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白芨(作者:王绪珍)

信息来源: 作者:王绪珍 发布时间:2017-07-14 17:24 【 字体:

听说七里沟种了白芨,就想去看看,知道白芨是美白常用药,还自制过古方七白膏,但没见过白芨长在地里的样子。白芨药用价值极高,《药性论》记载:“治面上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记载:“洗面黑、祛斑。”除了润肤白面、去灭瘢,而且能医手足皲裂等。记得有一次去药店买化简方三白粉,医生说只有两白,好像需要等待的就是白芨,那时候,感觉白芨很稀缺,可能来自远方。

现在,我居然在家门口就见到白芨了。

种植白芨的是平利县城关镇徐家坝村三组的汪功勋,他7岁开始放牛,9岁读书,14岁出门,在铜川煤矿打工28年,于201610月返乡成立了平利县群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投资400多万,流转土地106亩全部种植了白芨。

说起回乡创业,汪功勋满怀感恩。在土地流转时,他知道半高山盘道地区200300元一亩也能转过手,但他还是统一一个价,无论是否贫困户都按500元每亩签约20年。同时,这些农户还被他请来除草耕种,除草每人每天80元,耕地100元。农户张德平、李国庆、魏学平、王治平,在签约之前,土地荒芜多年,田里早已是灌木丛生,张德平说不用给流转费直接拿去种就行了,但汪功勋还是按最高价付款,共与40多户签约土地流转合同。

汪功勋介绍白芨市场前景广阔,他们与安康农科所签订的保底价每公斤580元,目前市场价每公斤8001000元,预计每亩收益在20万元以上。但是,白芨生长周期需要三年,也就是说三年以后才能见效益。由于白芨种植的特殊性,种植之前汪功勋跑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几个省进行考察,白芨既怕涝又怕寒怕冻。初步了解后他又请专家把脉,考察地形,化验土质,对土地进行消毒等,在白芨下地之前他就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跨过贫困户吴永泽家门前的小河,我们进入一小片白芨地,乍看,绿茸茸一片草地,我蹲下来仔细瞅,这就是草嘛。汪功勋往前跨了几个田垄,俯身拨开草,对我们说:这里有苗。原来这是一片密植田,幼苗还没有出齐,已经拔过一期杂草了,目前正准备开始第二轮拔草。汪功勋说这片密植区约3亩地,一期拔草就用了20个工,一年总共要拔4轮草,初步一算,就这3亩地一年光拔草费用就需要6400元,他还有353亩地,并且年年如此循环,这还只是拔草,冬天还有保暖工作,所有的工作全部要求人工,包括施肥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有机肥,不能有任何污染,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否则前功尽弃,可谓精耕细作。

我在想,每年的土地流转和务工帮扶汪功勋能帮助近百人脱贫,但对他来说这三年只付出不见收入,没有压力吗?会不会出现贫困户没脱贫帮扶户开始叫苦?没等我开口问,汪功勋就说别小看这片地,一年后将一亩苗移植成四亩,再过三年就是四倍收入。还真不敢小看这3亩地,四年后,翻两番,原来,我眼里的这片“草地”,在汪功勋眼里就是一个金矿。想起初学中医时,对五行相生相克“土生金”理解不透,总以为“土生木”,现在加深记忆了,我不由得感叹说,原来这地下长着黄金呢。汪功勋笑着说,在他眼里还就是金子。话虽如此,但这四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汪功勋不仅需要持续的投入,还要至少帮扶16户贫困户一步一个脚印在家门口实现脱贫,真正走向幸福,这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辛勤付出的。是的,这才只是3亩地,106亩地都需要持续投入,年复一年,投入的过程也正是汪功勋帮扶贫困户逐渐脱贫的过程。明年陆续启动育苗、移植,扩大种植面积等,务工需求更大,乡亲们只要勤劳不愁没活干。每年仅用在施肥和除草上的务工费预计每亩大概25004000元,也就是说,每年除草和施肥两件事他就能助三口之家的30户贫困户脱贫。今年雨水多,第一期除草结束后又开始了第二轮。在基地,我们见到了十几个人一字排开在田里拔草,这些乡亲多数是有智力障碍、体力偏下的贫困户,无法出门务工,即使是简单的拔草都需要有人带领。

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往女娲山脚下走,在一个树木稀疏的地方,汪功勋指着对面的山坡说,那就是九道梁,他的老家。他说梁上前后8公里无一住户,满山的宝贝,野核桃、野樱桃、琵琶、栗子等,那上面有300多亩永耕地,适合林下种植的面积达1000多亩,他太想修一条路上九道梁了,将老家开发成旅游观光区。此时,太阳正当顶,整个女娲山有一股强大的热浪在蒸腾,瓦蓝的天空像一张宣纸,层峦叠嶂的山川水墨画一样由深及浅的铺排着,最远处几道金色的云朵变换着形态给画卷增添了动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心旷神怡,这里的环境太适合中药材生长了,听着汪功勋地描述,我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近几年在政策的感召下,曾经从农村走出去再回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能做到汪功勋这样在扶贫工作组入驻之前就已经紧密围绕党的扶贫政策开展工作,不等不靠不要,自身积极主动,还带领村民日复一日认真地实干,难能可贵!

|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