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镇尚家坝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由县邮政分公司结对帮扶该村。因人员变动,2017年3月,公司职工孙自波接过扶贫的“接力棒”,来到三阳镇尚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加入扶贫一线工作。
刚到村里,面对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让第一次深入接触农村工作的他深感肩上担子之重。他觉得要搞好扶贫工作,首先要尽快熟悉村里情况。为此,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走访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了解村情民意,经常走上街头、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主动和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话题,对于群众的困难和建议,他都一一记录下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厚厚的一个笔记本被他写完翻烂了,孙自波对村里所有农户的情况也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帮扶发展措施。
通过广泛走访和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尚家坝村虽然发展有蚕桑、茶、魔芋等产业,但是基础仍较薄弱,加之后期管护力度不够,产业增收后劲不足。首先,他积极向农技部门争取组织村民们参加产业技能培训,村民们有了技术,茶叶、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次,他还鼓励村民们将坡地利用起来发展经济作物,2018年新发展桑园40余亩共栽植桑苗40万株、新发展林下魔芋200余亩;同时,他积极借助“三变”改革,进一步充实壮大村里的农业合作社,2018年尚家坝村魔芋专业合作社营业额达到380万元,再创新高。
除了关注整村发展,孙自波还时刻惦记着自己帮扶的9户贫困户。对于他包帮的9户19人,他坚持每月入户四次以上,有些爱开玩笑的村民见他都戏称“你又到你亲戚家去啊”。刘全贵老人,是村里散养五保户,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孙自波同志主动把老人作为自己的联系户,经常去探望老人,陪他说话、帮他收拾房间,老人逢人便夸“这个第一书记确实是个好领导啊!”。不光这些,就连村里公认的最难缠的人也成了孙自波的好朋友,偶尔还会和他打电话谈谈心。大家都很惊讶,孙自波却说:“我也没有什么诀窍,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他真心实意,他自然也晓得!”确实,在他心里这些人早已成为他的亲戚。
虽已年过半百,又患有高血压和胃病,但驻村以来,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尽职尽责,处处率先垂范,赢得了一致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