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对政府和民众都是行为决策和习惯养成的大考。平利县在成功创建着国家卫生城市后,没有浸在荣誉中放松对城市的管护,而是创建结合,集中政府和群众力量,以“国字号”荣誉作为约束激励,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独具平利特色的管理制度,用心呵护,时时擦亮国家卫生城市这块牌匾。
2013年底,平利县摘取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手捧“国字号”荣誉牌匾,如何管好县城,不仅检验着县委、县政府的管理水平,更考验着23万民众的集体素养。
是安享荣誉,还是巩固提升,让国家卫生县城永葆活力?平利县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围绕“国卫抓巩固、创园促冲刺、创森抓推进、双创建长效”的总体目标,紧扣市政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日常监管、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县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等工作重点,爱城护城管城,让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最美乡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全民联动:干部动群众动,干部不动群众也动
平利素有“秦楚锁钥”之称,308省道穿县城而过,人流复杂,县城管理难度大。尽管如此,该县依然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抓,以“双创”为契机,着力从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上下功夫,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发动全民,想方设法把县城管好。
怎么管?老办法肯定行不通,只能出新招,结合县域实际。为此,在充分征求民意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平利县一边通过县长值周制,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管理,联合执法行动,着力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向城市环境“脏、乱、差”亮剑;一边制定出一套“123456”管理方案,即“一套人马(双创办工作人员),连续创建(国卫国园国森),三个不减(机构、人员、力量),四大班子,五位一体(专项督查、暗访检查、领导视察、代表委员监督和季度年末考核),“六抓六进”,着力编织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城动态管理图,形成全民联动的整体格局。
除此之外,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片、部门包段、居户包门前的责任制;细化制定县城精细化管理标准,修订县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养犬管理办法、烟花燃放管理等制度12项,强化部门的县城管理职责;建立社区居委会网格化管理制度,不断推进社区环境的居民自治;坚持“门前四包”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持续开展城区机关周五大扫除、单位卫生值日等工作。按照“有物业抓规范、无物业抓引进、无引进抓包帮”,推进双创“八进小区”活动。
据统计,自创建成功以来,该县在城区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00余起,取缔流动摊点、店外店、明锅亮灶220余家,整治建筑工地24处,规范商户门头牌匾39家。规范整治建筑工地30多处,查处违规渣土车近百台次,新增环卫工人8人,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00余起,城区新充实环卫管理及保洁人员30人。
监管出实效,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平利县残联包抓的责任片区,已经形成“干部动群众动,干部不动群众也动”的共识。
与此同时,因监管激发了市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市容环境整治突击队、巡查团、扫街帮……一个个由政府与民间组织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形成护城联盟。
创建结合,正在形成的联动机制和监管机制
在创建中加快建设,在建设中推进创建,实现创与建的相融互动,全县上下合力共为,不松不怠。
为强化创建机制,该县把双创作为总揽城乡建设管理的全局性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书记、县长亲自抓,县级领导包片抓,部门单位包段抓的双创工作机制,把双创工作作为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与全县整体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严格按照双创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制”,让“双创”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成为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首要工作内容和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制定出台了《平利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平利县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和《平利县城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制定了《县城绿线管理办法》和《县城蓝线管理办法》。实施“领导包片、部门包段、商住户包门前”的网格化管理。
在完善机制中,全力推进县城建设步伐。尽管面临高速路、冯家梁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但依然累计筹措资金约2.2亿元,优先保障市政重点工程及园林绿化建设,县财政在年初足额预算和及时划拨双创专项工作经费的同时,还为各镇配套1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经费。
截至目前,已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办公用房、自动大门、过磅称重等设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完成迎宾大道建设进度90%;完成县城生态公园休闲步道 、湿地廊道、景观步道和高架栈道主体工程。天然气储备站城区燃气主管网铺设达到95%;平中门口棚户区改造、第二中学、中医院住院楼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即将投用;硬化背街小巷23处5.2公里,埋设排污管道3500米,添置更新垃圾桶800个、勾臂式垃圾车1辆、垃圾中转箱8个、道路清扫车1辆,新建公厕15座,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压缩站2所,建成绿化景观带2.6公里,栽植樟树、槐树、桂花、柳树等大规格苗木1300余棵,新增绿地面积95000平方米,城区及11镇累计义务植树55万株,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平利县把机制建设作为提高县城管理水平、巩固创国卫成果的重要抓手,提高县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今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行业监管机制正在形成。
城乡共振,创建工作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
城里扫得干干净净,农村建得绿草盈盈,城乡共振的整治环境现象,不仅筑牢了创建步伐,也成为建设最美乡村的“金钥匙”。
“我们不仅要着力巩固国卫城市荣誉,更要筑牢基础建长效,基础实,根基就硬。”平利县双创办主任王纯林说。
从城市到农村,从生活习惯到素养养成,从创建成功到巩固提升,全县人民鼓劲加油,形成齐抓共建得共识和合力。
“双创”有声有色,创完“国卫”创“国园”,城市农村比着干,一场市容环境整治与农村环境整治的战役在平利展开。
“双创”带来的变化直接且具体:城市美了,来平利的人多了,有投资意向的老板越来越多了,随着安平高速的即将通车,平利将迎来更多机遇。
环境改变受益最大的还是市民群众,饱受“三高”之苦的市民李大爷,一再的感叹,“双创”带来的益处,晨转五峰休闲公园,夜游月湖滨江大道,生活在平利,就像住在一个大公园里,碧水蓝天,花团锦簇,如今“三高”不高了,倒是兴致高了,有事没事到城里转一两圈,值得。
开通城乡公交、新增公共厕所、新建月湖景观吊桥……群众的关切关注,平利县委、县政府总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平利县一方面深化城乡三级联创,把三级联创与美好平利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五星社区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加强单位、居住区及镇村的基础设施、园林绿化、亮化美化、环境保洁等工作,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省市级卫生园林集镇、单位和示范村,为群众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着力从群众的文明素质入手,把宣传教育融入创建工作全过程,在市民群众中深入开展讲卫生、讲文明、讲公德“三讲”教育活动,坚持“六抓六进”,健康教育实现常态化,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受到教育,形成全民支持双创、参与双创的良好氛围,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在打牢基础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长效机制,促进创建工作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
| 责任编辑:吴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