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兴隆镇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让党建强基催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花。
“三联”机制激活产业兴旺
以“基层党建基础提振年”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三联”机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茶饮、中药材、畜牧三大产业分布划分3个片区,实现连片带动,融合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组建产业联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建设茶园830亩,中药材6000亩,发展魔芋1500亩,建设农业产业项目14个,建成茶叶加工场2个,河蟹养殖场1家,实现农业生产总值达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52元。
“五长”共治打造生态宜居
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指示,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五长”长效常治机制,构建“路长”抓镇村道路管护、“河长”抓河道常态治理、“街长”抓镇域环卫整治、“林长”抓林地资源保护、“园长”抓土地违建清理的镇村联动机制。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抓手,围绕9大项创建内容51项创建指标,按照补短提升的原则,强化功能配置,建强基层组织,强化管理服务有力促进镇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文明实践带动乡风文明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打造了“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综合体,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四村一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文明实践载体,通过组建“村党支部+志愿者队伍”模式,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平安建设、巩固衔接政策深入田间地头、村户院落逐户宣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次,新时代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健全组织保障治理有效
健全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深入推进“321”基层治理模式。紧紧依靠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的方式,全镇划分246个基础网格,引导具有帮扶能力的103名党员、39名人大代表以及群众推选104名中心户长,与群众建立帮联对子。将宣传引导、矛盾纠纷、环境卫生、道德评议、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到网格中,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不断激发全镇基层治理的内在活力,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干群合力共谋生活富裕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四支队伍”,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夯实乡村振兴帮扶责任。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完成技能培训182人次,劳务就业4371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2108人,回引成功人士回乡创业40人,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兜底等各项政策。各工作队干部深入帮扶群众扎实开展“六查六问”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60件。通过干部扎实帮扶,激发群众合力,共谋发展良策,筑牢防止返贫、实现富裕的坚实基础。
| 责任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