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第六次扩大会议
○我县召开2019年脱贫攻坚行业到村项目审定会
○“三色清单”让脱贫实起来
○三阳镇:“模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退出“577”标准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第六次扩大会议
11月16日,我县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第六次扩大会议,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统一思想,查缺补漏,坚定决心,全力以赴抓好年底冲刺,确保2018年度脱贫攻坚考核继续保持省市“双优秀”。县委书记郑小东、县长陈伦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贤存、县政协党组书记魏传利等在家县级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上下大力弘扬“三苦三真”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全省瞩目的成绩。但个别干部仍存在思想站位不够高、工作研究不够深、作风不够严不够实等问题。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作风考场、最大党性考验,把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清醒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彻底打消侥幸心理,全面战胜松懈厌战情绪,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过硬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到年底目标任务冲刺当中。一要发扬“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的战斗精神。全县上下要坚定不移地把“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脱贫攻坚为大为重为先”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充分利用有效时间,集中时间精力,全力以赴投入到问题歼灭战、冲刺大会战中,向省市“双优秀”目标发起总攻。二要坚持“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攻坚冲刺,带头向一线集结,带头“解剖麻雀”,进村入户现场指挥、现场督战、现场解决问题。三要下足“往实里做、往细里做”的绣花功夫,彻底整改各类问题。要认真抓好各级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同时还要举一反三,使整改成为推动落实、提高质量的过程。四要弘扬“往深里做、往精里做”的创优精神。全面开展对标自查,逐村、逐户、逐项查弱项、找不足,逐一落实工作责任,补齐短板,确保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五要强化“快人一步、抢占先机”的高度敏锐,超前谋划明年工作。要提前算好“任务账”“资金帐”“项目帐”,对照“577”标准,对明年整县摘帽各项任务提前进行系统研判,做好任务梳理,排出责任清单和进度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为顺利实现省市“双优秀”目标,一要加强指挥协调。全县所有乡镇和部门、所有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围绕脱贫攻坚“双优秀”目标凝心聚力、并肩作战。二要加强干部激励。坚决贯彻市委“四个凡是”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在基层一线、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培养选拔干部的最好平台和载体,牢固树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以脱贫攻坚的实绩实效识别干部、考察干部、选任干部,注重“论功行赏”,激励和鞭策各级干部切实把思想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三要加强督查问责。县指挥部要整合督查力量,成立两个专项督查组,由县级领导带队,脱贫办、纪委监委、组织部抽调专人,形成工作、纪律、作风三位一体督查,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直奔现场的方式,对各镇村和相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突击检查,重点督查干部到岗履职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确保上级反馈的问题一项一项全部整改到位,会议安排的任务一项一项全部落实到位。
会议还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近期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报了前期市上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及县五人小组督查结果,宣布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纪律,对参会人员进行了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测试。
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领导、脱贫办主任,137个村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137个村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县脱贫办、搬迁办全体干部参加会议。(柯鹏 曹世林 郝乐)
我县召开2019年脱贫攻坚行业到村项目审定会
