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制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上交流推广
○平利县启动整县脱贫摘帽重点任务清零专项督查活动
○城关镇:开展总攻清零专项行动
○兴隆镇:“三业”统筹助脱贫
○大贵镇:干群院落会开出干群新气象
○税务局:为帮扶村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
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制在全国驻村帮扶
工作培训班上交流推广
8月19日,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在重庆市黔江区举办,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出席培训班,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郑小东作为唯一县区代表在培训班上作题为《一村一名总队长 尽锐出战抓落实》经验交流发言,介绍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制的经验做法。
今年初开始,平利县在深度贫困村先行试点,县委书记、县长带头下沉到村,分别担任一个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对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挑起村上脱贫退出的担子。试点取得成效后,5月初开始在全县推广,全县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都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实现137个行政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全覆盖,全县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度,向整县脱贫摘帽发起最后总攻。2019年7月,该机制先后被新华社《内部参考》《人民日报内参》刊发,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郑小东在培训班上重点介绍了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的主要做法。一是一村一名总队长。按照脱贫攻坚任务轻重,将全县137个村分为深度贫困村、一般贫困村、非贫困村三类,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带头担任深度贫困村总队长,其他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其他村总队长,一人一村,村村都有总队长。在保持“四支队伍”稳定的基础上,村上所有帮扶力量由总队长统筹调度,所有作战指令由总队长统一下达,构筑以总队长为“主心骨”、四支队伍为“主攻手”的坚强战斗集体,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二是“三色清单”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逐户、逐人、逐项对标自查、分析研判,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欠账大的用“红色”标注总队长亲自督办,正在推进的用“黄色”标注加强预警,已完成的任务用“绿色”标注做好巩固。同时,以镇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总队长述职评议联席会,汇报工作,相互交流。各总队长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县指挥部,使全县面上工作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县镇村三级互动,确保县级指挥、镇级统筹、村级落实相得益彰,各级职能更好发挥,较好地解决了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五个亲自”破难题。总队长既当好“指挥员”,还当好“战斗员”,对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啃不动的“硬骨头”,亲自上手,破难攻坚。重点做到“五个亲自”:对突出困难和问题亲自研究协调解决,对重点任务亲自研究推进,对薄弱户、边缘户亲自走访、因户施策;对扶贫措施落实情况亲自入户抽查督导,对突出信访矛盾亲自上门疏导化解。四是一套机制强保障。县上出台总队长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捆绑机制,实行总队长、帮扶单位、扶贫干部年度考核与所在村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捆绑,村上的总队长、帮扶单位和所有扶贫干部是一个共同体,大家责任共担、荣辱与共,倒逼干部尽全责、用全力、抓落实。
该机制的鲜明特点是,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镇作战部的统一安排下,各村总队长对村上的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负总责,统揽各项重点工作,统领村级帮扶力量,统筹解决困难问题,把攻坚拔寨的关键点位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把“关键少数”、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把脱贫摘帽指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构建以村为基本单元、以户为主要靶向、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脱贫攻坚“一线作战体系”。
培训会前,与会嘉宾还深入黔江区中塘乡兴泉社区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金溪镇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驻地及“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三金”品牌现场点,金溪镇长春村虎山“蚕+羊肚菌”基地,现场观摩黔江区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吕游 曹世林)
平利县启动整县脱贫摘帽重点任务清零
专项督查活动
8月20日,平利县召开整县脱贫摘帽重点任务清零专项督查培训会,正式启动整县脱贫摘帽重点任务清零专项督查。
