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堡的春天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汝平 发布时间:2020-03-17 08:26 【 字体:

去儒林堡的时候,是一个美丽的午后。

油菜花正开得肆虐,爆炸性的灿黄带来愉悦的心境。在沟边、在垄间,停下来,看看和嗅嗅都是惬意的。花香间,一条硬化的水泥山道蜿蜒开去,发着银白的光。花海将小道切割成S状,像极了古武道中的八卦阴阳图。

儒林堡是平利大贵镇的一个村。大贵镇依黄洋河呈曲线性修建。黄洋河流域保留着原始的生态,沿线田坝平旷、谷地遍布。

镇政府对面的山上,地毯式的生长着一山的茶园。春风徐来,刚生出的茶的嫩芽散着浓郁的生机。明前的茶金贵,无数的茶农背着茶蒌,带着口罩,在温热的阳光的沐浴下,在垄里行间忙着采摘。平利是西北名茶大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该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茶业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镇上桥下,更是一片新绿。如果说山上的茶园像一只奔腾的雄狮的话,这里的茶地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垄垄金色的油菜花在四周肆意的开着,给茶园围一条黄金的裙。茶园间种的桃花还没开放,花骨朵正努力的突破最后一层幛围。除了河流和道路,大贵镇的茶园和坝子四面都被群山拱卫着,宛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儒林堡得顺着左侧一处被油菜花包围的小道上行,需在花海里行走。遍地的金黄和忙碌的蝴蝶蜜蜂在眼前绕来绕去,生命的本原色凸显巨大的活力和生机。在这样一个情景里,哪怕前方是迷境,是虚幻,也愿意沉醉其中,哪怕是一场梦,也不愿醒来。

穿过花径,走过S型的水泥山道,走进画一样的一户山里人家。我们是和苏陕协作援陕工作组的几个朋友一起的。年末岁初突然而至的那场瘟疫让我们经历了太多,也懂得了太多,当然也落下了很多。在疫情得到稳控的时候,他们便与组织联系,申请出发赶赴陕西,以把耽误的工作弥补上来。他们说,苏陕协作是一条纽带,更是两方责任。数年来,他们一队队的来,一队队的走,与平利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深情。

到儒林堡,是春天的召唤,更是情感和文化的系联。平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烙画的传承者,便是深居在这里的一个女子。她叫李红霞。透过花黄明丽的间隙,她正站在小院的门口,浅浅的笑着,她向上扶了扶眼睛,把笑容传递给每一个朋友。

小院很整洁,水泥硬化的小院一尘不染。院子角落晾晒着一些打来的猪草。鸡鸭都关在笼子里,一只叫皮皮的小狗在身边串来串去的亲热。左边苗圃里,桂花树的幼苗绿得正旺。门前田地里,有穿着水鞋的农民,正在劳作,四面的油菜花,把他围得像一个童话世界的王子。

喜好书画的李红霞,年少在江苏武进打工时被“江南烙画第一笔”毛怀青老师的烙画作品吸引,下定决心学习烙画技艺。自此沉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一学,就是15年。 

烙画也叫作烫画、火笔画,讲究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工艺,考验用劲力度,走笔速度,用热烙铁熨出烙痕作画,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能呈现出一定的浮雕效果,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而且源远流长。

李红霞天生对烙画有超然的领悟能力,又经过多年的磨练与实践,她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将国画、工笔画、西方油画三种艺术结合,融合人物、花鸟、山水特色景观,美感独具。她的烙画作品,层叠清晰,形神兼备,色泽古朴,焦香缕缕。 

在她家的院子里,我们静静的看她做画,四周安静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图。

在儒林堡,我们行走在春天里。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