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9期(总第141期)

信息来源:县脱贫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12-19 09:19 【 字体:

★本期提示★

○副省长徐大彤主持召开平利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我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全县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

○平利扶贫超市进江苏

○大贵镇:坚持“三个一”决战脱贫摘帽

○洛河镇:茶饮产业助推脱贫大文章

○县民政局:“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


副省长徐大彤主持召开平利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12月16日,副省长徐大彤在省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平利脱贫攻坚工作。

 

会上,县长陈伦富汇报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主要做法、特色亮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扶贫办、住建厅、商务厅、西安交大相关负责人就持续支持平利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发言。 

徐大彤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平利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政治站位高,工作作风实,创新举措多,特别是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五次排名全省第一,形成的一批经验做法在全国和全省推广,充分证明平利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扎实、成效显著。

徐大彤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就业、安全饮水、电商扶贫等重点,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高质量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副县长罗俊、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陈俊安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钱飞 陈枢)

我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
暨全县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

12月16日,我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全县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郑小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俊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近期脱贫攻坚评估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并对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郑小东指出,近期以来,我县相继接受了省级成效第三方评估、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贫困县脱贫退出市级核查,省市各工作组在肯定我县工作成绩的同时,都一定程度发现并指出了一些问题。

郑小东要求,各镇村和县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对标对表工作标准,针对各方面反馈的问题,认真研判整改。对整改尚未清零的事项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改到位,清零见底;对整改效果不明显、整改质量不高的,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质量达到标准。同时各帮扶单位和结对干部要继续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政策,积极协商来年帮扶计划,及时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全体在家县级领导,全县137个村脱贫攻坚总队长、总队长助理,县脱贫办主任、副主任、各工作组组长参加会议。(曹世林 梁沛 任钰嘉) 

平利扶贫超市进江苏

“江苏有家超市,专门卖平利的土特产,现在我们不用出门,‘土货’就能进城了”。近日,八仙镇靛坪村村民张科鑫,正忙着将自家采割的蜂蜜装瓶、密封,卖给来收购产品的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想着自己搭乘苏陕扶贫协作的东风鼓起的“钱袋子”,张科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科鑫是八仙镇靛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紧靠打零工的收入生活,十分拮据。一无产业、二无技术成为他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2019年在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张科鑫养殖蜜蜂100箱,并与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日前,他的第一批蜂蜜经由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定向输送到他所说的这家江苏超市,实现收入18600余元。

张科鑫口中的超市,正是11月18日亮相于常州名特优农产品营销中心的“第一书记扶贫超市”,超市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店内所有产品均是从千里之外的平利运来的香菇、腊肉、竹笋、蜂蜜、绞股蓝等原生态优质农产品,开业仅一周有余,销售额就达到了8万余元。

说起“第一书记扶贫超市”的创建,则得益于平利、武进的扶贫协作“姻缘”。2016年,按照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总体部署和省市相关安排,平利县与武进区结下了扶贫协作不解之缘,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镇村结对等多方协作的基础上,两地在致力于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单向受益扶贫向双向受益扶贫、可持续扶贫的过程中,“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应运而生。

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单向”到“双向”?平利立足资源优势,依托武进区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创新消费扶贫路径,联合常州原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武进建立“第一书记扶贫超市”,以平利第一书记代言的贫困农家产品为主,实施“扶贫超市+经营主体+电商+贫困户”模式,由平利企业与常州原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把从贫困户手中收购的农产品集中输送至扶贫超市,通过线下直卖、线上营销,让武进社会团体、群众干部在享受原生态农产品的同时打通了贫困户群众产品销路,帮助其实现了增收。

“2020年我计划再发展蜜蜂100箱。”有了固定的销路,张科鑫决定甩开膀子干。扶贫超市不仅让平利农产品搭上了进城的“直通车”,建立起了“产销精准对接、全民共同参与、农企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格局,更解决了贫困群众产品销路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张科鑫们”重拾了致富的信心和激情,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扶贫超市虽小,却能在贫困户和企业、市场之间搭起有效的桥梁,贫困户的农产品有了销售渠道,市民在消费过程中也是在献爱心,企业在对接中达成了更多合作意向,无形中让平利产业扶贫和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形成了一个闭环。”提起第一书记扶贫超市推动消费扶贫的模式,牵头苏陕扶贫协作工作的平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覃春利如是说。

而“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只是一个开端,如今消费扶贫的“平利模式”正遍地开花、硕果盈枝,苏陕扶贫协作“O2O”、苏合爱心超市、平利“帮您卖”圆梦工坊等一大批消费平台正茁壮成长,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1393万元,带动1456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大贵镇:坚持“三个一”决战脱贫摘帽

