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县镇多元共治破解基层治理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2-10 12:24 【 字体:

12月3日,尽管屋外寒风阵阵,可是平利县老县镇老县村人民调解室,却是暖意浓浓。

“再大的事,咱先坐下谈。”56岁的陈锦炳面对村民杨某某与柯某某的邻里纠纷,继续开始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诉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陈锦炳苦口婆心的调解下,两家互相作出让步,握手言和。

像这样的事情,陈锦炳每年要接触不少,而他也成为平利县老县镇众多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缩影。

老县镇地处平利西大门,与汉滨区接壤,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加之近年来,安平高速、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增多,矛盾随即而生。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给全镇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年来,平利县老县镇立足当地自然现状,创新性嫁接运用“枫桥经验”,探索“2335”模式即“村组网格化”“三调联动”“三治融合”“五线联系群众工作法”等多元共治,破解基层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他们的做法是,对村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干部深入村组,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原则集中排查矛盾纠纷,建立矛盾排查工作台账,实行“红黄绿”分类动态管理,落实化解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建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1村、1个农村社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同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借助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镇11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构筑起以镇、村两级为主体,社治办、派出所、信访办等相关责任部门为支撑的立体防控网格,整合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社治办(司法所)力量,抽调干部和民警包村,落实“一村一干警”工作机制,形成以包村干警为中心、村组干部为纽带、治安中心户长为基础、农户为基本防控单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解决农村面大人广、社情复杂、综治力量薄弱的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在此基础上,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营造崇法尚德、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做到法德相辅、“三治”融合、相得益彰。发挥“五线”联系群众工作法,由支部书记联系党员,村主任联系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农户,人大办联系两代一委,市监所联系市场经营主体,明确主体责任和宣传对象,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确保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建设知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精准落实到每一个细胞单元。

今年以来,该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58起,成功化解156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0余次,市县交办的信访事项报结率达到100%,无赴省进京访,实现了群众矛盾“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镇党委书记杨居侨表示,老县镇通过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实现追赶超越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 责任编辑:万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