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7期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6 16:01 【 字体:

★本期提示★

○市政协副主席黄秀玲来我县调研电商发展及电商扶贫工作

○驻穷村治穷“病”的好医生

----记洛河镇水坪村第一书记王建同志

○工作动态

城关镇:产业扶贫助贫困户早脱贫

正阳镇: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经验交流

  ----商南县“四借四还”打出产业脱贫“组合拳”

 

黄秀玲来我县调研电商发展及电商扶贫工作

525日,市政协副主席黄秀玲带领市商务局副局长罗先武、市电商协会负责人、部分会员企业来我县调研电子商务发展及电商扶贫工作。

在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陈俊、县政协副主席田先聪的陪同下,黄秀玲一行先后深入到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药妇沟社区电商体验店、社区工厂、城南茶叶电商线下体验店、长安茶城、县电商产品展示运营中心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了工作汇报,详细了解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及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我县电子商务工作于20155月开始起步,一年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了良好起步,电商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黄秀玲对我县电商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县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坚持以扩大农产品网络销量为核心,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以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为根本,引进知名大型电商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同时强化电商基础设施和镇村服务站点建设,大力推行“电商+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工作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电商业主、市民群众网上消费及电商扶贫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销,把美丽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电商脱贫工作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加快推进全县电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力争在全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刘光平李栎)

 

驻穷村治穷“病”的好医生----记洛河镇水坪村第一书记王建同志

今年初,地处黄洋河源头的平利县洛河镇“挂了号”的贫困村水坪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50开外,个儿高,魁梧,见人一脸笑,他就是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会副主席王建。当镇干部介绍王建就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后,围观看稀奇的人群炸了包。

“省城来的干部,能留在这大山沟?”“没准就是来挂名的,做不了啥指望。”“看病是个把式,这扶贫怕是个外行哟。”从群众惊诧、疑惑的脸上,老王明显嗅到了一丝不信任,也感受到群众对致富的渴望。

 当天晚上,他在村委会脱贫攻坚作战室安顿了自己的家当,第二天一早,就和周边的群众一样早早起床,简单用过早餐后,背上背包,带上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基本情况。看着这个省会来的干部每日数十公里早出晚归的为摸准“穷根子”跋山涉水,群众慢慢地认可了他:这人是来真心帮咱的!

此后,群众也主动来找他这个书记反映情况,短短一周时间,在认真走访和听取群众心声的基础上,他和村委一班人,就为这个有着6个组3461182人的贫困村开出了“四种四养”精准脱贫的“药方”:引导群众通过种烤烟、种魔芋、种茶叶、种药材和养鸡、养猪、养羊、养蜂的精准模式,带动群众脱贫。

致富路子拿定后,二附院两次为水坪村拨付产业启动资金40万元。半月时间,该村落实烤烟460亩,魔芋820亩,茶叶410亩,以七叶一枝花为主的中药材370亩,生猪2000余头,土鸡4000余只,500只以上10户,白山羊300余只,50只以上10户,蜜蜂400余箱,20箱以上10户,161户一般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在他的争取下,该村顺利启动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和30余套“交钥匙工程”住房建设,有效解决了“两灾”住户异地搬迁和兜底贫困户住房问题。与此同时,他积极与院本部联系,对20多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制定了医疗救助脱贫的帮扶计划,落实减免政策,保障贫困家庭的健康脱贫。为保证这些脱贫的“良方”能发挥出最好“药效”,他还主动与4户贫中之贫的贫困户接上了帮扶对子,并且约定,每个周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及时解决贫困户发展上的难题。

因户施策计划夯实了,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白天以徒弟拜师的名义,时不时蹭进产业大户,名为取经实帮梳理发展思路;泡在贫困户家中、地头,名为学习劳动技术实为督促抓落实。村民心疼他握手术刀的手磨出了血泡,他笑呵呵地回应“不会用锄头的医生不是好把式。”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他不慎摔倒,被诊断为右膝关节积水加韧带撕裂,医生建议支架保护,休息6,他浑然不顾医生的劝阻,坚定地说:“现在正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还有好多事没办完,这个时候,我不能走。即使绑上绷带,打上钢钉,我也要坚守在精准脱贫的第一线!”就这样,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他的右腿被绑上支架,没做停留,就一瘸一拐地投入到了小山村的精准扶贫。

很快,当地百姓和这个能扑下身子和“穷人”打成一片的“高干”混熟了,傍晚和下雨天,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都喜欢聚到村委会脱贫攻坚作战室,找他拉家常,摆古今儿。老王则瞅住机会,时不时为百姓号号脉,开个方子,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久而久之,讲党课、落实产业建设、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成了主题,拉家常、摆古今儿反成了连接正事儿的插播广告。说起老王讲党课,村里的党员、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普通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饱含深情,那讲得,风生水起,像摆古今儿似的,省上的干部水平就是高!”。看着目前还打着支架的老王,群众由衷地称赞:这个书记好样的!(王建春吕磊)

 

★工作动态★

 

城关镇:产业扶贫助贫困户早脱贫  25日清晨,在城关镇猫儿沟村贺贤林的绞股蓝种植基地,30多名产业工人正在产业园里忙着采摘。据了解,这些产业工人大部分是本村或附近村的贫困户,他们一天采摘收入在80元左右。

