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镇:三坪村变“三好”村

信息来源:县脱贫办 作者:余玮 发布时间:2019-11-29 11:34 【 字体:

说起三坪村的变化,连续三年包挂该村的洛河镇党委副书记刘涛深有感触:“这几年,三坪村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和民风建设都有了很大转变,三坪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好村”!

实施党建引领部门帮扶好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三坪村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找准党建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促双赢。

2018年,针对村班委子基础薄弱、工作能力不强等情况,该村通过党支部换届,推出了一批懂电脑、懂政策、想干事、能干事的致富带头人,把他们充实到村三委班子当中,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为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工作活力。因工作需要,三坪村由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市水文局、县电信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帮扶,面对帮扶部门众多这一情况,如何整合省市县三级帮扶力量,提升帮扶实效成为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

为此,驻村工作队从基层支部建设入手,将三个帮扶部门和三坪村联合一起,构建支部联盟,采取联盟支部书记联席会议统筹、联盟支部具体负责、党员积极参与的方式,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户和脱贫联战机制,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增强,党建引领脱贫成效不断凸显。各帮扶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帮扶、产业扶贫多方面共同发力,大家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实现了多面开花的良好局面。2016年以来,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市水文局和县电信公司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为该村修建便民桥3座,新修道路2处3公里,新建4G电信基站2座、标准化卫生室1处和1200㎡新民风广场1处,累计实施易地搬迁143户、危房改造9户。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该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升。

壮大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好

先前,由于三坪村缺少支柱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导致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是发展的短板。如何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使村民增产增收致富,是村干部一直绞尽脑汁思考的难题。“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村党支部书记龙开萍深知,只有找准路子才能拔掉穷根。为此,她和村四支队伍一起根据三坪村发展实际,规划了茶叶、中药材、魔芋、生猪四项主导产业。培育了贵安高山绿茶合作社、女娲翠峰有限公司、清水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生态猪养殖合作社4家经营主体,新建1家社区工厂,目前该村已发展茶园1200亩、中药材800亩、魔芋500亩、生猪1200头、土鸡10000羽、麻鸭5000羽,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181人。以六组贫困户印为例,2018年,他在贵安高山绿茶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茶园50亩,人均收入高达1.7万元,真正从贫困户变成了小老板。

增强内生动力民风建设好

三坪村由原来的铜钱河、清水河和老三坪村合并而成,人文社情比较复杂,信访矛盾突出,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镇村干部通过上门走访、调查核实、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宣传教育,共化解信访矛盾70余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受到群众的称赞。

同时,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一些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不良现象,通过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六大活动,着力改变村风民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户王治兵是个单身汉,原来住在一间破烂的土坯房里,平时靠跑“摩的”出租糊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二三十元钱就歇工,说起发展产业他更直摇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伸手要低保。2016年,王治兵搬进了“交钥匙”工程房。王治兵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住进楼房,心里美滋滋的。可新鲜劲儿没过几天,王治兵照样伸手要低保。

在三坪村道德评议会上,参会人员纷纷对王治兵的“懒汉”行为进行了点评,通过“晒红亮黑”的方式在全村予以曝光。王治兵深感羞愧,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决心干点“正经事”。

驻村干部为他量身订制了开展扶志教育、发展长效产业、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增收等四项帮扶措施。现在的王治兵,通过种植茶叶和务工,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典型。

“王治兵现在是大变样了,挣到钱了精气神起来了,到底还是党和政府有法子,让他脱胎换骨。”群众纷纷说道 。

如今的三坪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民风更加淳朴,群众脱贫的劲头足了。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