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贵镇: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信息来源:大贵镇 作者:赵雨莹 发布时间:2024-06-21 09:25 【 字体:

赤日炎炎,走进大贵镇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新建的安置区居民楼鳞次栉比,来来往往忙碌的村民,自由嬉闹的学生,悠闲乘凉的老人,这正是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美好景象。“新楼房水、电、网都是通的,孩子走几步就到学校了,安置区的袜子厂也帮我解决了没有收入的问题,上班和给孩子做饭都不耽误”家住在大贵镇集镇安置区的康女士边说边笑得很灿烂。

大贵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设置3个安置点、共计安置649户1771人,其中,集镇安置区安置348户;另有小型安置点2个,即广兴寨安置点与柳林坝安置点,安置240户476人。搬得出是前提,后续稳得住是关键。近年来,大贵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搬迁群众的就业与生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平考察时关于“乐业才能安居”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以“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为目标,不断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稳定群众就业,发展配套产业,防止返贫致贫,逐步提升安置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出群众的“幸福感”。扶贫搬迁虽然搬的是人,但实际上也是居住环境的变迁。自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为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搬迁社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完善;集镇安置区的“十小工程”加快了建设进度;镇上多个功能室也依据群众需求进行升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确保了搬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服务,做到了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快融入。

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出群众的“致富门”。扶贫搬迁不是目的,脱贫致富才是归途。近年来,大贵镇着力夯实乐业工程,拓宽致富渠道,精准建立由户到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台账,同时加强对务工群体的监测,常态化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坚守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1户至少1人以上稳定就业的底线。集镇安置区的社区工厂方兴未艾,累计吸纳就业人数200余人,大贵镇在深入调查了解后,对其实行“菜单式”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群众真正掌握实打实的技巧,实现搬迁群众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的转变。

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出防返贫“监测网”。大贵镇的联动排查机制让风险发现得更及时,让返贫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干预;全程纪实机制让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措施有力;双向测评让帮扶实行得更加精准,让帮扶干部履职尽责,让监测帮扶工作成效也更加得精准,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进一步确保帮扶工作在全镇全面落实到位。

下一步,大贵镇将全面发挥“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的力量,深入宣传惠民政策,同时做实产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做大做强特色品牌,积极建立“互联网+”运营模式,切实增加群众收入。重视社区建设,全面完善小区管理和安置点集中管理,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