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镇:奋力书写脱贫收官“答卷”

信息来源:正阳镇 作者:黄小彬 发布时间:2020-06-30 08:22 【 字体:

六月的正阳,群山滴翠,田野流金。南溪河村贫困户龚天林正在照看自家母猪产仔。
      “自从我家脱贫后,干部的帮扶从未间断。”龚天林说,“村上聘请我为生态护林员,帮助我发展产业;小娃上学也有教育扶贫政策;患陈旧尘肺病办理了慢性病救治卡;每年还享受集体经济分红300元。全家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3580元增加到2019年的4800元……”贫困,对于龚天林家来说已成为历史。

作为2019年告别贫困的正阳山区,面对剩余脱贫任务,摘帽之后再出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排查三清零”目标任务,对照“十大决胜行动”,精准发力,全面“清零”,奋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对照“清单”稳脱贫

正阳镇洪家坪村五组村民钱恒雄家有6口人,他和妻子在家务农,上有2位年迈的父母,下有2个女儿,其中一女儿常年在外,另一女儿经常头痛无法干重活。全家靠种植业脱了贫。然而受今年疫情影响,加上妻子积劳成疾,为巩固脱贫成效,工作队立即上门为他家制定了帮扶措施,将他纳入该村金叶隆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享受原有扶贫政策基础上,用活产业政策,提供土地、烟苗、技术、烟炉等“零成本”种植烤烟,考虑他家缺少劳动力,合作社免费帮他种植,如今20亩烤烟正茁壮成长,预计可实现收入近10万元。

对钱恒雄家实施的动态帮扶,只是该镇摘帽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清单”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了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清零”,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该镇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进一步细化制定“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等脱贫“清单”,通过对照“清单”,实现全面“清零”。同时,将200户389名生活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发生。

产业“造血”增活力

廖大成家过去仅靠种玉米、土豆和打零工维持生计,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该镇出台烤烟奖补扶持政策以来,他家发展了70亩烤烟,每亩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同时还养了3头猪。今年,廖大成家预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

“如今我们村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产业全覆盖,其中11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2项以上增收产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655元。”龙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平说。

正阳镇围绕脱贫攻坚“十大决胜行动”,逐村逐户逐人开展走访,与贫困户促膝交谈,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关注的难点、热点,对产业发展已有成效的贫困户,查看养殖及种植规模情况,重点交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巩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该镇依托地理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X”发展模式,通过“以短养长”发展套种产业,将土地、人工、资源积极利用起来,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模式,确保户户有产业覆盖,人人能稳定持续增收。截至目前,该镇共发展1.2万亩茶园、5600亩核桃、4000亩中药材、1000亩阳荷姜、700亩烤烟等特色产业,实现有能力发展产业的群众全覆盖。

“院坝会”里聚民心

“最近降雨,我建议在一些有危险地段放个提示标语提醒路人。” 、“今年我家娃考大学,听说贫困户有补助,具体是多少?...”

近日,正阳镇正阳河村的广场上,驻村工作队长就着夜灯与群众面对面的谈村务、唠家常,围绕脱贫政策、贫困户生产发展措施、上学就医、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宣传和解读,对贫困户最为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我们平时都要到地里干活,对政策了解比较少,今天当面讲政策,解决村里矛盾,这是真正的下基层,真是说到我们心坎上去了。” 该村村民回应着。

今年来,该镇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三排查三清零”等重点工作,干部沉下村组,利用傍晚村民休闲时间,借这种唠家常、解疑惑的院坝会,收集群众意见、倾听民众声音、回复群众期盼,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脱贫帮扶工作,着力提升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民生问题的理解度。

多形式的村民院坝会,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拉进了干群关系,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形成了上下同欲、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大大小小开展120余场次,参与群众5300余人次,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117条,有效解决和回复采纳104条,通过院坝会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责任编辑:张小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