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城乡教育编制配备不均衡问题,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平利县委编办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统筹调配教育编制资源,助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优化配置,让编制资源“活”起来。依规核编,会同县教体局依据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以2024年春季全县中小学校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合理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编,每3年县委编委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生源增减变化动态调整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职工编制,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各校编制调整一次,报编制部门同意后执行。建周转池,在科学定编基础上,建立一定规模的教育编制周转池,用于各学段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盘活编制资源。
加强内部挖潜,让城乡教师“动”起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生源变化等情况,让“教师跟着学生走”,2023年以来300余名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动态调整、有序流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用足用活政策,学校工勤人员实行锁定管理,不再占用教职工编制,通过转岗、调离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进行消化,腾出有限的编制资源用于补充专任教师,实现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
强化专编专用,让制度机制“严”起来。强化专编专用,实行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专编专用,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有编不补”。实施退补平衡,提前预测研判,科学确定年度进人计划,统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予以补充,保证专任教师“退补平衡”。开展检查评估,通过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和编制、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每年定期核对人员编制情况,杜绝超编进人、借调等违规行为发生,确保编制政策落实到位。
| 责任编辑:p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