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总编刘云评论:干部扫大街也是大事情

信息来源: 作者:刘云 发布时间:2015-07-15 09:32 【 字体:

平利县现在是国家级卫生城市,这在陕西也不是太多。当初为创建这样的城市,上上下下没有少花功夫。牌子终于抱回来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脏乱差的反弹,说洋气一些,又进入后双创时期  

新时期以来,我们安康连续多年进行城市示范创建活动,在社会认知和社会动员层面极大地统一了大家的发展共识,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发展共动。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大家都认为这是必要的,我们过去在城市乡村建设上,欠账太多,需要花一些功夫补课。事实上,这样的补课所呈现的多重效应是明显的,环境面貌、市民素养包括经济增长,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家在自己的努力中,分享到了付出的快慰。  

运动式的创建,容易一时奏效,因为大家都有一股子心气,憋着一股子狠劲,相信通过努力就能有好的效果。但事情往往无情的是,创建达标过后,更加需要长期的保持,所谓建立长效机制,这里面的工作更麻烦、更琐碎,更要花一番功夫去规范、去完善。很多地方,多年的辛苦创建最后落败于没有坚持住,好的前途最后以丧失而告终,这真应当成为我们后发展地区的一面镜子。

城市示范创建,是经济工作的重要部分,甚至很多时候就是经济工作。它当然不是领导一时的兴起,也不是领导的政绩工程。建立城市创建的氛围,修补城市欠缺的功能,动员人们向好的愿望,让优美的城市形象带来投资与消费,这就是最大的经济。还是以平利为例,多年的中国最美丽乡村建设,事实已然成为了平利对外开放、向高处发展的代名词,它的品牌价值已经体现在这些年长足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消费的成长之中,好的努力有了好的成效。  

如何走出后双创时期的诅咒,平利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认识是及时到位的,那就是借国字号达标之势,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好更持续。他们的招数也许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就是老办法:干部带头,坚持不懈。  

首先是县级领导带头,然后是所有干部,包括社区干部,划片包干,责任明确,大家都在同一评价面上比试,好坏一看便知。县委书记、县长也有自己的责任区,和大家一样干,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处街面做起,把扫地这样的小事当做必修课,这样的办法看起来的确很老式,但也很管用。  

说这样的办法是权宜之计也行,但这种权宜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过程。充满良好效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是发一个文件,甚至人大立一个决议就成的,它的确需要干部起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社会的共识共动,就是要有滴水穿石之功,天长日久才会有更多的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最终成为城市建设、环境保持的主人公。  

这样说来,干部不忘扫大街,干部必须去扫扫大街,真是一件大事情,说是大事业也不为过。老话说的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古人也讲,庭院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都是干部的带头就是要从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凡事小事做起。那种只会口若悬河的说教或车拉马载的文件,群众大抵是不买账的。 

国字号的城市更要管,这是平利县的认识,相信也会是其他县区的认识,这个认识的价值点就在于,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经济工作,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好的,但仅限于此,也是十分有害的。最考验人、最管用的还是沉下身子做好那些最基础的工作。干部不论做着什么重要的工作,如果人民群众感到那些细小的事情还没有做好,比如城市环境问题,修路架桥问题,邻里矛盾问题,城市出行问题,小区保安问题,甚至麻将房扰民问题,等等,群众都认为那就是干部要做的事情,任何干部扑下身子去扫扫大街,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意义的。  

群众一时不想做的而又必须做的,就是干部要率先去做的。我们判断,平利的干部对于扫大街的事,一定会有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认为放下正经事不干专一去干那些婆婆妈妈的事,这样的认识不可怕,时间长了这部分干部的认识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干部的坚持,总会赢得群众完美的认同。基于此,平利的国字号城市更要管值得我们热情关注。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