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正阳镇立足本土实际,依托固有产业基础,紧抓政策发展机遇,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扎实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一证”在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切实提升群众产业发展技术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品提质、产量增加的目标,正阳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安排的相关职业产业技能培训活动,紧抓机遇,广泛组织、动员农户参训,帮助农户提升技能的同时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此外,力邀上级部门专家、技术人员在全镇10个村流动开展包括蜜蜂培育,家禽养殖和防疫,茶叶、烤烟、魔芋、核桃等种植和加工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技术培训,传授专业知识,进行答疑解惑,效果显著,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全镇有158人获得了陕西省职业技术培训证书,开展了覆盖10个村20余次的技术培训。
“两站”驱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酒香但怕巷子深”。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之下,时效性和便利性已然成为并列于质量、特色、专业性等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甚至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为适应新形势,打破地缘限制,让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形成品牌效应,正阳镇立足交通短板,抢抓电商发展机遇,引进“农村淘宝”项目,培育建成农村淘宝张家坝村、八仙村2个服务站,发展电商8家,搭建起农户、农产品与外界的交流、销售平台,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代售协议,代销茶叶、党参、蜂蜜、腊肉等农特产品,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目前,淘宝站已培养两名贫困户农村淘宝合伙人,发展村淘助手4名,月均发单量达500单、营业额达15万元,切实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三变”助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
“独木不成林”。为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正阳镇大力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积极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村集体+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让所有参与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受益。其中,作为该镇先行试点村的让河村,由政府搭台,引进中药材大户王艳宁等致富能手共同组建了平利县华森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资源入股、技术及管理入股、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合作等形式,流转林地约8000亩,流转土地558亩,主要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同时与茶叶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及63户贫困户签订购销农产品、药材基地务工等带动脱贫协议。目前有8户12人与合作社签订长期务工合同,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两名管理人员分别是4500元,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赢利的良好局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以及老年人的赡养等社会问题。
|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