11月19日,县长陈伦富主持召开2019年脱贫攻坚行业到村项目审定会,审定2019年我县行业部门到村项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县级领导和有关行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各行业部门对2019年行业到村项目和资金情况进行汇报,各与会人员就2019年行业到村项目如何有效对接脱贫退出标准,确保明年整县脱贫摘帽提出了建议意见。
会议要求,针对2019年行业到村项目,一要明确要求。 按照“工作围绕摘帽转、项目围绕脱贫干、资金随着项目走,五长全程严监管”的要求,确保项目及早开工,不出问题。二要突出重点。突出路、水、产业、安全住房几大重点,对谋划的项目再对标,为我县冲刺“双优秀”、实现全县整体摘帽奠定坚实基础。三要夯实责任。各行业项目整合工作要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对接,要处理好深度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的关系,处理好项目安排和脱贫退出标准的关系以及整合资金增减问题。四要严明纪律。实行“一周一动态、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次现场会”工作机制,分析差距,点准问题,限期整改,推动工作落实,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纪委监委依法追究责任。五要迅速落实。加强“红黄绿”清单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李世锋 余玮)
“三色清单”让脱贫实起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平利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核心,创新推行“红黄绿”清单督办管理办法。办法通过三种颜色对标找准差距,倒逼干部主动作为,推动脱贫指标逐项达标,不仅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高效落实,还提升了全县“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补齐攻坚短板、补强工作弱项”的“两对两补”工作质量。
找准问题清单 让脱贫工作更务实
“自从县上推行‘红黄绿’清单督办考核制度以来,干部的责任心明显增强,村上多年未解决的通村路问题得到了解决。”11月10日,长安镇双杨村第一书记黄开华高兴地说。
双杨村是我县2017年计划脱贫退出村,由于通往该村的水泥路多处破损,达不到整村脱贫退出标准,被县委、县政府纳入贫困村基础建设“红黄绿”管理清单中,被标注为“红色”。
很快,县、镇主要领导对标省上脱贫攻坚“两对两补”要求抓项目。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去年10月,这条通村路终于贯通。双杨村在“红黄绿”清单上的标注也转为“绿色”。
路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双杨村丰富的土地和林地资源,很快吸引了一批“能人”返乡创业。“90后”返乡青年吴顺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安康市益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流转土地3700亩,发展林麝养殖产业。去年,公司通过劳务用工、农作物回收等方式,带动村里1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去年以来,我县围绕脱贫攻坚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找准问题短板,分类汇总,分别建立村、镇、部门和县4类问题清单。我县根据贫困户产业扶持、移民搬迁、收入越线及满意度等19项具体指标,逐户逐项对标查验,以户为单位,建立村“红黄绿”清单;镇上紧扣年度减贫目标,对照村脱贫退出7条标准,根据贫困村产业扶持、安全住房、政策落实等重点指标,逐村核查研判,以村为单位,建立镇“红黄绿”清单;各行业部门对照“八个一批”政策落实对照自查,逐项建立部门“红黄绿”清单;县脱贫办对标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安全住房、新社区工厂、“三变”改革等方面问题短板,以镇和部门为单位,建立县“红黄绿”清单。
我县针对各项指标任务落实情况,对已完成的用“绿色”标注,进行巩固提升;正在推进的用“黄色”标注,加强预警提示;欠账较大的用“红色”标注,重点管理、挂牌督办。通过对各种问题以颜色区分,简洁直观、一目了然,便于聚焦标“红”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据统计,“两对两补”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县级层面梳理筛查问题38个,其中标“红”问题13个,标“黄”问题25个。
细化整改清单 让脱贫过程更扎实
“如今,我搬进了6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3口人,够住了。今年,我种的茶叶收入6000元,香菇也能赚个2万元,今年年底脱贫没问题。明年我还要继续奋斗。”三阳镇蒿子坝村村民丁志富说。
丁志富与母亲、女儿以前住在山顶上,居住条件差、没有致富产业。驻村工作队得知他的情况后,对照“红黄绿”清单,对他家进行了精准扶贫:安排一套统规统建房,建起一座香菇大棚。
蒿子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郑金林介绍,他们在帮扶丁志富的过程中,针对他家产业发展滞后、安全住房未解决、收入未达标的情况,用“红色”标注;当产业发展有了项目,有了收入,安全住房得到落实后,用“黄色”标注;后来发展产业有了收入,安全住房达到了入住条件并迁入后,就用“绿色”标注。
去年以来,我县推行“红黄绿”问题清单坚持有推进措施、有责任单位、有责任人、有完成时限、有印证资料、有长效机制“六有”标准,并实行分级负责,逐项落实整改责任;对“红黄绿”清单实行动态管理,一周一研判、一调整、一公示;坚持每周一对上一周“红黄绿”清单全面开展一次“回头望”,根据最新动态予以更新,晾晒工作成效,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全县县级问题清单中9个“红色”变“黄色”,16个“黄色”变“绿色”,其余13个问题正在加快推进中。
做实督办清单 让脱贫结果更真实
