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托起幸福“夕阳红”

信息来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平宣 发布时间:2025-05-09 09:02 【 字体:
平利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农业生产为主,每年有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辖区内不同程度存在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没人陪护、无人慰藉、就医困难的问题。
面对问题,2023年底,平利县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千万工程”试点县建设,出台方案,把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体系,试点推行“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
据了解,为规范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平利县民政局通过自下而上建立了独居、空巢、留守等6大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名册,实行专档管理,动态调整,通过清单式管理,建立了全县特殊困难老年人台账,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安全防范细化服务内容,明确了14项服务清单,形成“需求评估——精准服务——质量监管”闭环机制,全方位覆盖老年人的需求,达到了有所需有所应的目的。目前,全县1254名特殊困难老人已经全部落实探访关爱责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的关爱与帮助。
4月6日,在平利县城关镇牛王沟村,探访员朱庆权和同事上门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村民杨占友说:“我去年七月份做完手术回来休养身体,探访员经常来检查、量血压,我要买什么东西就给探访员打电话,他们就会送过来,这让我十分感动。”
“平时我们每个月来一次给老人进行血糖血压检测,如果老人身体不舒服需要用药,我们也会及时送到,指导老人怎么服用。我们尽力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过得舒心、开心。”朱庆权表示。
平利县城关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定期探访机制,为140名困难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应急帮扶等“点单式”服务,有效缓解独居老人的生活困境。
在长安镇,平利县常安乡村建设服务公司的探访员队伍负责全镇107名特殊困难老人的关爱工作,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多元化服务。
“探访员时不时来打扫卫生,看望照护我们。一个人在家里,探访员经常来关心我,我感觉非常幸福。”长安镇长安社区居民朱经香说。
平利县乡村建设服务公司是平利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探索出的以镇为单位,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社会资源参与的乡村建设服务平台。平利充分利用服务平台有成熟的运营机制、有富余的劳动力资源、有熟悉村风民俗的服务人员等优势,通过购买服务,把探访关爱工作落实落细。
同时,组建专业化服务小队伍,充分发挥全县农村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人和其他适宜人员的从业需求,依托乡村建设服务公司,通过县级民政部门专业化培训,择优招聘,组建了专业化、市场化的探访关爱服务队,每队聘用当地富余劳动力,有效破解了照护不够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问题,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该县还在八仙镇创新试点,将全县11个镇109名特困老人(其中失能老人70余人)统一由八仙区域敬老院集中供养,按照“民政统筹、乡镇扶持、企业运营”模式,由天书峡乡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实施专业化运营。院内不仅配备适老化居住空间、康复理疗室、多媒体活动中心等设施,还组建了专业护理团队提供24小时照护。另外,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定制营养膳食,常态化开展棋牌娱乐、康复训练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医养康乐”全方位保障。
“我只是试着给社区干部提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落实,真是太感谢了!”城关镇东关社区居民刘大妈高兴地对社区干部赵亚莉说。
汇集“微力量”,点亮“微心愿”。据了解,对于征集到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微心愿”,该社区居委会加以梳理甄别,综合评估“微心愿”的合理性和紧迫性,进行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于难度较大的,社区居委会积极与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对接,协调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参与“微心愿”认领活动,全力办好“微实事”,实现“微心愿”。
在平利,在依托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平台、专业化服务小队伍的同时,驻村部门、共驻共建单位、四支队伍、网格员、志愿者都是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的重要力量,党群干群关系也随着一个个“微实事”的办成、“微心愿”的点亮变得愈加紧密。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