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初冬的平利县老县镇繁忙依旧,新材料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正加紧施工,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完成,一个个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2021年以来,老县镇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绿色老县、宜居小镇为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四化”改造提品质
干净宽敞的沥青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清晰明了的交通标志线,清新典雅的徽派民居……
11月19日,看着眼前的变化,来自岚皋的游客刘必阳说,几个月不来,老县镇集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感觉镇里的住户精气神都足了。
老县镇距平利县城28公里,346国道、安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利,然而因经过这里的大货车较多,路面常有破损。
为了让集镇变样子、增内涵、提品质,老县镇紧紧围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目标,立足镇域实际,从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入手,实施集镇绿化、亮化、路面沥青化和风貌徽派化的“四化”改造,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让集镇真正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乐园。
“改造以后,集镇面貌发生了变化,路好了,灰尘少了,还增加了花花草草,住在这里,心情都好了。”集镇居民董明平表示。
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同时,集镇管理也加速推进。老县镇组建了集镇工作专班,实施人居环境“百日整治”“百日提升”专项行动,并购置了扫地车、洒水车,常态化对镇区及沿线主干道进行保洁,规范运营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强化集镇公共区域绿化管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三园”融合扩路径
11月15日,蒋家坪村云雾缭绕,茶农们忙着管护茶园。村民余长芳忙完家务事,便到茶园四处走走。
余长芳曾是蒋家坪村的贫困户,长期在外务工。现在,她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路通家门,绿满茶山,尤其是茶山还变成了景区。游客的增多,激活了村里的旅游,连农家乐也火了起来,她有了回家发展产业的念头。
搭上茶旅融合“快车”的余长芳,开始种茶、搞养殖、办家庭农场。经过两年努力,她家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今年,她养了60头猪、89只羊、46只鸡,成了村上的种养能手。
在蒋家坪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老县镇以农业、工业和旅游园区“三园”为依托,以茶饮产业、富硒粮油、特色种养为重点,以平利经开区划定的老县片区为核心,以钡盐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为抓手,以马鞍山—蒋家坪—黄洋河为轴线,多轮驱动,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强化示范镇“三园”建设,平利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老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派驻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县领导现场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示范镇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督,真正凝聚起县镇联动、部门共建的强大合力。
“聚焦‘一镇三园’建设,镇上5年共规划5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68亿元,致力于打造绿色老县、宜居小镇。”老县镇党委书记胡杰表示。
“六大工程”促提升
11月22日,经过消毒换衣后,冉康再次走进鸽棚,小心翼翼地捡拾鸽子蛋。
“客户急着要,我们加紧准备,争取早点把新鲜的鸽子蛋送到客户手里。”冉康说。
曾在广东从事服装生产管理的冉康,几年前回到家乡老县镇木瓜沟村,创办了平利县绿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生态肉鸽养殖及有机作物种植。经过发展,目前公司存栏肉鸽5万羽,年出栏乳鸽20万羽、出产鸽子蛋10万枚,产值达到500余万元,发展养殖户8户,带动附近百余名村民增收。
冉康表示,现在镇上正加快建设木瓜沟养鸽示范村,自己要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响肉鸽品牌,带领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建设养鸽示范村是老县镇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的具体举措之一。老县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设想,对标“四个全面”重点任务,聚力实施产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文化底蕴、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六大提升工程,推动茶饮产业提质增效和园区提速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截至目前,老县镇已完成重点区域茶园管护3000亩,新建夏秋茶生产线1条,培育农村电商网点5家;实施稳粮扩豆,完成大豆种植4400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亩,建设稻油一体化示范基地500亩;在木瓜沟养鸽示范村新建大棚10个,启动实施安得利纳米硫酸钡项目,新培育特色农家乐5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 责任编辑:p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