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018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年初方案已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并报省市财政和扶贫部门备案。按照有关规定,现将平利县2018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年初方案予以公示公告,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监督举报电话:12317 09158421978 09158421694
联系单位和地址:平利县脱贫办 平利县月湖南路
平利县财政局 平利县新正街799号
平利县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推进我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加快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挥资金集聚规模效应,确保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结合我县脱贫攻坚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
(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农〔2016〕151号);
(三)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精准扶贫资金和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陕办字〔2016〕68号);
(四)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84号);
(五)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财办农〔2016〕170号)。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
(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整合项目、聚焦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我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措施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总体要求和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结合项目政策和要求,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思路,衔接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整合资源,增强合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围绕重点项目和贫困村脱贫攻坚方案规划安排的项目,有效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形成工作合力。
3、聚焦贫困,精准扶持。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等不同扶贫对象的特点与需求,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分类设置到村到户项目和体现贫困群体意愿、带动减贫的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三、整合项目实施区域和布局
1、整合项目实施范围
整合项目主要用于全县贫困村以及非贫困村贫困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并向深度贫困村予以倾斜,实现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达标、计划脱贫对象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目标。
2、产业发展
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推广、互助资金协会、“三变”改革等措施,解决好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分类分项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发展脱贫。
3、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供水、供电、道路、农田、环境等工程措施,按照贫困村脱贫标准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建设内容
1、产业发展建设内容
⑴ 完善和组建62个村互助资金协会;完成“三变”改革带动6079户配股分红;新建老县镇凤桥村、长安镇柳坝村、八仙镇仁溪沟村、城关镇八里关村小型产业基础设施;完成11个镇2018年计划脱贫户、已脱贫未享受政策贫困户(稳定脱贫除外)产业发展奖补;完成11个镇贫困残疾人产业发展奖补150户;继续完成贫困户“5321”小额贷款贴息和安排补充“5321”小额贴息贷款风险补偿金;完成8个深度贫困村小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安硒茶小镇、双杨村、龙头农耕文化乡村带动贫困户脱贫试点项目;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长安镇年产300吨富硒女娲银峰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项目,100吨富硒红茶、100吨富硒绞股蓝、500吨黑茶、10吨红茶加工厂建设项目;城关镇1000亩有机茶园建设、10吨绿茶生产线、80吨红茶加工厂建设项目;大贵镇300亩百茶博览园项目和100吨绿茶加工项目;广佛镇500亩富硒茶叶基地综合改造、300亩标准化茶园建设、200亩富硒红茶加工厂扩建项目;洛河镇100吨绿茶生产项目;八仙镇700亩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10吨鸦河茶加工厂建设项目;西河镇700亩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⑵新建2100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达到增收的新型经营主体,经检查后每带动一户贫困户补助500元;发展林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在洛河镇三坪村新建茶叶加工厂房550平米,低改茶园300亩,水坪村新建标准化茶园600亩,洛河街村新发展茶叶基地300亩;在三阳镇湖河村新建茶园100亩,梁家坝村新建茶园200亩、低改100亩;九里村新建茶园100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0平米;天池村建高效茶园150亩,茶园300亩,低产茶园改造200亩,500平方米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处;牛角坝村新建茶园200亩;泗王庙村改造茶园200亩;小富沟村新建标准化茶园500亩,茶叶加工厂600平方米;蒿子坝村新建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亩长安镇中坝村改造茶园200亩、新建标准化加工厂1个。老县镇蒋家坪村新建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200亩;马安山村新建茶叶种植基地500亩。改扩建7个50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扶持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合作社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带动力。改造提升休闲农庄2个。规范提升13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标准化圈舍5000平方米以上,配套饲养和粪污处理设备200台(套)。2500亩产业园提质增效;在磨沟村改扩建梅花鹿养殖圈舍500平方米,养殖梅花鹿200只;七里沟村和太山庙村各新建鸡舍400平方米,养鸡1000只。老县镇木瓜沟村新发展养牛220头,新建圈舍1000㎡。在洛河镇南坪街、三阳镇尚家坝、广佛镇东山寨各种植林下魔芋1000亩。西河镇三合村新发展林下养牛100头;其它村的林下种植和养殖建设补助。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000亩,购置还田和粉碎机械设备10台套。新建羊舍800平方米、草料库150平方米;养殖白山羊500余只。 实施深度贫困村金沙河村护林站建设,提高当地林业管护能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⑶发展生态鱼养殖面积50亩,发展冷水鱼养殖2亩,在南溪河村、财神庙村渔业人工增殖放流10万尾。
⑷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安排6个村产业路硬化6000米,产业路路基开挖3000米;在城关镇三里垭村建社区工厂一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⑸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托管项目在广佛镇香河村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150㎡,建设茶叶初级代加工服务中心1250㎡,购置农机具、茶叶初加工及检测设备246台(套)。
2、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⑴在狮坪村修建便民涵沟桥1座40米,百好河村改造加固河提2500米,仁溪沟村硬化道路4.6公里,三里垭村、柳坝村修建产业路2500米,九里村、小富沟村、太山庙村修建防洪堤480米,线河村修建砂石路3公里,柳林坝村修建排污管网450米,太山庙村便民桥2座防洪堤250米,狮子寨村修建连户路5公里,汝河村、龙洞河村、沙河村改造道路12公里。
⑵新建叶金沟村、白果坪村、凤桥村、线河村、牛角坝村、柳林坝村、磨沟村、熊儿沟村、花园岭村、正阳河村等供水工程,新修防洪堤2377米,改造基本农田180亩、新修拦水坝2座。
⑶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26户。
⑷在城关镇、老县镇、兴隆镇、长安镇、大贵镇、三阳镇、正阳镇、洛河镇、广佛镇新修交通脱贫安防工程23.1公里,交通脱贫桥梁工程363延米/7座桥梁建设,长安茶旅产业路14公里,二道河村道路2公里,洛南路道路20公里。
