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副省长魏增军在平利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我的队长我的村——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制调查
○城关镇:严把三关做实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大贵镇:“四靠前”工作法促搬迁入住“清零”
○兴隆镇:聚焦“五个坚持”确保高质量脱贫退出
○三阳镇: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清零“回头看”
副省长魏增军在平利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1月12日至13日,副省长魏增军在我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严格对标对表政策要求,压实责任,强化举措,精准施策,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魏增军先后来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长安镇双杨村、老县镇新社区工厂等地,实地调研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贫困村通村公路建设工作,详细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魏增军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过硬作风,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示范引领,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脱贫成效。要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做好搬迁社区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开展“三比一提升”活动为契机,查找梳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突出问题。(杨琳 李世锋)
从今年5月起,平利县县长陈伦富又多了一个职务——老县镇万福山村脱贫攻坚总队长。仅10月一个月,他就去了万福山村7次,其中有两个晚上还住在了村上。
县长竟然当了村子的总队长!有这个必要吗?
“有!”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越到最后时刻,我们越要响鼓重锤,将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下沉到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
在平利县,随着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制的实行,已下沉一线的总队长人数达137名。
群众有了“主心骨”
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冲刺阶段,就越会碰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走好这关键的最后一步?平利县经过审慎调研,决定在全县实施脱贫攻坚总队长制,破解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落细难、“四支队伍”统筹难、帮扶干部下沉难、一线合力攻坚难等问题。
3个月前,提起本村孩子李飞(化名),长安镇张店村的村民都会连连摇头,流露出无比惋惜的神情。自幼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家庭贫寒等种种因素,让这位年仅11岁的少年变得日益封闭、敏感,整天玩手机,身体也越来越差。今年5月,他更是辍学在家,任谁劝说都没用。
得知这一情况后,身为张店村脱贫攻坚总队长的长安镇党委书记魏传伟第一时间带着老师、村干部和医生来到李飞家,在敲了10分钟的门后,李飞才将门打开。看着独自一人在家的李飞,魏传伟心里一阵难受,坐下来和他促膝长谈。
渐渐地,孩子打开了心扉,说出了很多心事。随后,魏传伟就让镇上负责民政工作的干部安排孩子看病和复课,并当场和村干部商量解决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困难。此后,李飞将魏传伟视为“最要好的叔叔”。
“我既然是这个村的总队长,就得为这个村群众的安危冷暖负责,以上率下,沉下身子,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集中精力攻坚,解决村子里的难题。”魏传伟说。
今年5月,按照县上统一部署,魏传伟成为全县137个村子的总队长之一。
在保持“四支队伍”稳定的基础上,村上所有帮扶力量都由他们统筹调度,所有指令也由他们统一下达,着力解决之前脱贫攻坚帮扶力量统筹难的问题。
辍学的李飞,正是魏传伟下到村上后发现的。在这之前,村上也在关心李飞的上学问题,然而,由于各方难以沟通和统筹,李飞的问题总是不能“一揽子解决”。魏传伟来了以后,充分调度了村上和镇上的资源,成功将李飞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干部有了“新考验”
事实上,总队长这活儿并不好干。
按照要求,他们要把脱贫摘帽指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构建以村为基本单元、以户为主要靶向、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脱贫攻坚“一线作战体系”。
“全县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总队长这时候来到村上,遇到的肯定都是‘顽疾’,对于干部们的能力和作风也是巨大考验。”平利县委政法委书记、长安镇柳坝村总队长邓文明说。
移民搬迁工作在陕南脱贫攻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柳坝村在全县同类工作中一直比较滞后,一些村民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搬迁。邓文明担任柳坝村的总队长后,首先就从这项“老大难”工作上下手。
村民柯尊银原本是很多村干部眼中的“钉子户”,因为他总希望住新房的补助标准可以再高一些。无论村干部怎样说,他就是不愿意搬迁。邓文明经过细致研判分析,决定从柯尊银的儿子入手,让他去做自己父亲的思想工作,果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8月,柯尊银开开心心地搬入了新居。在这个过程中,跟着邓文明走村入户的帮扶人员,学习到了很多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本领。
总队长制让平利全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实现了由主要靠开会、讲话、发文、视察、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到“亲自上手抓、带着干部干”的升级,从“给我上”到“跟我上”的转变。
领导身体力行,带动干部尽责奉献。广佛镇柳林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邹会雄即将退休。在总队长的带动下,他仍然以村为家、把群众当亲人,成为其他帮扶干部学习的榜样;正阳镇南溪河村第一书记马晓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被总队长“为尊严而战”的脱贫誓言感动,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落后的基础教育状况。
村里有了“新希望”
