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业】栽下花椒树 奔向致富路

信息来源:平利先锋 作者:刘世杰 王隆 发布时间:2020-12-01 09:19 【 字体:

【题记】自“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以来,平利县各类人才纷纷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务实苦干,敬业奉献,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土要再堆高一点,苗子不能埋太深,大家看一下,老赵栽的花椒树就很标准!”在位于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水坪村五组的花椒试验田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二附院)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世杰和驻村队员赵永林当起了“产业工人”。

水坪村是位于平利县西南部的贫困村,精准扶贫开始以来,在二附院的倾情帮扶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致富能人,培育大户主体,建设产业园区,实施“三变”改革,建立联结机制等方式,全村发展茶园1400余亩,魔芋1200亩,烤烟300亩,养猪1500头,养蜂1000箱。

建立了主导产业,乡亲们有了增收保障,刘世杰的思路转向如何增加产量、提升综合效益、扩大产业红利覆盖面。经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分析论证后,他决定在村里打造产业示范园。在二附院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5月,第一批3亩高效魔芋完成试种,还聘请到了安康学院农业专家廖咸康教授作为技术顾问,给试验田“保驾护航”。

在精心管护魔芋地的同时,刘世杰又瞅准了花椒种植,“秦巴山区海拔高、坡地多、昼夜温差大,适宜花椒生长,而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他的想法获得了农业专家的肯定和村“两委”的支持。

在多次实地考察后,花椒试验田确定在水坪村5组。刘世杰和同事们到组上召开了动员会,得知要种花椒,一些群众心里泛起了嘀咕,“咱们不懂技术,掏钱种了也怕吃亏”“以前也有人种,但后来没成器,连树都砍了”“直接种就行了,咋还要实验?”面对疑惑,刘世杰向大伙儿详细讲述了一些花椒主产区的成功经验和盈利情况,“花椒苗由二附院投资调运,从种植、管护、挂果、采收都会有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召开动员会、上门做工作,花椒试验田项目有了10户“志愿者”。

得知每株花椒苗需要挖60厘米见方的种植坑时,原本积极性高涨的村民们又犯了难,“每株间隔3米,一亩地要挖70多个坑,淘神又费力”“直接把苗子发给我们,自己种就行了”。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

花椒试验田项目面临搁浅,刘世杰决心当一回“技术员”。他多次联系农业专家咨询种植方法,上网搜索资料,翻阅相关书籍,把对种植花椒有利的知识点仔细整理并记录下来。之后一段时间里,他和工作队的同事们隔三差五就往农户家里跑,刘世杰耐心细致地讲解科学种植技术和好处,“让大家挖坑是为了把地里的生土翻上来,再往坑里垫上三分之一高度的苞谷(玉米)杆,然后填上提前备好的熟土并垒成高出地面一尺的土包,最后栽上花椒苗,一能方便沥水,二能让苗子好扎根,三是玉米杆能成为很好的肥料,利于苗子生长”。

精诚所至,刘世杰最终打动了农户,试验田正式启动。工作之余,刘世杰和村党支部书记徐英军扛着锄头,下地里帮着农户挖坑。11月11日,院工会副主席、第一届驻村第一书记王建,第三届驻村第一书记胡国栋和技术顾问廖咸康教授来到了村子,廖教授的PPT授课和田间指导让大伙儿信心倍增,三任第一书记共栽致富树的场景也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我们规划了28亩高效花椒试验田,农户们都已领苗栽种,预计一周之内完成栽种”,刘世杰介绍道。二附院和水坪村还建立了花椒种植推广长效机制,为有意向的种植户提供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五年之内,在有产出有收益的前提下,种植户将资金返还给村委会,产量最高、技术最好、品质最优的种植户还将获得额外奖励。

“有句话叫家栽一棵花椒树,解决全家油盐醋,家栽十棵花椒树,解决一家衣和裤,家栽百棵花椒树,快步奔向致富路。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管护、增加产量、打通销路,早日实现致富奔小康这个目标”,第一书记刘世杰指着花椒地,信心满满!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