为确保全镇贫困户分批次如期脱贫销号,城关镇主动出击,联系协调镇内产业大户、企业与贫困户结对,通过加入产业合作社、提供代种植养殖、提供就业岗位等途径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产业合作帮扶一批。镇内绞股蓝协会、茶叶协会、烤烟种植协会、生猪养殖协会、养羊协会、养牛协会等产业协会按照属地原则,就近吸纳贫困户加入协会,为他们提供种养技术培训扶持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场脱贫致富。二是代种植养殖帮扶一批。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企业推行代种植养殖模式,即由企业垫资为贫困户提供籽种、仔猪、鸡苗等,贫困户自行种养,企业年底回收成品扣除企业垫资款,农户赚取代种植养殖费用,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家庭种植养殖脱贫致富无资金、担风险的问题。三是提供就业帮扶一批。镇内百余家产业大户、企业为本地贫困户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按贫困户劳动技能水平高低,将有技术的青壮年吸纳到社区工厂,对无技术的中年及妇孺吸纳到农家乐、产业园解决就业问题,促其增收。(余红霞)

正阳镇: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正阳镇在做好强化保障、档案整理等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宣传引导和日常巡查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正阳镇先后制作永久性宣传牌10块,安装在公路沿线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20幅,印发宣传单909张,分发到全镇909户贫困户手中;适时联系县帮建部门组织开展健康扶贫和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确保全民受益,营造了“干群齐心聚合力,攻坚拔寨促脱贫”的浓厚氛围。

正阳镇还及时出台了《正阳镇脱贫攻坚问责细则》,按照“一周一清单下达工作任务,一周一检查看工作成效,一周一通报督促工作落实”的工作要求,以纪委为主,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每周不定时对各村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工作不认真的、敷衍了事的随时予以通报批评;对抓工作落实中不作为、乱作为、不敢担当、不负责、敷衍了事的予以严厉问责,全力确保在脱贫攻坚战中干成事、不出事,奋力建设小康社会。(陈成)

县扶贫局:开展“脱贫攻坚、冲锋在前”主题活动  县扶贫局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日前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脱贫攻坚、冲锋在前”主题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和落实驻村帮扶过程中,做到锤炼党性在前、履职尽责在前、吃苦实干在前、践行承诺在前、遵规守纪在前,当好表率、作出示范,以实际行动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又好又快推进。(罗蓉蓉)

卫计局:心系贫困群众、共创致富之路  516日,县卫计局驻三阳镇牛角坝村第一书记刘长青同志深入到该村三组,向贫困户高祥龙免费发放鸡苗206只,价值4150元,帮助修建圈舍、并进行饲养技术指导,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共创致富之路。(胡为康  肖磊)

 

★经验交流★

 

商南县“四借四还”打出产业脱贫“组合拳”

产业扶贫是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让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贫困户稳步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商洛市商南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出了“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袋还菇”的“四借四还”产业脱贫“组合拳”,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释放效益。

 “借鹿还茸”激发鹿业产业快发展。近几年,商南上苍、圣鹿源等梅花鹿养殖龙头企业已发展壮大,鹿茸畅销,但由于鹿的群居和成本高的特点,数量少贫困户养不成,数量多贫困户缺资金买不起,导致很多有意愿的贫困户迟迟参与不进来。

为此,该县推出了“借鹿还茸”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上苍鹿业、圣鹿源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包扶干部买鹿、贫困户认领、公司寄养、利益共享”的原则,按46的比例利润由公司与贫困户分成,一个贫困户寄养一头鹿一年可获利润1800元。同时,对贫困户自行发展梅花鹿养殖,引进1岁以上的梅花鹿每只一次性补助1000元,新建标准化圈舍每平方米一次性补助25元,并为每只鹿购买200元保险;对存栏基础母鹿百只以上的种鹿场引进成年种公鹿每只一次性补贴2000元。该县将发展养殖专业户300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梅花鹿养殖3000头以上,形成梅花鹿养殖、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使贫困养殖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借鸡还蛋”促使土鸡散养上规模。商洛生态土鸡、土鸡蛋在市场畅销,但农村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产量低,效益不高,很多贫困户想扩大养殖规模,苦于无发展资金,无专业技术,有风险顾虑,长期制约土鸡养殖产业发展。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打消群众顾虑,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商南县推出了“借鸡还蛋”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鸿伟生态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养殖蛋鸡的,按每只鸡18元的标准,由包扶单位先行垫付押金提供担保,鸿伟公司统一向贫困户免费配送鸡苗,签订养殖协议,鸡蛋由公司以保护价回收,养殖期满“还鸡”时退还押金;对养殖肉鸡的,包扶单位按每只鸡12元的价格购买鸡苗后交由贫困户养殖,养殖5个月后由鸿伟公司按12/斤的保底价回收;鸿伟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上门回购、防疫等,并统一给养殖户购买保险。

 同时,鸿伟公司每发展1只散养鸡,政府给予3元补贴,用于鸡苗防疫、保险和技术服务。县上将通过这种模式发展散养土鸡养殖户3000(其中贫困户2000),年存栏散养土鸡200万只以上,整个产业链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双赢目标。

  “借苗还果”结牢油用牡丹产业链。牡丹具有高产出、高含油、高品质、低成本、周期短,一年种百年收的特性,商南县大胆引进牡丹种植,发展牡丹产业。由于牡丹属于新型产业,贫困户认知不多,接受慢,大面积种植难以推广。为了结牢牡丹产业链,使之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该县推出了“借苗还果”模式,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商洛市旭初农林产品开发公司,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苗木,签订回收协议。同时,对通过“借苗还果”模式发展油用牡丹1亩以上的在册贫困户,从栽植翌年开始,政府连续两年给予每年每亩地200元的管护补贴。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