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01-28 11:22 【 字体:
文件名称 平利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zfgzbmxzfbgs/2023-0110 公开目录: 其他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年01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年01月28日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利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为抓手,坚持依法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以法治思维不断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治引领,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一)强化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党政同责、制度先行,法治建设根基更加稳固。先后召开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暨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全县法治宣传教育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下发了《法治平利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平利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细则(2021-2025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平利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平利县“八五”普法规划》等重要文件,安排部署平利县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各镇、县直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落实任务,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工作实效。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推进、人大和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带头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必学内容,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三)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述法工作纳入《平利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度述法点评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化,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素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巡察范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办先后对各镇、各部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查2次,推动任务有效落实。
二、坚持制度为车,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
(一)健全依法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平利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将公众参与、专家认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着力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民主公开透明。落实法律顾问参与机制,让专业的法律人士参与到全县项目合同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事务中,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促进依法决策。全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先后组织召开听证会5场,行政决策公信力不断增强。
(二)严格落实“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厘清监管事权,依法进行监管。着重从执法案卷评查、执法资格认证等方面对各行政执法单位落实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行评估考核,全县指标任务完成率达到90%以上。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和报送备案工作,对县政府及各县直单位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书,累计开展规范性文件及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国有资源处置、应急事件处理、招商引资等领域法制审核37次。
(三)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市场监管、文化、交通、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归并执法队伍4个,有效解决了执法领域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推动了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不断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工作,换发、新领执法证件650人。全面完成行政复议改革,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行政应诉案件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行政复议应诉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坚持依法有为,全面推进政务事务公开
(一)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认真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梳理县级27个单位265项行政许可事项,编制发布了《平利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扎实落实“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要求,实现高频审批事项申请材料精简6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显著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实施企业“一链式”办结,对“公章、税控、开户、养老、医保、公积金”7个环节办理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减少企业后续业务办理材料,切实提升了审批服务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辖区行政执法政务信息全面公开,事前公示和事中事后监管协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扎实开展“走流程、坐窗口、优服务”活动,每周确定一名单位负责人体验窗口工作,查改问题不足,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截止10月底,共组织21家县级部门领导干部参加活动,整改突出问题38个,优化措施21条。不断提升12345热线工单办理效率和质量,截止10月底,共受理转办工单2982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2%,实现了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双提升,有效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坚持普法为要,不断提升公民法律素养
(一)增强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坚持把民法典宣传与服务群众日常活动、开展禁毒、扫黑除恶、反邪教、安全生产等宣传有机结合,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网络等活动,发放《民法典》、禁毒等法治宣传学习资料2万余份。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2022年启动首批“法律明白人”推荐选任,共300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通过培训上岗,充实了基层一线普法队伍。
二)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八五”普法为抓手,坚持把普法与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突出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内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等重点群体,依托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12.4”国家宪法日及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2022年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7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扎实组织开展好2022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工作。
(三)延伸法治宣传领域。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普法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城关、老县、正阳、兴隆等4处法治文化阵地,为全县81所中小学校选聘116名“法治副校长”,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提升,全县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市级以上72个。
五、坚持示范带动,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石
(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部署和社区矫正“五化一保障”要求,全面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创新实施了“三个三”模式,并在全省推广,2022年6月全省“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平利召开。
(二)着力打造法治示范基地。积极做好老县镇全省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强基工程试点,稳步推进执法权对乡镇层级下放工作,着力解决乡镇层面“看得见管不着”问题,老县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全县11个司法所全部被省司法厅命名为新时代“六好司法所”。
(三)完善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全面推行321社会治理模式,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机制,出台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制度,大力推广“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创新做法,推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打造了“老好人调解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工作室,创新推出农业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共同体,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联建,筑牢了社会稳定基石。
2022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群众期盼仍然存在短板弱项,主要表现为:一是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引领作用不够强。少数领导干部主动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对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贯彻落实上还有差距。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队伍有待加强。各镇各部门法治专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足,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基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力量相对薄弱,与推进依法行政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少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还不到位,对依法治县、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法治督察还需进一步强化。
2023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巩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聚焦补短板强弱项、问题导向强督察、挖掘亮点强创新等重点方面,全面提高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