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到哪,路就修到哪——兴隆镇创建四好农村路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兴隆镇 作者:吴桐 发布时间:2020-05-29 08:27 【 字体:

如今,位于兴隆镇的村庄大道上车来车往,乡亲们乘坐在通向村安置点的公交车上,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路修好了,公交车直通家门。”村民们终于告别了“肩扛背驮”的生活。

踏上通向村安置区的村道,一排排柳树、一簇簇野花镶嵌在道路两旁,如飘逸的彩带联结着千家万户。傍晚时分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相约散步在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上,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然而,曾经的兴隆镇长期以来却和“贫穷”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门路单一等一度成为这里的代名词。

家住熊儿沟村二组梁家院子的梁绍仁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笔者“三年前这里的交通条件‘恶’的很,出门得走田埂,还得趟水过河。遇到阴天下雨,河水上涨,就得绕5公里的山路,遇到个急事真是愁死人。”

2017年,随着“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梁家院子400米连户路和跨径8米的桥梁率先建成,“现在好了,水泥路直通家门,出门办事方便多了,前年我还买了一辆摩托车呢!”谈起现在的变化,梁绍仁高兴得合不拢嘴。

据悉,截至目前熊儿沟村累计争取交通项目资金404.7万余元,完成道路拓宽改造1.4公里,主干路路基加固、路面补修7.9公里;新修连组连户路4.5公里,产业路4公里,连户路4.8公里,实现了村内公路网络化、水泥化。

便捷的交通环境更为群众打通了一条致富路、幸福路。家住熊儿沟村九组的肖明义,现年68岁,家里3口人,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老肖认为自己被评为贫困户完全是因为门前的这条泥巴路。“以前最怕遇到下雨,这条泥巴路只要被水淋后就滑的不行,人根本走不成,搞生产只能等到天晴。”因此,只要遇到雨水天气,老肖就只能“待业”在家。

2016年,村上积极争取到了连户路项目,打通了老肖盼望已久的水泥路。“自从这条水泥路修好后,可方便了不少,发展再也不用看天气。”修通了连户路后,老肖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仅2016年,老肖就种植了17亩核桃,1亩魔芋,养了4头猪,靠着可观的收入,全家当年就脱了贫。

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为熊儿沟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如今,青木河千亩花椒园、秋木河百头猪场等一个个经营主体,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彻底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发展势头更足了;一条条产业路直通农业园区,雨天也有群众到产业园区务工了;学生上学方便安全了,再也不用绕山路了;农产品收购小贩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收购,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近年来,兴隆镇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加快构建“四好农村路”,实现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方便了群众,更赢得了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69.8公里,其中城兴路、白冠路、魏兴路三条乡道37.6公里;通村主干路132.2公里,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公路建设水平,有力的巩固了全镇脱贫奔小康的基础。

| 责任编辑:张小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