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正“兴隆”

信息来源:微平利 作者:吴桐 发布时间:2021-11-04 08:26 【 字体:

初秋时节,走进平利县兴隆镇的村舍院落,一排排白墙青瓦镶嵌在山野间,不远处的茶园内,村民忙着除草、翻土、补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随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面推进,兴隆镇基础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文明待人、礼貌行事、邻里互助等良好风气也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优美环境添福祉

“在以前,村里房屋破旧,村民们卫生习惯差,经常往村口的小河里倒垃圾,每到夏天,河边臭气熏天。现如今,村委会带领我们搞卫生环境整治,制定了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美了、卫生好了,我们的日子也更好过了!”说到村上的变化,兴隆镇蒙溪街村老党员毛胤忠开心地说。

近年来,兴隆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依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等因素,科学规划了“一区两线十点”的移民搬迁安置思路,构建了冠汝安置区,汝河安置点、马鞍桥安置点、蒙溪街安置点等10个以行政村为中心的“一区十点”的搬迁格局,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特色民居群。

为彻底改变群众以往乱扔乱倒等不良习惯,全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新环卫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五长共治”,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片、村民代表包组、“五长”包路段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落实每个片区由一名党员干部负责,镇公事站常态化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评直接挂钩。不仅如此,镇上还构建了以镇长为总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为二级网格长、村民小组长为三级网格长的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全面推进环卫责任落实。

产业兴旺富百姓

近日,在兴隆镇的各个田间地头上,产业园内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在永兴中药材产业园内,崔用丽正忙着翻土、补苗、除草,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们两口子每天都来合作社帮忙,园区老板不仅车接车送还管饭,一个人一天净赚150元,比以前打零工强太多了!”

家住新场街村十组的崔用丽家中3口人,丈夫熊统明勤劳能干,以前每天天没亮就出去打零工,崔用丽就负责在家照看孩子上学,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但夫妻俩很知足,日子也在一天天变好。然而,2014年熊统明在外务工时出现意外,手部落下严重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了主要收入来源,全家生活陷入窘迫,村上得知情况后将他们一家纳入贫困户。

“丈夫受伤后,我们一家的顶梁柱塌了,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多亏村上帮助,不仅给我们落实了搬迁政策,还把我们介绍到合作社务工,现在一年就能挣3万元。如今,孩子也快从技校毕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崔用丽激动地说。

近年来,兴隆镇紧紧围绕“五个十万”产业发展目标,坚持在壮大产业总量、提升规模效益上下功夫,突出大场大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大场大户发展趋于成熟,引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农业园区及合作社3家,县级农业园区12家。累计发展规上企业1家,发展社区工厂6家。

文明乡风增信心

“樱桃好吃树难栽,幸福生活等不来”“互礼互让团结紧,和睦邻居胜千金”……走进兴隆镇冠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面关于乡风文明的宣传文化墙,在社区广场上还高高耸立着“红黑榜”,上面张贴着上个季度通过道德评议会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

2020年在冠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后,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精心制定出了涉及环境卫生、婚丧嫁娶、孝老爱亲、扶贫助困等内容的村规民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对婚宴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陋习。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这是冠汝社区村规民约里的一条,作为红白理事会会长的崔用金,每当村里有人办丧事,他既要帮着操持,还要负起监督职责。“现在村民办丧事,需到社区登记并按照规定操办,在村规民约和丧事简办若干规定的影响下,社区逐渐形成了勤俭节约、不兴攀比的好风气。”

近年来,兴隆镇扎实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内容的新民风建设,由党员带头讲好孝老爱亲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文化墙、宣传栏、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建立了《村民公约》,每季度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道德评议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摒弃陈规陋习,在全镇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使村风民风不断改善。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