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暨重点工作推进会
○我县聚焦问题整改求实效
○我县“百日攻坚”战犹酣
○县财政局:抓教育资金管理 助整县脱贫摘帽
○西河镇:启动“搬迁入住攻坚月”活动
○广佛镇闹阳坪村:多措并举促脱贫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
暨重点工作推进会
6月19日晚,平利县召开脱贫攻坚总队长联席会议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聚焦聚力打好百日大会战,确保如期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郑小东、县长陈伦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贤存、县政协主席魏传利及其他在家县级领导出席会议。
郑小东指出,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平利县脱贫攻坚考核先后5次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为今年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全县上下不能盲目乐观,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正确认识平利脱贫攻坚当前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欠账大的客观形势。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紧扣“577”标准,针对信息数据质量有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有欠账、群众满意度不高、帮扶不够深入等问题,要逐项进行再研判、再比对、再审核、再整改。他强调,全县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持续开展任务攻坚和问题短板大会战,用“安康创优精神”,即敢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敢挑重任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平利“三苦三真”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整体工作继续走在省市前列。
县长陈伦富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扣“577”标准,根据前期逐村逐户达标研判自查出来的问题和短板,建立清单、夯实责任、明确时限,确保所有短板弱项8月底前全面补齐。二要全力会战到村项目,要求6月底前搬迁建房和“路水电讯室”等所有硬件设施主体必须完工并全部竣工验收。除平镇高速、白狮路、洛南路沿线通村公路恢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延后以外,其他所有的道路建设项目都要确保如期完工。三要狠抓搬迁入住腾退,各镇和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争分夺秒抓推进,8月底前“两房”户必须全部实际入住,土地腾退必须完成年度总任务的40%以上。四要持续抓好两业扶贫,其中产业扶贫要开展两项自查,一是所有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要一户不少全部落实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二是所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要真金白银、真帮实扶。就业扶贫要在继续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动员贫困户到社区工厂就业,解决社区工厂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数少、带贫效益低问题。五要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一方面财政部门和行业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另一方面,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支出进度迎头赶上,跻身全市前列。六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已经完成的,要收集印证资料,建立专档;正在推进的,要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需要长期坚持的,要建章立制,持之以恒抓下去。同时,对百日会战动员会上通报的整县摘帽工作中存在的差距短板和突出问题,县脱贫办和所涉及单位要认真开展回头看,所有问题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逐个销号,不整改落实到位绝不放过。七要提升信息数据质量。全县上下要着力开展数据信息大会战,采取村村筛、户户核、人人过的办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县脱贫办和各责任指挥长要就此项工作进行专门研究、专门部署,全面自查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症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补救,确保信息数据质量走在省市前列。八要积极防范返贫风险,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建立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实际出发,抓紧制订产业、就业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个方面的十条政策措施,完善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三个方面的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落实村级卫生室、农村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管理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九要真心赢得群众满意,要结合大走访、大宣讲、大提升活动,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该宣传的政策宣传到位,该享受的政策落实到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十要主动加强对上衔接,精准掌握最新要求与动向,确保对下业务指导与上级指向保持一致。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俊在会上宣读了全市扶贫信息工作质量交叉检查对我县的问题反馈通报。县委副书记蒋军主持会议并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全县137个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和总队长助理及部分村副总队长参加会议。(曹世林 梁沛)
我县聚焦问题整改求实效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动认领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采取有力举措,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抓好整改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提高站位抓整改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平利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财政审计等9个工作专班,各镇和9个工作专班分别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机构,各负其责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县纪委监委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两个督查组,对各镇村、各工作专班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明察暗访,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目标落到实处。
