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外在形式而言,说美丽是天生的,很多人会赞同。但美丽不仅在形式,所谓“心灵美、内在美”也是美的“必须”。于个人而言,为了美丽动人,去美容院做个手术,让自己变漂亮,如今是个平常事。但是对于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的平利县,就生态自然来说,尽管平利有天赋之便,要美起来,而且美成“国字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十年来,平利县将建设美丽乡村贯穿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全局化、全域化考量,让美丽有“面子”,也有“里子”,并用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美丽不仅仅是天生的,更需后天的精心呵护营造。
坚定决心,明确美丽是大家的事儿。美丽不是打扮出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草栽花植树,也不是弄整齐、扫干净、抹光堂。美丽乡村是个大概念,既包括生态环境优美,也包括产业强、百姓富、有保障。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时,就让老百姓知道要咋美,美成啥模样,能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又能得到哪些实惠,这至关重要。采访中,一位全程参与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干部告诉记者,“当初县上领导征求意见时,我如实回答,这事情能不能成,完全在于县上领导是否下定决心。”回头看,如果当初没有坚定决心,没有梳理民情民意,边走边看,虎头蛇尾,就不能有今天的作为和局面。决策者没有振臂一呼了之,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让百姓晓得意图,知道自己如何配合、参与,起码在心理上不排斥不抗拒,有了基础和氛围。
持之以恒,美出特色。提到平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女娲山和银峰茶,但是如今这两个标志性要素融为一体:女娲银峰茶。由此可见,平利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如何巧用心思,独树一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利人明白自己的家底,知道如何赶超,懂得小步慢走也能取胜这个理,选择前进的姿态不松劲儿。做工业,注重环保节约,荣获了陕南循环发展“园区建设先进奖”;做农业,注重融入旅游文化要素,能把长安镇打造成国家
视野放宽,超前谋划,不能小家子气。借势很重要,借力更重要。前者得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手笔,后者需要谦和与亲和。从十年前启动新村建设,依靠新型工业强势崛起,茶叶产业实现率先突破,民生工程大手笔投入建设,平利发展的一招一式无不告诉我们,不要囿于小圈圈,眼界要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十年前,还戴着省级贫困县的帽子时,他们组织县上领导干部去婺源考察学习,看人家的活法和做法,然后消化吸收成平利版本,不复制、不照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如今,美丽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美丽中国不就是让城乡面貌美起来,老百姓的日子殷实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利是幸运的,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他们先人一步。美丽不仅仅是天生的,天生的美丽充其量是外在,要真的美起来,美成“国色”,那美的“内涵”就需要花大功夫去培育、去丰富,甚至需要长时间去磨难。平利县十年一美丽,可慨可叹,可圈可点!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