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对方子“摘穷帽” 找准路子“拔穷根”

信息来源: 作者:王莹 袁宝 发布时间:2016-11-29 07:45 【 字体:

平利县城关镇响当河村位于县城以西9公里处,辖有9个村民小组,3951385人,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900亩,水田450亩,旱地3450亩,茶园350亩。全村60%农户分散居住在山坡上,土木结构房屋有368户占全村的87%。地理条件复杂、交通环境不便、居住环境恶劣、群众观念落后是多年来制约该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曾使该村一度陷入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窘境。2014年该村被列为扶贫重点村,计划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194508人脱贫越线,稳定达到“两不愁、四保障”目标。

良方一:入户核查号穷脉

精确识别对象,找准致贫病因,是解决扶持谁、扶什么的关键所在。针对贫困户识别问题,该村严格按照“七评七不评”,通过“六看一算”方式,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账”,精准掌握脱贫对象的贫困底数、贫困状况、贫困成因、脱贫需求,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打下基础。副县长刘永恒作为县级联村领导,多次到村督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走访慰问贫困户。为确保信息精准无误,城关镇按照“户户见面、照片确认、群众评议、村级公示、镇办审核”的步骤程序,重点核查、致贫原因准不准、项目规划实不实、帮扶措施硬不硬,确保基础信息精准无误,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良方二:医治重症挪穷窝

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是该村面临的最大现实难题,也是制约村级发展的最大症结所在。如何让贫困户从山上搬下来,从山里走出去,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是全体村民最热切的期盼。村两委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决定把移民搬迁作为实现整村脱贫的主要路径。按照“三优先、三集中”原则,采取统建、联建、购买、自建、旧房改造等方式,多去处灵活异地搬迁安置,启动实施交钥匙工程24户,统归联建68户,分散安置6户,定购统归统建楼48户,进城购房4户,房屋旧改已完成136户,使全村砖混房屋比例达到65%,安全住房达到100%,保障了群众安全住房达标准。

良方三:造血扶贫换穷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艰苦奋斗来创造的。该村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驻村扶贫为重要抓手,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思路,引导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从而强化全村造血功能。坚持“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依托林硒源山羊养殖合作社、晒麦石养鸡合作社、家波苗圃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向贫困户发放仔猪56头,落实流动就业岗位130个,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0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500元,增幅达到13.51%,多渠道促进了群众增收,确保了贫困户如期脱贫。

良方四:综合施治改穷境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该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摆脱贫困的切入点,大力实施水、电、路、网等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帮助贫困户“改穷境”。借助行业扶贫项目支撑,大力实施“四到户”工程,9公里村级道路提等升级,硬化村级道路2.5公里,新修桥梁2座,新修铺设砂石路13.7公里,联户路1公里,修建防洪堤332米,蓄水池3口,水井1口,发放水管36600米,安全饮水入户达100%,改造电表128户,安装路灯50盏,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安全饮水通到户、低压电网送到户、出行道路修到户、通讯设备装到户的目标。

良方五:合力攻坚拔穷根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帮扶部门、包联干部携手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路上充分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市政法委、县联通公司、驻村第一书记、联村包户等51名干部全力奔赴一线攻坚拔寨。县委郑书记多次到该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该村要因地施策、因户施策,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重点,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市政法委作为市级包联单位,主要领导多次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协调解决500余万元扶贫资金,选派干部驻扎一线真情帮扶。城关镇抽调23名业务骨干,组建了村脱贫攻坚突击队,建立了突击队移动食堂,保障了突击队员全天候工作在村,为脱贫攻坚前沿阵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良方六:党建引领脱贫路

支部强,则事业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村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村作战室建在党支部上,把党小组建在合作社上,把党员连在脱贫战线上,依托主导产业,做实合作社,开启“支部+合作社+X+贫困户”的工作模式。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7名干部党员充当了脱贫政策的宣讲员、精准扶贫的指导员和脱贫攻坚的战斗员;5名能人党员主动为贫困户传授实用技术、提供就业岗位;15名普通党员积极为贫困户化解生活难题,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2名贫困党员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摆脱贫困;6名高龄党员带头宣传政策,传递正能量,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党建助扶贫、扶贫有路子、脱贫有信心的良好局面,2016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