大贵镇广兴寨村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全村323户779人,其中贫困户146户368人。按照2018年全省“两对两补”要求,广兴寨村的短板是没有长期产业。为此,村上经过多方考察,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321”,即100亩烤烟、100亩桑树、100亩花椒;1000只羊、1000亩茶;1万袋食用菌。
广兴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德全说,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县上成立了专项巡查组,每天不打招呼深入镇、村,检查干部在岗情况及工作状态,实行一天一巡查、一天一通报,对不严不实的,从严问责,确保全县上下以铁的纪律推进“两对两补”工作。目前,广兴寨村的产业计划已完成95%。今年年底,该村28户71人有望实现脱贫。
对照“红黄绿”清单,我县强化跟踪问效,实行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镇、每人主抓一个贫困村、负责一项重点工作,县“两办”督查室每周对县级领导到镇、村督导“两对两补”工作情况,实行一周一汇总,一周一通报。我县还成立了由县级领导带队,县监委副主任、县脱贫办负责人、县搬迁办负责人、所在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5人督查组,从今年9月初到10月底,针对各镇、村标注“红色”的指标,深入开展巡回督查,督查情况现场反馈,每天一小结、五天一汇总、每周一通报。
我县还强化挂牌督办。县脱贫办对在“两房”建设、资金支出、政策落实等方面任务欠账较大的“红色”指标,实行“点对点”挂牌督办,每周进行一次汇总排名,在全县公开通报。对位居末位的镇和部门,由联镇县级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力促标“红”问题转“黄”变“绿”。
县委书记郑小东说,“红黄绿”清单各项指标由“红”转“黄”再变“绿”的过程,既是一村一户脱贫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干部帮扶过程的真实反映,生动记录了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由不满意到满意的心路历程,体现了真干、实干、精准干的“绣花”功夫,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陕西日报》记者:程伟)
三阳镇:“模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贫困户的管理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地处平利县西北端的三阳镇近年来始终坚持将“实”字放在首位,将“干”字放在心间,动员引导全镇扶贫干部以“访民情、解民忧”为主线,全面收集脱贫攻坚印证资料,创新推行“模板工作法”,以深入走访、精准摸底,规范建立各类档案资料,再由精准规范的档案资料指导干部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这种“模板工作法”整理出来的档案资料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对照时间节点清晰明了,任务也更加具体、明确,让扶贫更精准,有力的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抓点实践,示范推广 “自从我们村被确定为‘模板工作法’试点村以来,不光工作队的干部夜以继日,联点领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昌富和镇党委书记柯华也是日夜督战,带头和我们一起不断探索。”三阳镇蒿子坝村联村站所负责人王富平满怀信心的说道。
蒿子坝村是三阳镇2018年计划脱贫村,由于地处偏僻,除了唯一条狭窄的进村水泥路之外,再无通向其他村的交通要道。加之以前产业发展零散,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很快就被镇党委、政府确定为重点包抓村,一时间县卫计局、镇财政审计所不断将业务骨干下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同时,新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干部整体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说干就干,很快工作队就推选出了由联村站所负责人王富平担任“模板工作法”的负责人,接下重任后的前几天,王所长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巨石一般,始终担心这个示范点会抓不好,怕自己想不到好的办法。但沉思过后,他明白了“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于是就带着工作队的干部白天入户收集印证资料,到了晚上就加班加点将资料整理归档,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模板工作法”下的蒿子坝村档案资料已经初具雏形。帮扶干部逐人逐项审核后,再将错项纠正,就这样,一遍一遍重复进行,形成了最终定版。
2018年6月22日,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四支队伍”到蒿子坝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至此,“模板工作法”迅速在全镇推广,各村不断学习改进,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实际再进行创新,互相取长补短,在档案资料的规范化上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和成果。在此期间,蒿子坝村也不断对档案资料进行了更新,对“模板工作法”的内涵进行提炼总结,吸引了兄弟镇村的交流学习,得到了上级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认可,并作为经验在全县推广。
用在日常,推进工作 “我这户贫困户是计划在2018年脱贫,他的安全住房已经变绿了,就是收入还是黄的,我要在他增收上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了。”泗王庙村驻村工作队员吴明林指着村委会“三色管理”的红黄绿标识牌这样给大家介绍到。据了解,“模板工作法”在三阳镇大力推行以后,各村的帮扶干部反响都很强烈,每当别人提起这一创新做法时,大家都会自豪的竖起大拇指。
