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平利县政协委员、三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2012年,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毅然放弃在汉滨区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投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当时,全县在各乡镇先行推行“民办公助”式幼儿园,刚刚三十出头的杨金龙没有因为三阳是个小乡镇担心生源的问题,更没有因为投入资金大退缩,而是毫不犹豫地通过借、贷等方式迅速就筹集到了建园资金,并于2013年投入运行。
开园后,就算幼儿园效益再不好,再怎么亏损,他都不向上级诉苦楚、道难题,始终坚持立足长远、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最终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迎来了“破冰之旅”,现在的幼儿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幼小衔接的问题,也让农村儿童同等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人士和县政协委员,杨金龙秉承致富思源、感恩回馈的精神,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精准对接、精准施策,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政策,为决战贫困、决战小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个人更是首当其冲,几年来,在县政协和镇联络组的带领下,不仅能积极提案,参与调研,还先后多次资助数名贫困家庭学子踏入大学殿堂,并主动申请将幼儿园作为见习实习基地,以增长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在他心里,能办起幼儿园,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但能办好幼儿园,首先就离不开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支持,既然党和政府把好政策给了我,家乡人民又信任支持我,自己就更要把事情做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正所谓扶贫先扶智,绝大多数家庭贫困代代相传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知识、缺少对见识。黄龙海,是该镇尚家坝村在册贫困户,孩子到了入园年龄却因为家庭贫困迟迟未入学,了解情况后,杨金龙就主动找到镇村沟通协调,当得知该户家庭极为困难,镇村符合条件的政策都已经落实后,他就主动私人掏腰包承担下了孩子的学费,并且承诺一直负责到孩子上小学。
在幼儿园,他每天都同教职工、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不仅担任园长,还时不时地充当着安全员、保育员、替班老师等等。当然,也有人劝他说,幼儿园现在基本上不会亏损了,你完全可以着手投资别的产业,或者在家闲着,不用每天弄得这么辛苦,还跟老师们一同上下班。可是对于杨金龙来说,如果是在家乡开办幼儿园之前,也许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面对苦心经营多年的“家乡事业”,他舍不得放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因为自己已经完全和幼儿园融为一体。
| 责任编辑:张小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