连日来,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切实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提升干部精准帮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2019年脱贫户高质量稳定脱贫。大贵镇党委、政府坚持一日一例会、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测试为决战脱贫摘帽战“把脉问诊”,“保驾护航”。


一日一例会,压实工作责任  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各村作战队坚持每天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对当天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当天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天、明确到点、落实到人,让每日工作思路明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一日一研判,精准补短促改  根据每日工作例会安排,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各村作战队每日晚间对每天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总结提升,同步建立研判工作台账。通过每日研判对当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寻找最佳合理的解决方法及时解决,保证整改不隔天,问题不过夜。

一日一测试,强化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各级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的知晓率,大贵镇自11月21日开始每日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知识测试,测试题目围绕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业务知识、驻村工作队等多方面知识,旨在通过促学的方式激发全体镇村干部学习脱贫攻坚知识、掌握最新政策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宣传政策、用好政策、落实政策,精准帮扶的能力,为打好打赢脱贫摘帽战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程斯琪)

洛河镇:茶饮产业助推脱贫大文章

产业选的准,扶贫路子走得稳。近日,洛河镇狮子坝村丰登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丰登奔忙在农户与田间地头,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新文章”:计划再建设高效密植茶园150亩,多带动一些贫困户!外出返乡多年的他,从自己种茶开始,一路摸爬滚打,现已是远近小有名气的产业大户,他看准市场前景,大胆实践,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让贫困群众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逐步富裕。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洛河镇坚持将茶饮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率先在全县实现“人均1亩茶,户均增收1万元”的发展目标。

扩规模、强指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实现茶产业“一叶率先突破”,洛河镇坚持采取“大户带动联营+农户自建自管 ”的建设模式,选择优良品种,大力新建高效茶园,全镇种植面积已达1.68万亩,进入丰产期的茶园1.2万亩,其中高效密植茶园0.8万亩,覆盖全镇3600余户。全体镇领导和农业技术干部常年奔走在茶产业一线,将课堂开设到田间地头,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镇村干部已然成为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和“土学者”,促使茶叶产量、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重投入、强引领,调动产业发展热情。为增强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效应,洛河镇始终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和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责任作为重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扶贫资金,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向产业基地倾斜,将扶持资金向带动效果好的茶产业大户倾斜,累计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26家,带动贫困户1106户,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今年我家新建茶园2亩、旧茶园改造2亩,获得奖补3000元,除了补贴,还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六一村贫困户罗友林热情高涨地说到。据统计,四年来,全镇累计投入发展资金420万元,发放建园补贴1000余万元,兑现一次性奖补资金283万元,让发展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持续动力。 

创品牌、强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不断扩大高效密植茶园规模的同时,洛河镇聚焦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提升产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注重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现有生态有机茶园3500亩,2家茶叶园区通过市级认定命名,完成SC认证3家,已创建“益水源”“女娲翠峰”等平利女娲茶子品牌。与此同时,不断探索网络销售,开展精深加工,引进黑毛茶生产企业1家,有效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截至2019年底,洛河镇茶饮产业综合产值近亿元,市场覆盖面和份额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如今,洛河镇的茶饮产业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产业链有效延伸,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扶贫新路。“小芽尖”在产业扶贫道路上释放出的大能量,正在成为助推洛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李丹)

县民政局:“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依托社会组织新功能、新优势,强化服务保障,搭建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引导县内各领域社会组织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全县整县摘帽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保障, 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依法依规降低扶贫类社会组织注册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制定保障措施,鼓励社会组织策划各类扶贫公益项目,支持县内各社会组织争取中央财政示范项目以及省市福彩公益金项目。推荐扶贫成效良好的社会组织和先进个人参加省市表彰,让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的社会组织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

搭建平台,汇聚爱心善举磅礴力量。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组织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平台,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资金支持、技术帮扶、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等方面引导全县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分别建立贫困村、贫困户社会扶贫项目需求库,做到帮扶需求目标化、帮扶内容具体化、帮扶工作项目化,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的所需所盼与社会组织无缝对接、精准帮扶。 

各显其能,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积极引导全县各社会组织充分的发挥自身功能和独特优势,竭尽所能,全力开展“百家社会组织扶百村,助力精准脱贫”行动,掀起了扶贫助困的热潮,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平利县慈善协会投入扶贫资金105万余元帮扶贫困村改善了路、桥等基础设施,方便了村民出行;平利县援助少年儿童协会投入扶贫资金35.16万元助困助学,受益贫困人口551人;平利县源点爱心公益联合会向良西小学共捐赠价值10万元的教学设备助学;79家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直接向贫困户会员发放贷款2054.8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389人。(王慧)

| 责任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