本次督查由县纪委监委、县脱贫办牵总,共成立6个专项督查组,重点围绕各村脱贫攻坚总队长、总队长助理、驻村四支队伍、帮单位到村工作情况;入户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情况;行业部门扶贫任务在镇村“清零”情况;帮扶部门帮扶任务和镇村任务“清零”情况等内容,驻村入户开展为期50天的专项督查。要求各督查组对本组分片所辖镇督查工作负总责,对镇村实行“全覆盖”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具《督查发现问题反馈清单》,并在平利县脱贫攻坚群和平利政务群曝光,督促各镇村、部门整改落实,突出问题由县纪委进行问责追责,确保整县摘帽总攻工作扎实推进。(县脱贫办)
城关镇:开展总攻清零专项行动
当前已进入整县脱贫摘帽总攻时期,城关镇强化措施,认真对标整县脱贫摘帽总攻方案,细化制定《城关镇2019年脱贫退出总攻方案》,统揽各级干部,尽锐出战抓落实,全力以赴抓好“清零行动”。
一是认清形势抓“清零”。要求帮扶干部严把脱贫退出时间节点,紧扣2019年户脱贫、村退出目标任务,紧盯9月30日达标时间节点,对标“两不愁三保障”、“576”标准,持续坚定必胜信心,坚持问题导向,强弱补短,全面发起搬迁入住、行业认定、问题整改、三业统筹、信息数据等工作短板“清零”总攻。
二是突出重点抓“清零”。要求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项自查研判,对标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大“5321”小额贴息贷款催收力度严控逾期指标、抓实产业就业确保收入达标越线、巩固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工作,坚持每周例会制度,精准建立“红黄绿”任务清单台账,集中火力,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每个村、每一户、每个人的每一项指标全部达标。
三是扑下身子抓“清零”。要求按照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统揽、带头、下沉、精准、严实、担当”十二字要求,切实做到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充分发挥镇作战部成立的驻村帮扶落实组、搬迁入住督导组、行业认定配合组、涉贫信访化解组、土地腾退推进组、突出问题协调组、执纪问责督查组等7个工作专班职责,形成合围之势,汇聚磅礴力量,完成三里垭、叶金沟、张三沟等8个村整村退出、1099户2281人脱贫越线的目标任务和已脱贫的1270户4048人的巩固提升工作。(袁宝)
兴隆镇:“三业”统筹助脱贫
自打搬进冠汝F区,贫困户毛海山家里的好事接连不断,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孩子上学更加方便,妻子在楼下的社区工厂上班,与社区物业公司签订了农产品收购协议......如今,毛海山一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贫困户毛海山一家的显著改善是兴隆镇扎实推进移民搬迁三业统筹的有力印证。
置家业,开启新生活
“宽敞明亮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小区,我们摇身变成了城里人,各个脸上泛着红光!”如今谭千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过去住在山上,现在住在天上!”
现年51岁的谭千武,是新场街村十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说起曾住在老房的日子,他总有说不完的感慨。
“以前的老房子有些年头了,房子年久失修,一到阴天下雨就担惊受怕的,屋里屋外都在下雨。之前也想过修整一下,但老庄子离主干公路太远,来回得走2里山路,修建房屋材料只能靠人工搬运。这样一合计下来,请人帮工的钱都快赶上修房子的钱了,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
提起新房,谭千武高兴地说道:“现在好了,我们搬进了干净整洁的安置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再也不担心阴天下雨,冬天刮风了!”如今,敲开兴隆镇冠汝F区谭千武的家门,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居室,齐全的家电摆放得错落有致,干净的居住环境让全家人精神抖擞。
像谭千武这样的搬迁群众,在兴隆镇各个安置区﹙点﹚内还有很多。近年来,兴隆镇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充分结合镇域实际,顺应群众搬迁需求,按照全镇人口布局科学选址,规划了“一镇两河”、“一区两线十点”的移民搬迁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了冠汝安置区,汝河村安置点、马鞍桥村安置点、蒙溪街村安置点等以十个行政村为中心的“一区十点”的搬迁格局。同时,建设实施中,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房屋风貌设计、统一征地调配、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建设标准,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特色民居群。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现如今,诗里描写的农家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在兴隆镇各个安置区﹙点﹚内得以重现,一幅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兴产业,增收有保障
“以前搞产业,规模不敢做大,怕东西卖不出去。这下好了,有了物业公司的农产品回购合同,以后有什么农产品都能卖出去,打消了我多年来的顾虑,明年我准备扩大产业规模!”即将和物业公司签订农特产品回购协议的吴相英兴高采烈的说道。
现年51岁的吴相英,家住新场街村八组,勤劳的她靠着依山傍水的独特山林资源优势,饲养的土乌鸡肉质鲜美,价格公道,但因为交通不便,土鸡销量迟迟上不去。最让吴相英感到窝火的是,去年年底,吴相英打听到集镇有人大量收购土鸡的消息,立马联系上了买主,就在价钱都快谈妥的时候,却被临近的一家高价土鸡抢了生意。最后,打听才知道,买主嫌她家的路程太远,运输成本太高,所以宁愿花高价就近收购。
自从搬进安置区,吴相英的生意是越来越好,销售的渠道多了,市场信息广了,三天两头就有顾客主动上门来收购土鸡,现在又和物业公司签订了农产品收购协议,压在吴相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近年来,兴隆镇积极探索富民增收渠道,不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坚持把移民搬迁后续帮扶与农户增收捆绑挂钩,创新“支部+X+贫困户”帮扶模式,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与易地搬迁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易地搬迁户产业发展,鼓励搬迁安置户到就近产业园区就业务工,让搬迁户产业增收“离乡不离土”。同时,引进港鑫物业有限公司,实行企业与农户签订“一对一”收购服务,有效实现了订单农业,使兴隆镇迈出了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品质提升的新型发展之路。