夯实责任抓整改 县委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认领和自查的24条问题,逐条分析研判,一项一项提出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落实牵头部门。县委整改办根据研判结果,精心制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平利县整改方案》,经县委常委会审定通过后下发整改并报市委整改办备案。县委整改办、各责任部门、各镇和全县137个村分别制定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明确了整改时限。
突出实效抓整改 对于立行立改的,有关责任部门已于3月底前整改到位。截止5月底,脱贫攻坚统筹谋划不够、行业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管不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不够、督查检查方式需改进等4项问题已整改到位;学习贯彻不够深入、脱贫攻坚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等15项问题已整改,需长期坚持;易地搬迁、高速路建设损坏村组道路未及时修复等5项工作正在整改中,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汪鹏)
我县“百日攻坚”战犹酣
初夏时节,行走于平利的山山水水,到处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来人往,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蚕农们正忙着采收蚕茧,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自5月以来,平利县全县党员干部和23万平利儿女一起,在26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摆开了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全县掀起一场脱贫攻坚“百日会战”。
吹响“冲锋号”,在思想动员上发力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退出这场终极大决战,向省委、市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平利县脱贫攻坚整县脱贫摘帽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郑小东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2019年是平利整县摘帽的关键之年,我县决定从5月起,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摘帽百日会战,确保69个贫困村1.64万人早日脱贫达标,实现整县摘帽。为确保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取得最终胜利,我县出台了《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百日会战”工作方案》、《 关于确保整县摘帽十条工作纪律要求的通知》、《平利县强化组织保障助推整县脱贫摘帽二十条措施》等相关文件,对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工作成效予以明确。要求各帮扶单位要保证充足的人力投入到村扶贫一线,每个单位至少要落实3名以上干部长期驻村帮扶。要求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到镇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5天,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将9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非分管县级领导6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镇党委书记、镇长用90%的精力抓脱贫攻坚,镇分管领导和村干部用100%的精力抓脱贫攻坚。成立了百日会战攻坚团,确定1名联镇县级领导担任团长,137个村各确定1名领导干部担任村脱贫攻坚总队长,整合县级领导、帮扶部门及镇村攻坚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找准“主攻点”,在对标补短上发力
自平利县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与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将战斗堡垒建在最艰苦的一线,将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面对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严峻形势,我县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找准靶心、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县镇村三级干部全员出战,全面摸清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基本信息,按照“577”标准,逐村逐户自查研判,对标对表抓好整改提升,确保8月底前户、村、县脱贫硬件指标全面达标。全面排查到户产业措施、就业创业措施落实情况,对尚未落实的对象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6月底前符合条件、有帮扶需求的贫困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为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打好基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排查电力、交通、饮水、通讯等方面的短板差距,建立进度台账,采取提醒、交办、督查的方式推动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8月底前全面达标、交付使用。两房建设实行班子成员挂联督战,逐点落实责任人和推进措施,对照差距算好时间账,确保每天有变化、有进度,不欠账,确保6月底前完成所有安置点达到入住条件,8月底前全部入住。加快旧宅基地腾退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1.7万亩内外业设计、10月底前完成1.1万亩腾退复垦。以“两对两补”为主线,坚持一手抓整改、一手抓工作推进,一手抓脱贫退出、一手抓巩固提升,对标任务标准、对标时间节点开展大排查,通过大整改大完善补齐工作短板,补强工作弱项,全面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高质量脱贫。
干群“零距离”,在群众满意上发力
党员就是旗帜,干部就是力量。平利县各级各部门的干部们扎根在扶贫一线,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最大考场,迎难而上、倾情帮扶,用干部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认可,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县建立“红黄绿”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紧扣年度减贫目标,对照村、户脱贫标准和群众满意要求,逐户逐项对标核验。达标项目用“绿色”标注,由帮扶干部负责巩固帮扶成效;有差距项目用“黄色”标注,由镇或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加快整改到位;突出短板项目用“红色”标注,由镇书记、镇长或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盯紧落实到位。按照对标排查到户、精准整改到户、动态跟进到户的要求,对尚未达标的指标和项目,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时限要求,每周分析研判,及时更新进度,公开接受监督,倒逼整改落实,确保贫困群众应享政策一项不少,困难问题一项不留,保证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群众满意。将O2O电子商务模式引入脱贫攻坚实践,组建县、镇、村(社区)、组四级微信服务群,建立“线上”网络服务体系,实现贫困群众“点菜下单”;设立县、镇、村、组四级精准扶贫O2O服务站,设立“线下”实体服务站点,实现干部“接单服务”,架起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党员和脱贫群众提供零距离、无缝隙、多样化、高效率的便民服务。(余玮)
