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狭窄泥巴路,水资源匮乏、荒坡一片。这是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9组老鹰山的真实情况。
2024年3月,为切实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长安镇中原村决定在老鹰山荒坡地实施“旱改水”项目。
在召开“院落会”讨论坡地种植时,迟迟没人愿意认领,个别村民也不想种。时间紧,不能误了春种。就在此时,老党员屈敬林主动请缨说:“我愿意种。”
“我将农户土地租赁过来,每年支付租金,遇到矛盾,村干部都会帮我及时调解。”屈敬林说。水从哪里来?路怎么办?妻子王永兵问道。“你放心,村里会解决的。”
“旱改水”项目正式开工。镇村两级积极对接县自然资源局,协调资金83万元。修路、开垦荒坡,人工清除土地石块,在3.8公里以外的水源地,修挡水坝建小水池,埋管道,在田坝附近修建400立方米的蓄水池。“材料足足30多万斤,而通往蓄水池的2公里土路无法过运输车,就用挖机一铲一铲往上运。”屈敬林说。
经过两个月施工,将130亩荒坡通过“旱改水”项目,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
那段时间,屈敬林除了睡觉,天天都在田边守着,妻子王永兵也没闲着,采购食材,为工人们做饭、送饭。
5月10日,老鹰山“旱改水”项目区130亩水田,迎来了插秧日。选拔秧苗、犁田耙地、插种秧苗......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一簇簇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整齐均匀地插种在田里。屈敬林介绍说:“此次选种的秧苗是‘华浙210’品种,具有耐高温、抗旱、抗倒伏、抗病害等优异性状,同时村里还给水稻买了保险。”
眼看水稻越长越好,沉浸在喜悦中的屈敬林,被一场突降冰雹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面对部分受损的水稻,我们缺乏专业知识,不知道怎么处理,心里焦虑的很啊。”屈敬林紧皱眉头。
好在,一场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粮食生产经营主题能力培训提升班在汉阴县举办,屈敬林也参加了此次培训。“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呀,通过理论学习等一系列科学种植技术知识,我及时对受损水稻采取了补救措施,开展了补苗、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有效挽回了损失。”屈进林笑着说道。
在细心科学管理下,老鹰山130亩阶梯式稻田里,一束束金灿灿的水稻相继成熟,当地村民正在抢收水稻,割稻、脱粒、装袋、转运、晾晒,一片丰收景象。
服务保障要跟上。县农业农村局下拨资金,村委统一购买了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碾米机、编织袋封口机等农用机械设备共计20余台,修建晾晒厂地、储存库房700多平方米。
销售包装为一体。通过网络注册“核下盛粮”商标,对食品生产、食品经营、知识产权进行申请。设计十斤装、二十斤装、礼盒装、五十斤装等包装,以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对购买大米消费者,赠送一张特殊的感谢卡,卡由种子和棉花压制而成,用水浸泡后,可在土里种出绿植。
“我们将带领全镇农户,有序开展水稻、玉米等粮食收割工作,同时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持续引导农户因地制宜搞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带领大家增收致富。”长安镇镇长梁明说。
| 责任编辑:郑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