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全县财政决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80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8675万元,其中: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435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166万元,“营改增”财政体制调整基数返还收入961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406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47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9072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0620万元,结算补助收入55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5335万元(其中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管理21723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8058万元,上年结余4698万元,财政收入总计235234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4149万元,专项上解支出46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3758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81万元,调出资金350万元,财政支出总计231101万元。年终结余4133万元,其中:应当结转下年支出413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08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028万元,调入资金350万元,财政基金预算总收入为6461万元。按照政府性基金收入确定的指定用途,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6461万元,其中:上解支出350万元(安康机场建设基金上解),债务付息支出97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保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016年收入5063万元,支出4120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4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6511万元,年终滚存结余7454万元,其中:个人账户结余年末滚存结余 7131 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2016年收入10441万元,支出9706万元,上解支出744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上年结余2812万元,年终累计结余2803万元。
(四)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6年,当年地方政府性债券转贷收入48058万元,其中:转贷置换一般债券收入8158万元,转贷新增一般债券收入6800万元,转贷易地扶贫搬迁债券收入33100万元。政府性债券转贷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预算方案和财政决算口径,安排债务还本支出1065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30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中央五部委《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省财政厅等三部门《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的意见》精神,省转贷我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资金33100万元,按支出责任明确应在县级财政列决。当年政府性债券资金收支平衡。
截止2016年底,我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28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645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837万元。债务余额全部为地方政府性债券债务。
二、2016年县本级财政决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16年,县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0043万元,比上年增收751万元,增长2.56%。其中:国税部门完成9470万元,地税部门完成8497万元,财政、国土及国产部门完成12076万元。
2016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5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82%,完成市下达任务13500万元的100%,比上年增长17.95%。
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16年,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064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6%,按支出功能分类情况:
⑴一般公共服务及公共安全支出1848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7.76%。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目调剂减少工商管理事务支出。
⑵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5980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27%,同比增长16.71%,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增加投入、偿还平利中学基建欠账以及政策性调增资增支;二是广播电视台制播能力建设以及体育场建设上级专项增加;三是新农合补助标准和职工医疗保险基数提高增支;四是上级增加县医院综合楼中央预算内基建专项。
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7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0.31%,同比增长9.84%。主要原因:一是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从2016年9月起由经办中心统一管理,经费补助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反映。二是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以及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资金纳入预算统一管理。
⑷农林水事务支出1909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2.76%,同比增长10.46%,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村级组织建设和运转以及支持“三农”发展增加投入;
⑸环保城建交通商业粮油及住房保障等支出2002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口径下降23.15%,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支出责任将涉及退耕还林、国土整治耕地保护、陕南移民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支出列入镇级管理;二是农村公路建设上级专项资金划归市级统一管理;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上级专款减少。
⑹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126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97.49%,为地方政府性一般债券付息支出。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2016年,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8675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8058万元,上年结余4422万元,财政收入总计23465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30648万元,专项上解支出46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3758万元,补助镇级支出5292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81万元,调出资金350万元,财政支出总计230523万元。年终结余4133万元,其中:应当结转下年支出413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08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17万元,调入资金350万元,财政基金预算收入总计6150万元。按照政府性基金收入确定的指定用途,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6150万元,其中:上解支出35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97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保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016年收入5063万元,支出4120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4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6511万元,年终滚存结余7454万元,其中:个人账户结余年末滚存结余 7131 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2016年收入10441万元,支出9706万元,上解支出744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上年结余2812万元,年终累计结余2803万元。
