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利县老县镇东河村种植养殖合作社产业基地,一台台“铁牛”欢腾,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忙着整理土地,为明年开春后栽植茶苗作准备。合作社负责人柯昌平介绍:“2017年我们流转近400亩土地,发展订单式农业,种植艾蒿和苦参,同时吸引61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劳务用工、产品回购等方式参与发展,户均实现增收500元。近期又流转土地200亩,用于建设富硒茶园,逐步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老县镇东河村位于平利县女娲山景区脚下,全村土地资源丰富,群众勤劳务实,2017年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脱贫摘帽。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试卷,考验着新一届“两委”班子的能力。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同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一道,走访群众听取建议意见,外出考察拓宽眼界思路,经过深思熟虑,定下了“12345”产业发展布局。
由村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组织,将全村231户贫困户通过“三变”改革财政配套资金配股纳入集体经济组织,培育了永利生态养殖合作社、恒丰富硒食用菌有限公司、万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河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4家经营主体,按照100亩水产、200茶园、300亩魔芋、400亩苦参、500亩艾蒿、1000亩油牡丹、15万袋食用菌的产业布局,逐步推进,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目标。2018年,在四家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
东河村以产业建设为载体,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构建“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初步形成“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务工资”新型收入结构,将群众与经营主体联产联收、联股联心,铺就了一条群众稳定增收、集体稳步壮大、生态持续增值的致富新路子。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