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业】黄大平:身残志坚勇争先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小彬 英荣 发布时间:2020-11-06 11:16 【 字体:

【题记】自“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以来,平利县各类人才纷纷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务实苦干,敬业奉献,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在平利县正阳镇让河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村民黄大平,虽然身患残疾,但他硬是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劳,走出了一条依靠种植养殖脱贫的路子。他的坚强和努力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肯定和赞赏,成为远近闻名的身残志坚产业发展能人。

“乐观开朗、身残志坚,在生活中完全能自理,比正常人还能干,谈起黄大平村里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让河村支部书记王友华赞叹道。

让河村属于山大沟深的深度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村里除了种地、养殖就是外出务工。黄大平就是出生在这样自然条件下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小时候一场意外,不幸失去左手,从此就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独臂侠”成了大家对他的戏称,然而面对失去左手和常年的戏称并没有让他失去意志。

“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十年,我不想这么过了,我时常在想,没有双手我能干什么,会干什么。”黄大平说。少了一只手,劳动和生活很不方便,为了养家糊口,他外出打工,他说只要老板不“嫌弃”他、愿意用他,再苦再累的活他都干,可是却因身患残疾处处碰壁,很多工厂看到他是残疾便婉言拒绝。

面对命运的捉弄,黄大平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等不靠,返乡自谋出路。“因为有父辈传下来的养蜂经验,刚开始养了60多桶蜂蜜,但因当时价格低和一些自然灾害,常常入不敷出。于是把眼光瞄上了当时价高的中药材和魔芋,但自己没有技术也没资金,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加上缺乏种植经验,常常想放弃,但想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硬是挺了过来。”这是黄大平的心里话。于是每天起早贪黑变成为了他的家常便饭,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不断积累的种植养殖经验,为产业发展打牢了根基。

2015年,村两委和帮扶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黄大平家的情况后,因户施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并帮助协调解决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继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扩大养殖规模。有了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黄大平的干劲更足了,用他的话说“我不能辜负了党的好政策,我要对得起政府对我的关心。

”春耕秋收,他发展的产业从不雇人,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一年四季按时节为不同作物忙碌着,这位不等、不靠、不要的硬汉子,多年来,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让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2019年养蜂30桶、中药材10余亩、本土猪10头、洋荷姜10亩、魔芋7亩、茶叶10亩等,什么赚钱他就干什么,现在不仅和老伴的生活不用愁,而且一年还能挣几万块钱,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这句话再适合黄大平不过了。“别看黄大平只有一只手,做起事来头头是道,干起活来毫不含糊。”该村驻村工作队长曹昌勇说道。干一行爱一行,黄大平认识到无论种植中药材、魔芋,还是养猪都是个技术活,为了弥补经验不足,发展好产业,于是多方打听、多处借鉴种植“秘籍”。村里的技能培训机会,他每次都很珍惜,医保局结对帮扶干部孙庆平知道他爱学习也从外地专门带了一些种植中药材和养蜂的书籍,黄大平对这些书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捧起书钻研。他偶尔自嘲:“我的身体虽然残疾,但是我的思想不残疾,要好好学,等我学成了,明年又能挣不少钱。

”创业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成功往往青睐于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人。2018年底一场火灾,让他大半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经济损失达到7万元,黄大平当时看到烧毁的生产用房眼中泪花闪烁,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知道后,急忙到老黄家中了解情况,商量对策,送去帐篷、防护服、棉被等物资。黄大平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经常念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现在住的安置点的房子国家有补贴,发展生产有产业奖补,自己残疾有残疾补贴,发展有困难时,村上和帮扶干部总操心着,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光等着政策,更要好好发展生产,自己日子红火了,让村上和帮扶干部也少操心”。从他开朗、坚韧、不言输的性格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发展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