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利县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3 10:50 【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平利县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工作在县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和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提高财政质量、加快支出进度、强化资金监管三项财政重点工作,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精准发力,统筹财力保重点,深化改革强管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监管措施到位。上半年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9922万元,占年初预算31000万元的64.3%,占市计划35115万元的5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538万元,占年初预算11350万元的57.6%,占市计划11480万元的56.9%。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836万元,同比增长47.4%;税收占比达到74.0%,比上年提升40个百分点,收入质量大幅提升。
    1.财政总收入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11307万元,占年初计划的75.4%,同比增长49.5%,增收3742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87万元,占计划的74.24%,同比增长52.02%。
    地税部门完成3657万元,占年初计划的54.6%,同比增长25.8%,增收75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84万元,占计划53.7%,同比增长46.1%。
    财政及国土部门完成4958万元,占年初计划的53.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7万元,占计划的45.6%。
    2.财政总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
    增值税实现收入9338万元(其中“营改增”改征增值税4869万元),同比增长41.3%,增收2729万元。增减主要因素:一是水泥市场价格上涨和平镇高速路建设水泥用量增加,金龙水泥实现增收1249万元;二是建筑行业因高速路建设和平利建司在汉阴中标建筑工程,实现建筑安装增值税增收1412万元;三是烟草公司税收收入增收803万元;四是石油、房地产以及金融保险增值税等小幅减收。
    消费税实现收入1万元,与上年持平。
    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2163万元,同比增长72.2%,增收907万元。主要原因是县农商银行实现增收,以及加强对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增收。
    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829万元,同比增长65.1%,增收327万元。主要原因是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和门临开票收入增收。
    资源税实现收入228万元,同比增长76.7%,增收99万元。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实现1104万元,同比增长34.1%,增收281万元。主要原因是清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耕地占用税增收。
    其他税收收入完成1301万元,同比增长67.7%,增收525万元。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增收107万元,土地增值税减收19万元、印花税增收63万元、车船税增收49万元、城建税增收239万元、房产税增收50万元、环保税增加36万元。
    非税收入累计完成4958万元,同比减少52.9%,减收5560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9907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1.8%,同比增长18.4%,增支20228万元。其中:民生支出达到113980万元,占比87.7%。
    预算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0039万元,同比增长9.4%;
    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376万元,同比下降20.6%,主要是法检两院经费上划支出减少;
    教育支出完成38196万元,同比增长13.2%;
    科学技术支出完成89万元,同比增长48.3%,主要是上级专项增加支出;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069万元,同比增长89.1%,主要是美丽乡村及宣传文化推介增加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5869万元,与上年持平;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完成13495万元,与上年持平;
    节能环保支出完成5424万元,同比增长70.8%,主要原因是古仙湖水源地保护移民及农村环卫增加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国土资源气象事务及住房保障支出完成4939万元,与上年持平;
    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9284万元,同比增长27.1%,主要是脱贫攻坚增加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完成5537万元,同比增长571.2%,主要是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支出;
    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及粮油事务等支出完成597万元,,与上年持平;
    债务付息支出1993万元,同比增长30.95%,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形成的债务付息支出增加。
    2.债务还本支出及政府债务情况
    上半年,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债务还本支出7430万元,全部为置换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出,地方政府债券债务余额不变。
    今年4月份,市审计局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对我县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218438万元,其中:县本级217098万元,镇级1340万元。按照举借债务主体分类,地方债券债务94388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统借资金33100万元),通过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举借债务66634万元,通过省级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统借债务25312万元(不含列入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33100万元),各级各部门拖欠工程形成的债务22988万元,杨家梁搬迁(棚改)安置楼PPP项目形成的债务9116万元。
    3.预备费动用情况
    上半年,年初预算预备费1330万元已经全部使用,其中:古仙湖库区移民搬迁安排1000万元,社会治安维稳工作经费安排175万元,脱贫攻坚工作经费50万元,教科文工作经费81万元,营商环境监测专项经费16万元,设备购置8万元。
    4.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累计支出208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11万元,债务付息支出97万元。
    5.社保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44万元,支出186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收入10303万元,支出739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833万元,支出8833万元。
   (三)财政工作主要成效
    1.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质量大幅提升。全体税务干部为确保国地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庄严地交出税务机构分设24年以来最后一份满意答卷,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能征善战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堵漏挖潜,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国地税部门均超额完成了“双过半”目标任务,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国税部门强化税源监控,开展评估稽查,进一步加强对金龙水泥、高速路建设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管控,加大所得税汇算清缴力度,准确预测研判,找准增加收入的着力点,强化征管,实现了税收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入库收入11307万元,同比增长49.5%,增收3742万元。地税部门克服主体税种缺失、收入急剧下降的不利因素,挖掘新增税源,采取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税务监控和对个税的清收力度等措施,奋力追赶进度目标,累计入库收入3657万元,同比增长25.8%,增收750万元。财政部门切实履行组织财政收入的牵头责任,密切关注收入入库情况及各项收入结构情况,加强与国地税、国土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协调烟草公司收入回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耕地占用税的入库缴纳等,确保了全县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
