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才能真正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人群中具有免疫力的人占比要多高,才能阻断某种传染病的有效传播。它主要取决于病毒或细菌传播能力的强弱,我们叫基本再生数(R0),直观地说,就是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给多少个易感人群,这个数字越大,病毒的传播能力就越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接种率可以用“(1-1/R0)x100%”算出。R0就是一个病毒携带者能传染几个人。虽然研究数据不同,但新冠病毒的R0数值大致为3。按这个公式计算,需要66%的人接种疫苗才可以建立免疫屏障。由于疫苗的保护率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综合考虑,大概需要80%-85%的人注射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问:中国年内能实现群体免疫屏障靠什么?
实现群体免疫屏障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足够的疫苗供应,二是接种的速率,取决于人群接种的意愿。到年中,我国的疫苗产能将基本达到峰值,下半年疫苗的供应量就会大大增加,有了充足的疫苗和高的接种速度,今年剩下的半年多时间完全可以实现建立我们国家的群体免疫屏障。
问:我国打一针、两针、三针的疫苗有哪些区别?如何选择?
疫苗针剂的不同,取决于它的原理和技术路线。一般来说,腺病毒载体疫苗打一针,灭活疫苗打两针,重组蛋白疫苗打三针。总体上它们的保护率基本一致,特别是对重症的保护率都很高,在副作用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目前建议能够打到哪种就打哪种。到下半年,疫苗供应提速或将有很好的互补应用。比如有出国任务,来不及打两针和三针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打一针的疫苗。老年人相对副反应更多,就可以选用重组蛋白疫苗、灭活类的疫苗,互相调配。假如不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要求,只是因为保护率问题,这三类疫苗的保护率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刻意要求更换。
问:国产的新冠疫苗能否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
第一,我们国家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印度变异株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现有的疫苗对印度变异株可以产生保护作用。第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过程中,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是有很快捷的方法来应对的。我们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变异株的病毒,整个生产工艺不用做丝毫改变,产品端出来的就是针对变异病毒的新的疫苗,所有的相关部门都在密切跟踪,一旦出现了现有疫苗不能应对的变异毒株,我们就会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
问:不同疫苗“混打”会影响接种效果吗?
“接种两剂次新冠疫苗时,发现分属不同的厂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同类同条技术路线的疫苗接种上,主要原因可能是疫苗供应一时没有到位,或者异地接种。我们之前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另外一个厂家的同一个技术路线的疫苗,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既不会影响保护效果,也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
此外,我们国家,包括国际上也看到一些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也在进行“混打”,就是真正的“混打”,这种“混打”是为了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但这种目前还都没有被药监部门审核确定为新的免疫策略,还正处在数据积累的阶段。我们也在一直关注,包括我们国家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接种,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使用同一个企业的产品来完成全程的接种。
问:两个人同时用一瓶疫苗,会导致用量不足吗?
我们国家的厂家生产的两剂次的疫苗和一剂次的疫苗,在原辅料、生产配方、包材、生产场地和工艺参数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装量是一剂次还是两剂次。可能有些公众会担心,是不是两个人用一瓶,每个人接种量就不够了,但是我们装量都是有富余量的,两个人使用完全是足够的,公众不需要担心。在国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出口的疫苗,都是多剂次的,包括5剂次、10剂次的都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运输更多的疫苗,节省了包材、运输的运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全国大规模接种以及中国疫苗供世界使用发挥作用。
问:根据新冠疫苗的接种指南,新冠灭活疫苗两剂之间最佳间隔期是8周以内,那接种第二剂疫苗如果超过了8周,是不是就没有效果了呢?
接种新冠疫苗时有个通用原则,就是说假如疫苗需要打2剂次、3剂次,剂次和剂次之间是有一个间隔的,通常情况下,按照程序间隔去完成。假如超过了这个间隔,或者再拉长的话,后续的接种也都是有效的。对于新冠灭活疫苗,我们要求是在8周之内尽量完成。假如第二针和第一针间隔超过8周,这种情况下也无需补种,或者无需重新开始进行接种。所以,超过8周的话,缺的剂次补上就可以了。
当然,在这里提醒公众,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按照要求尽量在8周之内完成第二剂灭活疫苗的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