名驻村工作人员的住处将白天的走访情况做了反馈,叮嘱了当前的工作,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搞好配合,解决问题,同时全力推进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搞好全村的信贷支持。
每次进村入户,都收获良多,在董事长身上、在杨书记身上、在众多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党员干部身上,我们学到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会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魄力,收获的是一笔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作为成长中的年轻党员,应该始终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彭军)
平利人寿保险助推健康脱贫解民忧
——公司主动作为 贫困群众点赞
近日在中国人寿保险平利支公司采访,副经理何叶打开电脑,看到王升明是兴隆镇马鞍桥村贫困户,6月5日出院共花费9134.67,自付186元,其他合规费用全报了。其中,补充保险补偿894.86元。
中国人寿保险平利支公司经理王敏介绍:“这个894.86元就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大病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合疗、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进一步的补助报销。截止6月30日,我县新农合大病75件,人寿保险公司补偿大病保险、补充保险金额共50.98万元。”
我县高度重视健康扶贫,遵照《陕西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由县财政采取购买方式,由中国人寿保险平利支公司实施平利县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工作。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元/人进行统筹,由县政府资助70%,中国人寿公司承担30%。统筹资金实行专账封闭运行,由中国人寿保险平利支公司进行公平、公正、透明补偿。方便为民,一站式结算,县合疗办每月对报销资料进行一次审核结算,所有报销合规费用都由合疗办垫付定期与医院结算,保险公司按分层结算所赔付资金一周之内划转给县合疗办账户。
据悉,大病保险、补充保险是我县“五重保障”重要组成部分。我县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大病补助救助“五重保障”让所贫困患者省内住院合规费用报销达到100%,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两大突出问题。正如洛河青水河村贫困户向东所说,得亏党的政策好,6月份住院花了27459.53元,五重保障,五次报销,自己才出455.5元,要不然两年收入就这一次看病就花光啦。”(刘勇 曹世林 熊荣军)(刊发于《安康日报》7月10日02版)
| 责任编辑: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