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脱贫攻坚工作者
信息来源:
作者:马锦琦
发布时间:2018-01-09 09:45
【 字体:大 小 】
如果我每天的生活可以用两点一线来总结的话,父亲的生活大概就是三点一线了,家——单位——乡下,如果要选时间最长的那一点,我想绝对是乡下了。
每天六点钟起床送我上学,再回家整理衣物,准备下乡,父亲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从县城驱车,40分钟后到达广佛镇,而这仅仅是这段艰辛旅程的开始,接来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访问34户贫困户。
大多数贫困户,家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年轻的劳动力已经早早地出去闯荡了。正是因为这样,多数贫困户都在半山腰或小镇边陲居住,这也使父亲的工作变得尤为繁重。徒步行走的制约也决定着走访34户贫困户的工作无法在一天之内完成。
上午一般是农民最为忙碌的时候,做买卖,去工作的比比皆是,这也使父亲每次清早访问常常遭遇闭门羹的情况。但父亲宁愿多上门几次也不愿打一个电话去通知一下,我不解开地问他原因,他也半开玩笑的告诉了我:“你总不能把人家从脱贫攻坚前进的道路上再拉回来,告诉他你要加紧脱贫攻坚的步代吧!”那时不懂父亲这样做的意义,总以为他只是犯“懒”了不愿意打电话,现在想想,父亲的做法是另有深意啊。
一天中,最难熬的大概就是中午了。有时太阳灼烧着大地,使人汗流浃背,有时大雨倾盆使人寸步难行,变幻无常的天气也让父亲的工作变得更为艰难,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一位脱贫工作者的责任心。我也不由被这种精神感动,同时也得到一种释怀。从父亲刚接到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时,家里人的不解与抱怨, 再到内心的毫无波澜。父亲的工作开始对我来说,应该是我们父子之间的芥蒂,但随着父亲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做为家人,我也应该理解这份工作对父亲的意义。我应该支持他的工作。
从县城到乡村,从乡村到县城,无数脱贫攻坚工作者在奋斗,只为完成习近平主席为人民所做出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夜晚的车中,透过暗黄的灯光,我看到父亲眼中的疲倦与鞋底残留的黄土,我不由得感到自豪,因为父亲是一位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工作者,这份辛劳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