“我精准扶贫档案盒里干部送来的资料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收入这个了,以前我挣多少钱都是自己记在心里,有时候时间一长就记错了或是忘记了,现在有村上帮忙记着,我卖农产品的照片、票据和收入测算表等都夹在了一起,并且跟我心里记的都是一样的,看着资料的增多,我的收入也在增加,现在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蒿子坝村贫困户丁志富拿着自己的档案盒满怀激动的说。
三阳镇镇长张华介绍,我们在推行“模板工作法”以后,不仅仅是对贫困户收入项进行了规范,对他们的住房、安全饮水、教育保障、医疗救助等各项帮扶措施都建立有详细的资料清单目录和收集有相对应的佐证资料,这样我们的帮扶干部就可以对照清单在开展帮扶的时候对准发展不足的地方精准发力,提高了帮扶的精准度。
今年以来,该镇结合全县在2017年推行的红黄绿清单管理模式,不断总结提升,对已脱贫户、当年计划脱贫户、未脱贫户也进行了红黄绿标注,突出了工作重点,夯实了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全镇10个行政村涉及到的259户当年计划脱贫对象所有指标都已变“绿”,且过程资料齐全。
据了解,在推行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模板工作法”的同时,该镇还将其广泛应用于党建、综治维稳、新民风等各项重点工作之中,由镇业务站所统一制作档案资料目录,采用“巡查、集中培训、重点指导”等方式帮助各村建立规范统一的档案资料。
督查指导,提升质量 三阳镇尚家坝村是2016年已脱贫村,以往的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且村内信访矛盾多发,今年换届后,“两委”班子可谓是集体更换了新鲜血液。对于脱贫攻坚来说,在2016年虽然各方面硬件条件和贫困户收入都达到了脱贫标准,顺利摘帽退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总是在全镇排名靠后,给予镇村干部的压力都很大。拿第一书记孙自波的话来说,他就很希望各级检查都能到尚家坝,因为对于他们,不仅仅是检查,而是一次指导的过程,通过检查,他们就能进一步规范一次档案资料。
“哈哈,吴主任,你们过两个周再来给我们指导一下,我们档案资料肯定较现在相比会有了很大幅度提升。”尚家坝村新任支部书记罗长海跟镇上党政办干部小吴半开玩笑的说道。
据了解,自蒿子坝村“模板工作法”推行以来,该镇先后组织了多次就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的专项交叉检查和督查,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各村推行“模板工作法”的力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有弱项的村迎头赶上。“这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做给领导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检查村和被检查村的干部对‘模板工作法’的理解应用,为的就是不断推进工作,提升脱贫质量。”该镇脱贫办主任汪芳文解释到。
对照各级脱贫攻坚各项指标,结合“模板工作法”深刻内涵,在专项督查巡查过程中,现场下发问题清单30余份,累计发现共性、个性问题60余条,各村均建立有整改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分别用“红黄绿”标注,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整改销号。
截至目前,所有发现个性问题均已变“绿”,整改到位,其余存在部分共性问题也已变“黄”,正在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按期销号。
三阳镇党委书记柯华说:“‘模板工作法’从最初的定点实践,到后来的小范围示范,再到最后的全镇试行,乃被县委、县政府扩大到全县推广,都是旨在用档案资料的规范来精准指导工作,再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这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为的就是能让帮扶工作实、印证资料真、贫困户能真脱贫、脱真贫,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顺利打赢三阳脱贫翻身仗。”(吴明林)
贫 困 退 出“ 577 ”标 准
一、贫困户退出标准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3070元。
2、有安全住房。
3、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4、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
5、有安全饮水。
二、贫困村退出的标准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
3、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
4、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5、有安全饮水。
6、电力入户率达到100%,贫困村通动力电。
7、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三、贫困县退出标准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3、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7%。
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
5、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6、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
7、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达到100%。
| 责任编辑:吴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