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的“胡子”没了

信息来源:县脱贫办 作者:王贤平 发布时间:2018-12-06 16:37 【 字体:

今天是初冬时节难得的一个好天气,瓦蓝瓦蓝的天空搭在远处的山尖上,太阳从山顶和天空之间挤了出来,金色的阳光撒下来,仿佛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色。城关镇三里垭村委会广场边的香椿树上,几只追逐嬉戏的喜鹊“喳喳”地欢闹着。广场上更是一派喜气洋洋,村民们也早早地聚在了广场上,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贴心的问候,还有那一排排贴着大红“奖”字的奖品,仿佛让空气中都透着喜庆。这是今年“三里垭村脱贫退出户表彰大会”的会场。

老杨叫杨成照,年龄虽不到五十岁,但平时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杨,他今年脱贫退出。我在脱贫退出表彰大会上看到了老杨,他的左手臂仍旧用一条红布带子挂在脖子上,胡子刮得很干净,新理了头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

“今天我脱贫了,很高兴。现在,我搬到公路边上了,还住上了楼房,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更加便利了。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县政府办小王的尽力帮扶。……”这是老杨作为脱贫代表在发言,他的话语中透着难得的自豪和开心。

我的思绪也随着老杨的发言,飞到了2016年的初春,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天,我乘车来到半山腰,然后翻山越岭步行了三四里坑坑洼洼的小路,来到一间破旧的土房前。“这房子都裂缝了,能住人吗?”我不禁心想。“咯吱!”推开那扇旧木门,那并不宽敞的堂屋摆满了凳子、盆子、锄头、烂菜叶子……里屋黑黢黢的,看不清楚啥。“老杨,你在家吗?”“谁呀?”一个慵懒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我是小王,来看你来了。”

等了很久,一个中年男人出来了,左手臂用红布带子吊在脖子上,头发乱蓬蓬,胡子乱丛丛,衣服单薄破旧,散发着酒气,两眼没啥神采。

“我是县政府办的小王,来看看你。”“坐吧!”老杨随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那木头椅子靠背都没了,四条腿中有条腿还短一截,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只有常坐的地方留有一个屁股印。他坐到旁边的一截树墩上。“我是结对帮扶你的,能给我说说你的情况吗?”“哎!”他叹了一口气,就没有下文了。“随便说说家里的情况,也许我能帮上你一些啥。”老杨看了看我,慢吞吞地说到:“哎!家就这样子了。二十年前我骑车时左臂摔坏了,伤到了筋骨,治不好了。”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那次车祸我落下了残疾,说好的媳妇也跑了。”老杨有些哽咽了,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些年你真不容易,以后有啥打算没?”“我现在有低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过一天算一天。能有啥打算?”他停下来,看了看墙上的那条裂缝,接着说:“这房子太老了,二十年前就想整一下。唉,算了不去想了,太难了。”说完他用右手抬了抬左胳膊。“房子的事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我们聊了一会儿,老杨话很少,对生活没啥信心。回来的路上,我心情很沉重,琢磨着房子的事估计是打开老杨心结的“钥匙”。我及时找到三里垭村支部书记李成龙,经过商量,村里给老杨落实了一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交钥匙工程房。

当我再次来到老杨家,告诉他不用掏钱,就能住上一套新楼房时。他眼里噙着泪水,手微微颤抖着,说道:“谢谢你,这住新房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呀。”这次,老杨话多了些,我们聊了以后发展魔芋、茶叶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话题。看来这把新房子的“钥匙”已经打开了老杨尘封多年的心结,让他重新点燃了生活的信心。

自那天以后,我隔三差五就到老杨家看看,想方设法给他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逢年过节还带上东西慰问一下。多少次看到老杨用一只手拿着锄头整地,用一只手割草,用一只手砍树,用一只手炒茶叶……虽然满脸是汗珠,但总是露着笑容。老杨正努力用一只手改变着自己贫困的生活。我也时常被他的勤劳和坚强感动着。

2017年11月,老杨被评为“三里垭村自强标兵”,在领奖时,咧着嘴笑着说:“今天的这个奖,多亏了县政府办的小王呀,要不是他给我做思想工作,给我出主意想办法,鼓励我发展产业,给我送来产业奖扶资金,我家现在的6亩魔芋、2亩茶园还不知道在哪儿了。我还在靠着吃低保过日子,哪里还想着要种香菇、割生漆、捡板栗、到茶厂打工挣钱。现在,我一年收入也是过万元了,真是没想到哇。……”

“以后我会坚持努力劳动,把生活搞得更滋润。”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放飞的思绪也被掌声拉回到眼前。

再看眼前侃侃而谈的老杨,乱丛丛的胡子没了踪影,满脸都是笑容,腰杆挺得很直,眼里是满满的自信,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气息。

老杨的“胡子”没了,幸福滋润的生活开始了。

| 责任编辑:万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