⑸在三阳镇牛角坝村、洛河镇线河村、城关镇张三沟村新建河堤200米,硬化2处防洪沟建设,毛路开挖及新建河提150米。
五、资金投入概算
2018年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612.17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共投入15205万元(含产业项目的生产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9407.17万元。
六、资金统筹整合规模及渠道
坚持“政府统筹、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整村推进、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建设思路,合理整合扶贫、财政、发改、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环保、住建、供销等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捆绑用于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1、整合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共15205万元(含用于建设产业项目的生产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整合的中央财政资金8278万元,涉及有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5875万元,中央财政国有贫困林场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资金1358万元(含供销部门20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央资金80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85万元,中央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
二是整合的省级财政资金4054万元,涉及有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4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补助资金1499万元(含供销部门90万元),省级果业专项资金55万元,省级农业专项畜牧发展专项资金140万元,省级水利发展农村水产专项补助资金(渔业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240万元,省级农业产业脱贫引导资金850万元。
三是整合的市级财政资金563万元,涉及有市级精准扶贫发展资金52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市级配套资金33万元,畜牧产业奖补资金10万元。
四是整合的县级脱贫攻坚资金2310万元。
2、整合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9407.17万元。
一是整合的中央财政资金8611.17万元,涉及有中央财政专项扶贫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中央水利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90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15万,车辆购置税收入中央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6099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597.1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500万元。
二是整合的省级财政资金760万元,涉及有省级水利发展农村饮水工程资金3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00万元、水土保持资金260万元。
三是整合的市级资金36万元,涉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市级配套资金36万元。
七、财政资金补助标准
1、产业发展类补助标准
⑴建档立卡在册且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办农家乐及其它增收产业所需的设施、购买种苗种畜等费用的补助等,严格按照规划、发展、检查、兑现的工作程序,每户不论发展几种产业,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元。
⑵对带动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经检查考核合格后每带动1户予以补助500元。
⑶“5321”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含5万元),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资金全额贴息。
2、基础设施类补助标准
⑴贫困村道路工程:村组道路3.5米宽,每公里投入50万元,联户道路每公里补助2万元,挡墙工程每平方米补助350元。
⑵通村水泥路:宽4.5米,每公里投入60万元左右。
八、实施步骤
2018年我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制定方案阶段(1月8日—2月28日)。由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涉农部门依据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分类别项的细化落实整合项目的资金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实施地点、施工期限和支持扶持环节等,确保整合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操作性,制定出我县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并在年中(9月份)和年末(12月份)根据上级转移支付涉农整合项目资金下达情况对方案作相应调整。
2、组织实施阶段(3月1日—11月20日)。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抢抓时间,于10月底前完成本年度涉农项目建设任务,并按建设进展情况,兑付项目资金。
3、检查验收阶段(11月21日—12月10日)。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我绩效考评。重点是对项目资金整合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完成率、项目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建立奖惩机制。
九、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县政府成立由财政、扶贫、发改、农林、水利、国土、交通、民政、教育、卫生等单位组成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同时建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2、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中省市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新要求,财政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原则,对现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补充完善,为涉农资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撑。
3、监督检查及审计
县发改局、监察委、审计局、财政局对年度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项目检查情况。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工作中,不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擅自申报项目或擅自调整变更项目实施计划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项目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将项目资料,提交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出具项目决算审计报告。
十、绩效目标
1、总体绩效目标
在资金整合上,按照“集小为大、聚零为整”的思路,将财政专项、行业扶贫、地方配套、金融信贷、社会帮扶等各个渠道的资金有效调配、集约使用,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在资金配置上,对照退出标准按需施策,早做规划,统筹安排,精准对接,逐级上报,层层把关,确保资金精准配置到点到村到户到项目,真正做到集中精力办大事。在资金安排上,紧盯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瞄准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和收入越线,年初与各镇和部门签订责任书,真正让每一分钱都在“刀刃上”发挥出“硬实力”。
2、产业发展类项目绩效目标
坚持以产业扶贫为载体,以“脱贫、增收、富民”为目标,走出了一条“输血”“造血”互通互联的可持续扶贫之路。坚持把60%以上的整合项目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整合行业项目资金24612.17万元,其中15205万元用于产业脱贫,占全县涉农整合资金的61.7%以上。重点将围绕茶饮产业,逐步完善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和贫困户一对一签订5年以上帮扶协议,确保当年退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3、基础设施类项目绩效益目标
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建设,围绕贫困村的水、电、路、房、田等建设项目,在确保贫困村达标退出,同时极大的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户生活品质,确保了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