扩就业,致富在眼前
“搬进安置区,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一份新工作。”刚从兴隆镇冠汝F区的社区工厂内领到月工资的柯尊珍高兴地说。
柯尊珍是兴隆镇新场街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辽宁打工,2017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柯尊珍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2019年,她来到社区工厂上班,现在只需走3分钟的路程就能赶到冠汝社区工厂,每月都能领到2000元的工资。
近年来,兴隆镇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搬迁目标,通过筑巢引凤,开办社区工厂,让贫困户楼上住人楼下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以前一直担心搬进社区花销大,挣钱门路少。现在一家人住上新房子,楼下就可以挣钱,还能照顾老和小。”刚搬进冠汝社区的搬迁户张吉凤说。
来到冠汝安置区社区工厂,厂内20多个年轻人在生产线上忙着缝制毛绒玩具。“我们是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人均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据工厂负责人介绍,在工厂上班的大多是无法离乡、无业可从、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新入厂工人还进行了入厂培训,并给予补贴。
为把社区工厂打造成群众的脱贫帮手,兴隆镇把社区工厂建在了交通便捷、人群密集的社区内。针对搬迁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劳动能力不强的实情,优先引进技术含量低、带动能力强、劳动强度不高、务工方式简单的企业入驻。同时,为鼓励外来企业入驻,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厂房免租金、免水电费等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能力,兴隆镇根据搬迁户意愿和家庭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力培训,提高搬迁户就业技能,推动搬迁群众加快实现从农民到工人、从“无业”向创业的转变;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增加就业岗位,满足搬迁群众各类就业需求,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吴桐)
大贵镇:干群院落会开出干群新气象
村民聚在一起,干部来到群众中间。大贵镇嘉峪寺村的夜晚格外热闹,虽然末伏已过,秋老虎的余威依然咄咄逼人。嘉峪寺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在总队长计香的带领下利用群众夜晚乘凉的间隙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谈变化、谋发展。干群院落会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却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自全县脱贫摘帽战发起总攻以来,大贵镇各村作战队以常态化召开干群院落会的形式,实现户户见面,人人谈心,让小村院落会成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倾诉台”,成了干部知民忧、解民困的“练兵场”。在举行干群“院落会”的基础上,大贵镇创新推行“院落会+”模式,结合“大走访、大宣讲、大提升”和“三问三解三促”活动,将入户走访和干群院落会相结合,架起干群连心桥,密切干群关系。改变了以往的群众由“要我听”变为“我要听”,干部由“要我讲”变为“我想讲”,实现了干部群众双向收获。
小小院落会,开出了干群关系新气象,也为全镇脱贫摘帽、扫黑除恶、“新民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浓厚氛围。(程斯琪)
税务局:为帮扶村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
助学点燃希望,帮扶成就梦想。8月15日上午,正值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和整县摘帽关键之际,平利县税务局机关一、二支部与湖河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盟+集体升学礼”活动,为湖河村今年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8位准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给每位准大学生捐赠助学金1000元,合计8000元。
在座谈会上,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勇对8位考生表示真挚的祝贺,并希望他们在今后学习中要不忘初心,坚持学习知识;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理想。未来学业有成,对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表示平利县税务局将会持续关注湖河村的所需所求,助力湖河村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受助对象十分感动,学生们表示一定继续努力学习,所有家长表示全力扶持学生就读,村委会干部对税务局的爱心支持表示感谢。
“此次活动不仅是在经济上对学生进行资助,更是在精神上予以鼓励,送去关心和殷殷期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助力教育,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平利县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廖燕妮如是说。(侯丹 王韬)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