(四)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6年,当年地方政府性债券转贷收入48058万元,其中:转贷置换一般债券收入8158万元,转贷新增一般债券收入6800万元,转贷易地扶贫搬迁债券收入33100万元。政府性债券转贷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预算方案和财政决算口径,安排债务还本支出1065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30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中央五部委《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省财政厅等三部门《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的意见》精神,省转贷我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资金33100万元,按支出责任明确应在县级财政列决。当年政府性债券资金收支平衡。
截止2016年底,我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28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645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837万元。债务余额全部为地方政府性债券债务。
三、2016年财政工作主要成效
(一)苦干实干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圆满完成。2016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在预算执行中,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等政策逐步到位,导致税收收入减收,非税收入减少,这是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组织收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丝毫没有放松组织收入工作,不但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综合治税力度,还严查偷、逃、骗、抗税行为,组织收入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确保了全年收入目标。一是收入征管工作。国税部门克服重晶石等矿产加工企业生产不足的不利影响,积极组织回归烟草税806万元,虽未实现全年收入目标,但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地税部门在缺失主体税种营业税的情况下,对78户企业进行综合纳税评估补缴税款317万元,征缴国有资产处置及国有土地出让、垃圾填埋场建设税款1509万元,查补城镇土地使用税87万元,涉税罚款10万元,确保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财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收入的牵头作用,建立了财政、国地税联合征税机制,出台了《平利县财税收入保障办法》,进一步夯实了征管协管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同时,通过财政资金有偿存放商业银行促进财政资金增值,实现利息收入3216万元,征收政府投资项目增值税,与国土、住建等部门协作清收国有土地出让金等超常措施,尽力弥补“营改增”政策性减税造成的税收短收,确保了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当年实现非税收入7037万元,其中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实现收入4278万元。二是转移支付争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追赶超”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国家转移支付政策,努力保“存量”、扩“增量”,积极跑市赴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全年争取到位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287万元、县级财力保障补助资金1868万元,有效增加了可用财力。
(二)支出结构更趋优化,重点保障精准有力。我县坚持把推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福祉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分配、调节职能,按照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坚持压一般、保重点、强绩效,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一是民生政策全面落实。2016年全县民生支出达到15729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 85.4 %。在教育事业方面,认真落实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投入教育事业经费50458万元,达到了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3%的保障要求,促进了省级教育强县创建的顺利通过;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多方筹措资金9000万元,确保了国家施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等政策性增支的足额按时发放;在医疗卫生方面,着力于提高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缓解全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压力,累计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0482万元,同比增长20.9%;并落实了低保、五保、保障性住房等惠民政策资金5.22亿元。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促进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二是保重点促发展。落实冯家梁隧道建设自筹资金 500万元,配套茶、畜、桑、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奖扶资金1780万元,设立两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筹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240万元,并通过财信担保贷款扶持企业12户,发放贷款3650万元,兑现40户中小企业财政扶持资金295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90户资金600万元,推动了产业协调发展和财源税源涵养培育,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三是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以落实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统筹项目资金、政策性金融扶贫融资等途径,共筹措到位脱贫攻坚资金10210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统筹各类专项资金552万元;以扶贫开发公司融资到位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贷款2.7亿元,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投入脱贫攻坚。同时,抢抓中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的机遇,累计置换到期政府债务8158万元,新增债券6800万元,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及重点建设项目,减轻了部门还债压力,腾出了有限的财政资金,为推动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资金监管全面有效。坚持以强化预算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一方面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开展财政业务大检查,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参与、过程跟踪、事后问效的综合监管力度,定期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清理整合两年以上滞留专项资金4447万元,促使“趴”在账上的资金发挥了更大效益,并形成了“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格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县本级42个部门预决算全面公开,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政府债务和财税政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财政管理更加公开透明。二是“三公”经费管理成效显著。以中央八项规定常态化为目标,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管理制度,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2016年全县“三公”经费、会议费分别支出1595万元、92万元,同比下降4%和3%。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督促预算单位提高公务卡的办卡率及使用率,切实减少公务支出中现金的提取和使用。今年全县新增公务卡248张,公务支出刷卡金额达900多万元。四是政府采购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坚持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办理政府采购业务1120笔,采购金额2.2亿元,实际采购20325万元,节省资金1675万元,节约率为7.6%。五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源头控管,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严格“收缴分离”管理模式,提高了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六是监督检查方式多样。通过开展财政资金安全专项检查、非税收入专项检查、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进一步强化了各级财政资金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