县财政局:抓教育资金管理 助整县脱贫摘帽
为进一步抓实抓好资金规范管理工作,助推整县脱贫摘帽,县财政局夯实责任、规范管理、认真落实教育资金管理工作。
建章立制抓规范 严格按照《规范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平利县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监管办法(试行)》、《平利县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文件,该局夯实对教育资金申报、使用及监管等具体工作步骤。于2019年联合县教科局制定出台了全县《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及高中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分学段予以资助,保障我县资助范围内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教育脱贫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单位项目支出及整体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强学习抓培训 为综合反映政府财务收支,准确掌握政府的资产情况。结合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该局组织两期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归并了原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校会计制度等,统一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全县教育部门的会计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全县财务人员全覆盖培训,让单位从《会计法》、《预算法》中认识到负责人与经办人的责任,充分认识资金管理规范从单位的财务管理抓起,确保管理中不出差错,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督导检查抓成效 及时跟进教育资金使用管理,县财政局联合县教科局适时组成督导组,对全县教育资助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及教育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主要督查教育资助资金从资助对象的确定到发放环节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学前一年免保教费、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免学费等教育普惠政策是否按要求执行到位;教育建设项目资金的实施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行为。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整改,确保资金见成效。(王霞 龙晖 )
西河镇:启动“搬迁入住攻坚月”活动
近日,在西河镇女娲山村、梅子园村、凤凰寨村搬迁安置点,扶贫搬迁户正在陆续入住新房,新建的安置区变得热闹起来,处处洋溢着乔迁的喜悦,这是西河镇开展“扶贫搬迁入住攻坚月”后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西河镇为加快搬迁入住进度,决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扶贫搬迁入住攻坚月”活动。活动自6月17日开始,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两个步骤,实现所有在册贫困户中的自建户、统规统建户、五保户和“两院合一”对象全部搬迁入住,并同步建立完善后续帮扶措施。该镇明确了各驻村工作队长是各村搬迁入住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包干到人,一对一的方式推进此项工作。并由镇搬迁办每天统计入住进度,每天通报各村入住排名情况,确保“扶贫搬迁入住攻坚月”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张先德)
广佛镇闹阳坪村:多措并举促脱贫
广佛镇闹阳坪村国土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67亩、林地面积 13915 亩,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极好的发展条件。
据了解,该村在2014年以前,村民收入来源多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几乎无青壮劳动力,很多耕地闲置,荒草丛生。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村牢牢把握政策机遇、用活用好扶贫资金,在包帮部门市人大、县应急管理局及各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修河堤堰道、便民桥梁、村组道路及主要产业路,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硬件基础。同时,包帮部门、镇村领导积极联络市场经营主体、引进投资,严格审核把关,在经过试点后,将闲置土地成片流转,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增收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已引进5家经营主体,围绕“六个一千”产业发展目标(即发展魔芋1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茶饮产业1000亩、养殖生猪1000头、养殖白山羊1000只、养殖蜜蜂1000箱),发展魔芋200亩、百合550亩、艾叶200亩、白茶400亩、绞股蓝300亩、蜜蜂180箱,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采购代销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稳定增收。
万事开头难,在发展过程中,该村也遇到不少“拦路虎”。一是技术传统落后。该村积极配合县人社局、职业学校开展产业培训,或邀请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技术送给农户,“扶智”工作成效显著。二是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或存在等靠要惰性思想。对于此类农户,该村通过培养扶持本村产业能人大户,以点带面,让农户见到切实利益和发展前景,同时通过院坝会、小组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新民风建设,通过系列“扶志”教育,激发村民主动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资金短缺。该村严格规范“5321”小额贴息贷款使用,同时成立互助资金协会,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切实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确实困难又有发展需求和能力的农户,帮扶干部主动出钱出力。(李鑫鑫)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