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农工部坚持以县委十六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立足本职、聚焦中心,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实现了脱贫攻坚有成效、主责主业有新进展、党建工作有新提升、优良作风成新常态。
脱贫攻坚有新成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在单位业务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坚决服从大局,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精准制定单位帮扶方案,夯实机关干部帮扶责任和任务,坚持干部领导每周轮流带队到村开展帮扶。组建支部联盟开展“互学互动”,凝聚思想,最大限度发挥“四支队伍”每名队员自身优势。千方百计解决发展中难题,筹集资金、实物价值5万余元,协调争取资金30多万元,做实“支部+X+贫困户”“X”载体,持续培育壮大“平利县宏鑫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稳定“永兴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协调推动安置点饮水和村主干道硬化工程,预计年内竣工;协助村建设民风爱心超市,定期开展评议,累计评树各类典型12人;围绕美化亮化村庄,建设LED宣传屏1块,为交钥匙工程房屋60户统一制作门牌,促进和规范社区管理。
主责主业有新进展。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三农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精准靶向发力。一是细化举措推动改革落实。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清单,借鉴脱贫攻坚“红黄绿”管理模式,从安排部署、配套政策、推进落实、工作成效、宣传推广等环节入手,列出漏项清单,采取提示交办等方式协调平衡推进,目前9个领域60余项改革任务均能按期完成,其余改革项目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推进。任务清单工作法受到市委改革办关注。二是集中精力做好农工工作。快速完成县委交办的《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同时制定《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清单》。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农林局制定下发方案,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专题学习辅导。三是创新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开展调研,建立农口部门“大调研”机制,高质量完成了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深化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等5个调研课题,《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意义》《平利,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分别在《安康干部教育研究》《西部大开发》刊发,在市以上媒体刊发宣传稿件30多条(篇)。精心制定方案,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高质量推进。
党建工作有新提升。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支部书记抓落实的责任清单,围绕党建“五规范”抓提升,在巩固支部换届、阵地建设、党费收缴规范的基础上,突出抓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制度执行力,率先在部门探索建立积分榜,实施党员积分管理,结合“主题党日+”开展我“说”大家“评”活动互助提高。坚持“党建+”系统思维,月初明确工作项目、具体标准和责任人,在走廊“微平台”上公示,对欠账项目实行下月“接转”,约谈责任人限时完成;对疑难问题研判分析跟进督办,办理结果纳入党员考核,逐步构建可操作、能考实的评价机制,“七一”前夕,机关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优良作风成新常态。落实“一岗双责”,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工作始终,大力弘扬“平利三苦三真”精神。一是夯实压实责任。通过制定责任清单、建立明细清单、实行时限清单、签订承诺,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二是抓好常态学习。采取上党课、观看红色影片、开办学习专栏、座谈研讨、微信群发布、多岗锻炼看效果等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及业务知识,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到干事上。三是强化责任担当。结合脱贫攻坚“大宣讲、大走访、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和“四治四强”、“学亮晒”活动,领导带头深入到村组户、田间地头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部机关4名干部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500多次,解决突出问题3个、便民事项50多个,在跋山涉水中拉近了与群众间距离。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