长安镇双杨村第一书记黄开华最近有了个新习惯,无论见了哪位新朋友,一阵寒暄后都要发一张他的新名片。名片上面是本村的庖汤宴介绍和订餐电话。
他说:“县委办主任李仕阳来我们双杨村担任总队长后,发现庖汤宴具有丰富内涵和县域特色,具有可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打造平利县农家庖汤宴文化的主意。”
在李仕阳的策划下,双杨村养猪的农户按照顺序排好队,等村上凑齐3桌订餐,便现场宰杀自家一头猪做宴席,款待游客。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双杨村的农户带来了收入,也有力地推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庖汤宴成为品牌后,进一步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提高了群众市场经济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李仕阳曾负责过平利县旅游工作,深知文化创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队长们下沉一线,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落细难、“四支队伍”统筹难、帮扶干部下沉难、一线合力攻坚难等问题。干部队伍的作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锤炼,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更强了,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据悉,自推行总队长制以来,平利县脱贫攻坚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2019年县摘帽、村退出各项任务在7月底已进入扫尾阶段,比年初计划的9月底提前了2个月,户脱贫的各项指标已全部完成,各级干部下村工作时间和频率增加了30%以上。
城关镇:严把三关做实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2019年,城关镇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紧盯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水、电、路、桥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严把三关,全面弥补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严把筛选关,层层筛选确保项目精准。该镇坚持村级申报,正确引导,项目向脱贫攻坚聚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修哪条路,架哪座桥,由村民代表或群众代表说了算,做好公开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镇级审核,在村级公示申报的基础上,镇党委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每村必到,每点必到,实地对工程地点和工程量踏查测算,对项目建成后的预期效益综合分析研判,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审定上报,确保扶贫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
严把推进关,多措并举确保项目推进。该镇专门制定印发《扶贫领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每个项目必须要有具体责任人,要求各村成立协调组、监督组、验收组、环境保障组,人员全部由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成。2019年,得益于项目申报精准、群众参与热情、办法落实到位,该镇各个项目建设极为顺利,3月组织招标,4月进场施工,7月建设完成。扶贫项目的实施,从来没有发生阻工阻路乱象,也没有发生“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像,施工队进村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严把质量关,着眼长远确保绩效发挥。该镇申报实施的项目规模立足于小,项目发挥的效益着眼于大。“路通了,桥架了,手机也有信号了,一切都方便了”。该镇张三沟村贫困户王学兵这样说。如今走进该镇任何一个贫困村,沿途都能看到崭新便民桥跨过小河小溪,洁净连户路连接农家小院,互通产业路直达各个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使原有道路由“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改善,也不仅是村民出行方便,收获更多的是让山上农副产品得以走向市场,让优质的土地资源得以盘活流转,让农村种植养殖业得以发展壮大。申报的项目进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就好比把发展的种子埋进土壤,有了扶贫资金的灌溉,有了干部群众的培育,最终收获累累硕果。
截至目前,该镇全年精选的82个建设项目进入项目库,优选的50个下达涉农整合扶贫资金772万元,覆盖7个贫困村、9个非贫困村,所有项目全部保质保量建设完成,资金支出进度达到98%,扶贫资金发挥了显著效益。(陈冬)
大贵镇:“四靠前”工作法促搬迁入住“清零”
自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以来,大贵镇聚焦搬迁入住工作,创新的开展“四靠前”工作法,凝聚全镇力量参与搬迁入住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的完成了2019年大贵镇易地扶贫搬迁649户1772人的任务。大贵镇广大党员干部用初心和使命,奋力在大贵这片热土上创下易地扶贫搬迁新速度。
联镇领导靠前指挥 8月份以来,大贵镇将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向易地扶贫搬迁转移,重点抓好搬迁群众入住动员工作,县级联镇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线指导,一天一调度,确保各类疑难问题发现在一线、调度在一线、解决在一线。针对在调度中遇到的特殊移民户,联镇领导亲自进村入户开展动员工作,一户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彻底打消顾虑。
党政主要领导靠前督导 针对搬迁入住清零重点难点问题,镇党委政府充分研判、细化目标、压实责任,明确党委政府2名主要领导分别在各村靠前督导。通过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督导做好移民群众的后续帮扶工作。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强基层党组织,确保做好移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切实让移民群众安心搬迁。
各村作战队靠前跟踪 以各村作战队为单位,实行“包帮责任制”,10个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为责任主体,各村作战队长负总责,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各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到各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蹲点工作,全面跟踪移民群众入住情况,实现在各安置点、各楼栋、各楼层全覆盖服务,确保不留死角,详细掌握每一户移民群众的基本情况,针对性的指导贫困户做实做好移民动员入住工作。