    2.加强预算执行,财政支出进度逐步加快。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规范财政支出日常管理入手,建制度、明职责、简流程,不断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财政支出进度逐步加快。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9907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1.8%,同比增长18.4%。一是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加强项目管理,分管县长强化日常决策审批,财政部门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监委严肃纪律督查追责”的管理职责,所有财政性资金严格按照“1131”时限要求办结。上半年,上级下达我县各项专项资金73203万元,均已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决策,并已全部下达到各部门专户管理、规范使用。二是加大预算执行监控督促力度。针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抓关键,特别是对重点项目支出、脱贫攻坚支出等情况,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与预算单位沟通联系或发函督促,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规范运行。三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大力压缩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等公共领域倾斜,竭尽全力做好“三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上半年民生支出达到113980万元,占比达到87.7%。
    3.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切实保障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投入。上半年县级配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4%。二是对中省市确定的纳入整合范围资金应整尽整,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扎实做好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编制报备,仔细核对每个项目是否符合整合资金支出范围,围绕年度扶贫任务,将项目精准到具体内容、到镇到村、到实施地点,年初计划整合涉农资金2.46亿元,比上年整合资金规模增长36.7%。三是严格遵守扶贫及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制度,及时下达、拨付资金,同时进一步强化督促督办,对不按照中省市要求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资金投向不聚焦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使用进度慢、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通报,压实责任,加快进度。四是根据上级反馈和自查涉及资金管理的问题,逐项梳理归类、深入剖析,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以整改促提高,取得明显效果。五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做好扶贫政策落实。出台了《平利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三变”改革配股监管办法(试行)》、《平利县2018年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方案)》、《平利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考核奖励办法)》、《平利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确保了资金规范使用、安全运行,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4.努力防范财政风险,全面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健全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债务监管能力。按照既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在原有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平利县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平利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债务举借和偿还行为,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监控和实时预警能力,从机制上加强了政府债务管理。二是摸清了全县债务底数。在2017年债务清查摸底的基础上,2018年4月,配合市审计组对我县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融资平台公司、拖欠工程款形成的隐性债务进一步进行了清查摸底,为全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清理和化解存量债务,降低政府融资成本。2018年偿还到期政府债务7430万元,减轻了部门还债压力,腾出了有限的财政资金保发展。四是进一步强化债务资金监管。按照“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债务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债务资金使用和对应项目实施情况监控,按照项目进度情况合理调度资金,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水平。
    5.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在严格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一是围绕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财政资金管理、预决算公开、扶贫资金支出、内控制度建设、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对发改局、交通局、扶贫局等9个县级部门和11个镇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促进了规范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按照市级统一部署,6月中旬全面启动了政府财务报告培训及编制填报工作,为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有效信息支持。三是在2018年元月份将最后一批代理记账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退回预算单位,并组织退回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系统学习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业务知识,为做好本单位会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安排业务骨干巡回各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实现了将全部县级预算单位代理记账还回预算单位的顺利过渡。四是对县级所有预算单位及镇财政审计所开展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执行系统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促进了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6.加强国有资产清查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半年,县公共资产管理局通过司法调解收回翠茗园后,重新进行了勘测定界、修缮,确定专人管理;对县属14家国有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国企运转高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转让、报废报损、捐赠等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想方设法组织国有资产收入。积极推介返乡创业担保贷款项目、苏陕交流担保贷款项目,严格申报、推荐程序,在保企业达15户,发放担保贷款65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茶饮产业、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企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入增收乏力。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来分析,我县的主体税源仍然是建筑业、水泥、金融保险、烟草、石油、商业流通以及重晶石等,从县域经济发展来看,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和消费总量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县内企业大都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风险大,生存能力很弱。只有在全国经济形势稳定、企业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现有固定税源应收尽收。全县税收收入不但总量小,增收空间也极为有限。上半年剔除一次性增收因素7074万元后,我县实际财源为12848万元,年度正常财政总收入预计为2.6亿元左右,其中:税务部门固定税源2.1亿元,上划中省市车购税及其他非税收入1500万元,执收执罚部门固定非税收入1500万元,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等一次性收入2000万元。2018年要实现年度预算目标,下半年还需完成地方税收收入3600万元以上,入库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需控制在1400万元以内。上半年两个税务部门为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狠抓征管,精准发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半年合并后的税务部门还需组织财政总收入1.1亿元以上,与我县实际税源相差2000万元左右,任务重,压力大。
