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平利以新常态引领2015,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时刻保持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持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工业是平利经济的主要支撑,推动工业发展是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平利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壮大总量、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促进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确保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04.8亿元,实现增加值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9%。一要加快重晶石循环产业发展。坚持把重晶石循环产业作为全县工业体系的主体来培育和打造,强化矿山安全生产和开采秩序监管,加强开采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对接合作,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二要狠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安得利10万吨环保涂料项目在建工程扫尾,争取3月底点火投产。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力促年产20万吨矿泉水、龙森公司核桃产品开发、汽车4S店、润富康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要力促投产企业提产增效。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对金龙水泥、光华精工、凯瑞斯服装等重点工业企业,要采取“一对一”的驻企帮扶措施,协调解决好企业生产要素供应、周边环境保障等问题,确保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四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二道河片区收储土地渣土回填、电力通讯杆线迁移、园区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改善企业入园条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打造“投资洼地”和“产业高地”。五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认真落实财政贴息、税费优惠、创业就业等政策,抓好全民创业,培育小微企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突出质量和效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平利县农业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要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不动摇,以308省道沿线和茶业基地镇为重点,新建高效精品茶园2000亩、绞股蓝标准化基地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确保茶饮产品产量达到8000吨,实现产值9亿元。二要突出抓好大场大户、养殖小区、基地村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7万头、出栏40.5万头。巩固蚕桑基地,努力提升产业效益。发展万只养鸡场3家、规范化养羊大户5家,巩固提升10个特色养殖场建设水平。三要坚持走大企、大场、大园、大社、大户之路,建好“一带四园六基地”,推动农业园区阶梯式、集群式发展,巩固提升已命名的省市园区。四要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紧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用现代商业和营销理念,强化产品定位设计和策划包装,打造宣传特色品牌,通过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专卖、冷链物流等方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平利的富硒有机农产品走俏北京、上海、西安等市场。五要严守耕地红线,杜绝弃耕抛荒,确保粮油总产稳定在9万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农业清洁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任务。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激发生态旅游产业活力
美丽乡村是平利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一要严格保护青山绿水。把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把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红线,确保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通过技术评估。加强林政和水政管理,坚决杜绝滥伐林木、私采河沙和水质污染。认真执行禁渔令,加强野生鱼类资源保护。二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按照高点起步、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的原则,以整治垃圾杂物、治理生活污水、完善环卫设施、改善基础条件、搞好绿化靓化、提升文明水准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要建好特色景区景点。加强与延长集团的联系协调,推进天书峡景区正常运营;积极支持芍药谷生态环保示范园建设,指导业主做好规划,提高专业化、精细化建设水平;利用滑雪场对外运营机遇,完善女娲山景区基础设施,带动景区不断发展;启动三里垭贡茶新村建设和瓮水沟景区开发;力争长安秦源水世界和正阳激流闯关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四要加强旅游推介营销。瞄准安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契机,完善住宿餐饮、交通服务、演艺娱乐、旅游产品生产销售等要素功能配套和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山水休闲旅游基地、健康养生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通过美丽乡村宣传上高速、旅游线路宣传进宾馆、特色主题活动打品牌,以微博、微信和旅游资讯网等新兴媒体为主导搞好宣传营销,提升最美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展客源市场,提升综合效益。
抓好项目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项目是平利抓发展、稳增长的基础和保证。一要加强对上争取。各部门要深研上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找准争取的方向和突破口,提高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水平,力争当年中省投资项目到位资金总额增长15%以上。二要狠抓对外招商。突出以企引企、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强化专业招商,鼓励全民招商,编制完善100个招商项目,重点围绕十大跟踪落地项目和十大计划签约项目,夯实责任,落实任务。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会签制度和预审联席会议制度,把好环境保护关、投资强度关,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加速项目建设。今年,要把年产20万吨矿泉水、中小企业孵化器、陈家坝物流中心、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平旬路及城洛路、安平高速平利引线、2015年避灾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杨家梁城乡统筹示范区、县殡仪馆及公墓等“十大新建项目”和芍药谷旅游综合开发、天书峡景区、长安景区、女娲山必捷滑雪场、安平高速公路等“十大续建项目”作为县级领导包抓的重点,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四要强化项目管理。平利县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推行合理低价评标办法,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检查防控和跟进监督,严肃查处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坚持项目申报公开化,确保阳光操作、公平公正。
提升建管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平利县按照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通盘考虑,系统推进,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一要加强规划管控。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坚持高起点、出精品的原则,做好新正街建筑风格及色彩规划、西大桥片区修建性规划、长安县域副中心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示范镇村等规划。二要加快市政建设。积极推进县城工业大道沿线开发,加快推进杨家梁城乡统筹示范区、北环路东段、五峰山生态休闲公园建设,完成中兴路改造、月湖北路东段铺装和坝河景观吊桥建设,抓好背街小巷改造,完善绿化小品、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市政功能配套,筹划新建农贸市场。提高县城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综合整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确保国家园林县城通过验收,创造规范有序、整洁优美的宜居环境。加快建设长安县域副中心,启动徽派水街建设,完成生态广场、廖乾五纪念馆和西入口各项工程,完成搬迁安置3000户,扎实推进“五星社区”创建,建好管好新型农村社区。三要抓好基础建设。全力以赴援建安平高速公路,确保年底建成通车;加快冯家梁隧道工程建设;启动平旬公路改造工程;力争平镇二级路平利段、平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安张铁路规划过境。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平利加快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县第二中学和县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确保省级教育强县创建通过验收。二要抓好卫生计生工作。确保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县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和三阳、兴隆、正阳3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县医院二期附属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县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项目。继续落实好单独二胎等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质服务,巩固“国优”成果。三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把就业作为民生之首,加大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力度,重视弱势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免费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300人。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建电子商务创业中心,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四要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继续坚持“五个一”接访制度,带着感情解决问题,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推进“三化”建设,开展“打非治违”,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从严从快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碍施工等行为,抓典型、刹歪风,旗帜鲜明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深化改革是平利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成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打造阳光政务,净化政风行风,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办事。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化管理,完成“吃空饷”清理工作。二要抓好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立足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应对“营改增”和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变化,增强政策敏感性和机遇意识,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深挖本级财政增收潜力,优化收入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闲置国有资产清理处置力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严格管理财政资金,精打细算、五指并拢、攥紧拳头,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财政资金存放与银行支持地方经济挂钩的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地方发展的力度。三要抓好镇村综合改革。严格按照省市批复的方案,理顺镇办管理体制,稳妥实施村组合并,着力增强镇级服务功能。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妥善化解矛盾,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