帮扶干部全面靠前落实 各村作战队全体帮扶干部组织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动员宣传队,对未及时搬迁入住的农户挨家挨户走访,“一对一”动员宣传,按照“三个讲得清”(即,讲清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意义、讲明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讲实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工作要求)工作要求,运用算账法、现身法、体验法、渐进法“四个方法”,动员督促移民群众及时搬迁入住。通过移民搬迁“三问、三解、三促”和“大走访、大提升”活动的有效开展,帮扶干部与搬迁群众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行“一对一”督促搬迁入住,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对于部分五保户、低保户和搬迁距离较远的贫困户,各村作战队员全员上阵,与移民群众一道搬家具、扫扬尘、贴对联、喝喜酒,和移民群众共庆乔迁之喜。
大贵镇通过“四靠前”工作法,做到靠前指挥、靠前督导、靠前跟踪、靠前落实,全面完成649户1772人的搬迁入住“清零”工作,入住率达100%,大贵镇党员干部用初心为贫困群众铺筑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康庄大道,为打赢整县摘帽战奠定坚实基础。(程斯琪)
兴隆镇:聚焦“五个坚持”确保高质量脱贫退出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到关键时候,更要一鼓作气、保持定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连日以来,兴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走村入户,带领全镇上下紧盯村户退出57标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措施,聚焦“五个坚持”,奋力打好补短板强弱项攻坚战,为全镇高质量退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扛起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驻村工作队责任,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线作战、一线督办、一线奋战的良好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全体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始终坚持目标标准,保持脱贫攻坚正确方向。严格执行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虚假式”脱贫、“数字式”脱贫,牢牢守住脱贫质量这条底线,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紧盯年度减贫任务,确保全镇今年如期实现“八村退出、十村减贫”任务,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三是始终坚持精准方略,着力打好脱贫攻坚“三场硬仗”。聚焦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三场硬仗,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再次进行全面筛查,彻底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变化,找准薄弱环节,推进攻坚打法精准,确保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到位,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始终坚持巩固成果,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防止摘帽后松劲懈怠,确保工作靶心不变、力度不减。对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合理实施低保兜底、产业帮扶、就业扶持、社会帮扶等保障措施,聚力补短板、强弱项,防止返贫。以新民风建设为主线,注重对贫困户“志智”双扶,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五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四项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以中省市县反馈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以整改促提升专项活动,不折不扣抓好突出问题整改,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管用的政策措施、更加严密的责任落实,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以高质量整改推动高质量脱贫。(吴桐)
三阳镇: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清零“回头看”
自脱贫攻坚第二轮清零工作开展以来,三阳镇主动作为,扎实开展重点任务“清零”回头看,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进一步深入排查“清零”重点任务中的短板不足,确保“清零”工作无盲区、零死角、全覆盖。
勇于担责,强力推进 坚持倾巢出动,在原有县派驻村干部和镇派包村干部的基础上,每村由工作队长牵头,统筹镇结对帮扶干部力量每天到村入户走访,逐户把脉问诊,宣讲各类政策,为贫困户办实事,提升满意度。由四支队伍干部重点监测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将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不达标的户交由工作队集中研判,落实攻坚小组采取轮番入户的方式开展清零行动。严格实行责任捆绑机制,挂图作战,将任务细化到天、到人,并建立日常考核考评,将脱贫攻坚工作同各项重点任务有机结合,确保工作稳步推进,问题短板按期清零。
梳理政策,建立清单 由各帮扶干部入户收集政策获得情况,按照“八个一批”分类梳理,建立清单,再由四支队伍成员搜集整理相关获得政策印证资料,再交由帮扶干部入户面对面和贫困户对接,一条一条讲解,并找出佐证,待贫困户签字确认后一份悬挂在其家中,帮扶干部留存一份。同时,将最新的政策挑重点和最主要的制作成政策缩编,连同“四支队伍”干部和帮扶部门(单位)等信息制成明白纸,一同送到户。
聚焦问题,补齐短板 在开展清零任务“回头看”过程中,按照“保障需求,对标对齐,查缺补漏”原则,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是排查出的边缘户和监测户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情况进行逐户排查,建立问题短板台账,制定销号管理制度,纳入考核管理。对实际搬迁入住、小额信贷、问题整改等实行每日一研判汇总,每周一通报,更新一次进度,并要求在入户走访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各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和村容户貌的整治,提高整改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吴明林)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