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九龙池村是全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该村境内山大沟深,人户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402户119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0.8%。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以来,该村工作队进一步强化措施,凝聚工作合力,突出“四抓”,全面发起总攻,全力冲刺脱贫目标。
抓班子,形成攻坚合力。“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村级组织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体,建强村班子关系到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针对该村党支部主要负责人短期出现空缺、攻坚合力不足的实际,镇村及时研判,把配齐配强村党支部班子人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上下结合广泛征求意见,由联该村的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队长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健全了村委班子。进一步强化总队长对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镇党委政府、帮扶部门、村“两委”各自工作职责,把责任夯实到人头,分解到时段,整合“四支队伍”力量,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人人担当负责、个个使劲出力的合力攻坚氛围。
抓硬件,改善生活条件。九龙池村山大沟深、居住分散,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交通条件既是该村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该村工作队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坚持就近安置的原则,在村内规划新建三个安置点,集中安置85户贫困户,目前安置点基础设施正在扫尾,6月底前可达到入住条件,完成房屋旧改26户,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全部解决。该村交通极为不便,道路交通建设任务异常繁重,今年以来,经过日夜奋战,九龙大桥建成通车,新建便民吊桥一座,新建油坊沟道路1.5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1公里,连户路6.5公里,村内公路形成“两横一纵”,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新建供水设施9处,广电网络进村入户,安全用电同网同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抓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九龙池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前靠种点土地、种点杂粮,广种薄收,没有主导产业来带动。如何靠山吃山,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如何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该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始终牢牢抓在手上。近年来,该村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智力扶贫,想方设法引进能人大户,发展新型经营主体6家,种植连翘、吴萸中药材2100余亩,发展袋料香菇5万袋、椴木木耳100架,低改茶园百余亩。完成“三变”改革资金配股102万元,落实“5321”小额信贷、扶贫互助资金和信用村贷款300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实现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抓对标,强弱项补短板。总队长牵头抓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对照脱贫退出“57”标准,深入实地督查检查。村脱贫攻坚工作队每周一提示工作重点,每日晾晒工作进度,每周五进行工作研判,强弱项补短板,坚持“红黄绿”清单管理,每月集中研判,及时查缺补漏,不断完善提高。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大宣传、大走访、大提升”工作,开展扶贫信息摸底和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如期脱贫退出。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