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调研组来我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我县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我县交通行业脱贫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三阳镇:紧扣“四字诀” 助力攻坚战
○正阳镇:突出”三个关键“助力脱贫攻坚
○大贵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老县镇:种植中药材 农民变“工人”
○八仙镇乌药山村:以“金融+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八里关村掀起养殖产业发展新高潮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调研组来我县
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7月16日,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调研组来我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九三学社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闫建华,县长陈伦富,县政协主席王兆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唐如刚,县委常委、副县长尚磊,副县长高忠权陪同调研。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城关镇药妇沟社区工厂、女子创业协会、电商创业孵化中心、长安镇中原村、女娲茶城等处实地查看,与镇村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入户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调研组肯定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措施,希望县委、县政府继续围绕精准做文章,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强化精准帮扶,落实各方责任,激发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做到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精准退出真脱贫,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汪洋 刘康)
我县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7月13日晚,县长陈伦富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主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县政协主席王兆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马朝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唐如刚,县委常委、副县长尚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首松,副县长陈永乐、高忠权,县政协副主席邓文成及八办两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县脱贫办副主任、县扶贫局局长覃春利汇报了省、市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与会领导重点围绕如何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发言,并提出建议意见。
县长陈伦富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要进一步明确目标重点,夯实工作责任,克服厌战思想,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他要求要进一步开展工作回头望,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扎实搞好整改工作。要通过进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查找问题线索,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宣传好各项脱贫攻坚政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真正把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为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奠定基础。(李栎)
我县交通行业脱贫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2017年,我县筹措资金5800余万元,落实交通脱贫攻坚路桥项目58个,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交通环境,为脱贫攻坚助力加油。
项目自6月上旬开工建设以来,县交通局和镇政府按照《共建协议》全力抓好技术指导和环境保障,施工企业上足机械、多开作业面、加班加点施工,三方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掀起交通脱贫项目建设高潮。
截止6月底,已完成整体工程形象进度20%,个别项目已完成路基(桥梁基础)工程,待通过验收后即可开始混凝土面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目前县交通脱贫项目建设正按既定目标全面、高效、有序推进。(陈本利)
三阳镇:紧扣“四字诀” 助力攻坚战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重精准、抓整改、出成效”行动,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摘帽。今年以来,三阳镇紧扣“准、硬、实、严”四字诀,以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为着力点,以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确保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基础信息“准”。加强对各级扶贫工作队员政策理论、宣传引导、电脑操作的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开展镇、村、户级档案资料整改完善,通过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交叉检查,规范各类表册的填写,准确测算收入,统计户数、人口,确保贫困户人员信息准确,收入测算逻辑关系合理,数字客观、真实。
工作作风“硬”。全镇10个行政村的223名帮扶责任人集中全部精力,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致贫原因,了解生产生活困难,和贫困户面对面谈心,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认真宣讲扶贫政策,积极协调落实各项奖补资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帮扶措施“实”。结合当前工作现状,因户施策,逐一列出产业、教育、健康、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帮扶清单,分项逐户制定落实方案,明确包帮责任人,抓好落实。积极争取产业扶贫项目,代办健康扶贫医疗费用报销,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住房补贴、教育资助、扶贫小额贷款等方面的帮扶工作。
督查问责“严”。围绕各级各部门下发的脱贫攻坚纪律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对工作队制度建设、组织领导、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八个一批措施落实及关键节点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利用“三阳镇脱贫攻坚交流群”、“新三阳”等网络媒介及时通报各村工作进度,发布各时间段工作提示清单。由镇纪委牵头成立问责小组,加大明查和暗访力度,对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成效不显著的帮扶责任人和相关联村领导、第一书记进行约谈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吴明林)
正阳镇:突出”三个关键“助力脱贫攻坚
正阳镇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突出抓好“政策落实、产业增收、项目建设”三个关键,力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严抓政策落实。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政策宣讲,特别是围绕基础建设、产业增收、搬迁安置、转移就业、政策扶持等,全面提升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整个工作的参与感。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推动国家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汇聚强大合力。