   (二)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一是年初预算财力缺口应列未列下甩支出36164万元;二是调增退休人员生活费和艰苦边远津贴政策已经明确,全年需增加支出1300万元;三是在职人员工资调整以及新招录人员预计增加支出2000万元。预计全年财政收支缺口4亿元左右。目前通过积极争取和对上衔接,预计今年置换政府债券、新增政府债券和转移支付在2.2亿元左右,区分轻重缓急继续下甩支出7000万元左右,仍有缺口1.1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偿债压力大。根据2018全省组织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交叉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含隐性债务)余额218438万元,其中: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17402万元,担保债务1036万元。按目前已经到位的债券债务、融资平台债务计算,2018年我县需要筹集1.3亿元资金偿还当年到期债务本息,从2019年起到2026年是我县偿债高峰期,每年预计需要筹集2亿元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如果部门再因为项目建设资金无来源或超预算再不自己想办法解决而形成新的隐性债务,势必累及财政。而县级财力非常有限,中省市专款又都有特定的用途,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将面临严峻的偿债压力。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坚决按照“两眼向上盯政策、两脚向外跑项目、两手向内抓管理、全员提效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扬“三苦三真”精神,认真谋划,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目标。
   (一)稳中求进提质量,奋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一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抓牢财政收入主导权,强化组织协调,围绕收入目标,加强与税务部门、协管部门的业务沟通协作,形成征管合力,不断挖掘税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收入运行调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追踪重点税源的变化情况,调整征管工作重点,加大对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房屋出租、高薪收入的税收稽查力度,规范行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全力确保税收收入足额均衡入库。三是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以完成年度预算目标为根本,正确处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质量的关系,坚持多措并举,在提升收入质量上持续用力,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二)改善民生保重点,强化支出绩效管理。一是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向脱贫攻坚等民生重点领域倾斜,集中财力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正确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做到既要坚持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做到民生保障和改善始终与生产发展水平同步,使需要与可能相匹配,使财政保障能力与改善民生的工作具有持久耐力。二是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最大程度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牢固树立“花钱问绩、支出问效”的理念,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部门支出进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突出“资金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高”的支出项目,开展常规性评价,加强跟踪问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培植财源增财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培植财源,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的关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促转型、增后劲、培植财源上来,努力以财源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以税收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带动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二是进一步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统筹运用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并举,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抓住中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财政政策的大好机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及新增债券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创新投融资方式,综合运用财政奖补、基金引导、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市政建设、交通建设、养老医疗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支持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投入。脱贫攻坚方面,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一方面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保障,新增财力向扶贫开发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社保兜底、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抓好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继续推行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开透明度。环境保护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加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四)改革创新强监管,不断提升依法理财能力。一是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统筹。继续拓展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二是深化国库改革,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加大财政结余结转存量资金盘活力度,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公共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处置和政府采购行为,发挥公共资源最大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是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严格落实中省债务管理政策,提升财政的风险防控能力。重点是严格执行中省市债务管理制度,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单位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增量,积极消化存量,依法处置“隐量”,不断优化债务结构,缓解政府债务风险。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做好债务到期的还本付息工作,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五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强化项目储备,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解决“资金等项目”问题。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注重项目绩效目标。
   (五)勇于担当有作为,树立务实清廉高效新形象。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财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政治定力。二是加强财政法治建设,落实财政权责清单制度,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特别是预决算公开工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财政法律顾问制度,有效防控财政管理风险。三是积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服务方式,树立高效有为的良好形象,打造忠诚、担当、勤廉的财政干部队伍。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后几个月,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化改革凸显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将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今年财政预算顺利完成,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