狠抓产业增收。依托全镇总体产业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生产。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土鸡、黑猪、蜂蜜、中草药等适合贫困家庭的经济作物。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牲畜养殖、中药材种植,实现订单回收,确保种植养殖户收益。同时依托农村电商平台,解决贫困家庭土鸡蛋、蜂蜜、腊肉等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实现贫困家庭增收渠道多元化。
常抓基础建设。不断加快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抓好旧房改造,逐户开展土坯房安全鉴定、制定旧房改造计划并加快实施,全面消除计划脱贫村危房户,确保脱贫家户每家都有安全住房,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王东黎)
大贵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连日来,大贵镇各搬迁安置点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集镇安置区四期、五期建筑工地工人正紧张的忙碌着,吊塔的“长臂”在空中不停地转动;柳林坝村、湘子寨村等7个安置点昼夜施工,抢抓建设进度。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正稳步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是关键,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近年来,大贵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方向,抽调得力干将组成工作组,按照“科学规划、交通便利、方便就业、保障质量”的原则,统筹推进搬迁安置工作。
针对搬迁难度大、任务重的实际,该镇将搬迁安置与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在集镇周边建成了高效精品茶园4000亩,培育山地丰产茶园6000亩,引进陕西秦巴茶业、女娲茗茶、中皇山茶业等4家大型茶饮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基地、加工、营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在各村安置点周边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和淘宝网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搬迁户到企业、合作社就近就业,解决其长远发展问题。目前,到茶饮企业长期务工的搬迁户达500人以上,各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均实现了有1人以上在合作社或农业园区就业,年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的目标。同时,在集镇安置区大力发展社区工厂,鼓励在社区创业,先后引进了嘉鸿手套、三秦电子等社区工厂四家,兴办了农村淘宝、大型超市等,建设了社区工厂一条街、商业一条街,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又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
一系列有效措施,吸引贫困群众逐步向集镇安置区和各村安置点靠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仅2016年,该镇就有178户群众陆续搬进新家,超额完成了易地搬迁任务。按照计划,今年新建安置点将在年底前陆续竣工,届时,又将有255户贫困户远离资源匮乏区,彻底告别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此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师益奎)
老县镇:种植中药材 农民变“工人”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现在,我和老伴儿都在这里干活,每人每天80块钱的工资,不到3个月我家就挣了6000多块。”正在该村中药材种源基地里干活的老县村贫困户汪松高兴地说。随同汪松一块儿在地里忙着栽植中药材种苗的还有60多名村民,他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干劲十足,欢快的笑声不时地在田间响起。
大营盘村和老县村部分村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当地群众中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中老年人在家留守。为了让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该村,走访调研,经过对该村土地、气候、光照等自然因素的科学分析,决定在当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同。今年3月,镇党委政府与安康北医大天然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93亿元,分二期在老县镇建设3000亩秦巴药谷有机中药材种源基地。公司还将发展“订单”种植,无偿向“接单”群众发放药材种苗,指派技术员随时解决群众在自家土地上栽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答疑解惑,并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经镇、村、群众协商讨论,现已成功流转老县、大营盘村9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当地农民参与翻地、栽种、浇水、锄草等工作,变田间为“工厂”,变农民为“工人”。通过劳动促进脱贫。“村民主要从事简单的工作,门槛低、易上手、无压力,平均每人每月可获得工资1500多元,加上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这里打工的贫困户今年脱贫完全没有问题!”老县村支部书记陈锦炳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目前公司已在老县、大营盘村栽植苦参、牛蒡子等20种中药材900亩,吸纳当地群众参与中药材种植110人,其中贫困户60人,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左右,至今已核发工资20万元。(王焕然)
八仙镇乌药山村:以“金融+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近日,八仙镇乌药山村第一书记柯文斌与平利县农商行松鸦分理处主任杨颢就“5321”小额贴息贷款进行了入户调查走访,重点对该村种植、养殖户提供扶贫贷款政策宣讲服务。
在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宣传服务的过程中,第一书记柯文斌广泛倾听了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5321”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小额扶贫信用贷款政策面对面进行现场解答,真正做到把群众困难一个一个的解决,把群众诉求一件一件的落实。通过此次入户走访,广大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知晓率达到100%,为有发展能力和致富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确保贫困户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稳定致富的目标,促使人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据悉,此次共授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贴息贷款61户,目前已办理发放11户。(柯文斌)
八里关村掀起养殖产业发展新高潮
近日,城关镇八里关村养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在该村贫困户邹会珍的家里,她自信的对笔者说:“为了帮助我们发展养殖产业,增加收入,驻村干部多次入户宣传产业扶持政策,村上聘请施工队为我们修建标准化圈舍,还联系公司供应良种猪苗并回购,我计划再多养2头猪,年底就能产生收益,这下脱贫有望了”。
为了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八里关村多方争取资金,积极动员贫困户,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施工,并与女娲茗茶公司合作,采取“政府协助建圈、公司供应猪苗、贫困户养殖、公司收购”的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建圈无资金、猪苗无处买、养猪无销路”的难题,预计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收入40余万元,真正达到“产业扶持带动一批”的目的,极大的调动了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的积极性,掀起了产业发展的新高潮。(黄泰洲)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