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我县召开上半年脱贫攻坚总结点评暨三季度安排部署会
○县长陈伦富在城关镇督查时要求:以过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因地制宜兴产业 “三变”改革促脱贫
——西河镇磨沟村“三变”改革显实效
○长安镇召开新民风建设暨“三变”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
○正阳镇:打好三场战役 夺取脱贫胜利
○三阳镇:好典型 助脱贫 有力量
○八仙镇提前谋划2018年移民搬迁工作
○县民政局为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8万元
我县召开上半年脱贫攻坚总结点评暨三季度安排部署会
8月30日,我县上半年脱贫攻坚总结点评暨三季度安排部署会在县委、县政府会议厅召开,通报上半年脱贫攻坚考核结果,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县委副书记徐启菊主持会议,县委书记郑小东、县长陈伦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贤存、县政协主席王兆江等全体在家县级领导及脱贫攻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县脱贫办、追赶办、搬迁办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副县长陈永乐对我县上半年脱贫攻坚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指出,今年以来,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比较明显。一是工作责任有效落实,二是扶贫对象更加精准,三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四是脱贫措施有效创新,五是驻村帮扶取得实效。但工作中还存在攻坚困难认识不足、搬迁建房进度迟缓、行业项目进度不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帮扶不实依然存在、信访问题依然突出等共性问题,同时各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个性问题。
通报要求,下一阶段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务必对标任务算清时间账,多方发力推动工作落实,迅速掀起百日攻坚会战高潮,利用有限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要进一步加快搬迁建房,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多开作业面,上足人力和机械,日战夜攻,确保按时完成建房任务。要进一步做实群众增收,对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情况要开展全面核查,督促市场主体及时兑付流转费用、劳务工资等;农技人员要精心指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包户干部积极协调联系销售农产品,对已经验收通过的产业项目要及时兑付补助资金。要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与镇村对接,对标考核标准研究推进措施和工作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确保10月底前所有项目完工投用;同时,所有整合的行业扶贫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都要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报账兑付进度。要进一步夯实驻村帮扶。要结合“树千名自强标兵、交万名农民朋友”活动和新民风建设,扎实践行“三苦三真”精神,把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到位,把承诺办理的事项立即解决落实到位,赢得群众理解和满意。
县委书记郑小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郑小东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现在关键要干。一要提高认识加油干,要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站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实际行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二要明确职责加油干,要明确岗位职责,对照责任清单,细化分解落实任务。三要扭住重点加油干,要熟悉掌握脱贫攻坚政策,加快移民搬迁、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变改革工作,及时化解信访矛盾,提升群众满意度。四要突出问题加油干,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整改。五要狠抓落实加油干,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一级带着一级干,深入镇村农户,切实解决问题。六要强化问责加油干,要以铁的纪律和问责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县长陈伦富就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正视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二要对标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试点,完善机制。三要激励干部,抓好落实。发扬三苦三真精神,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把决策部署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县长陈伦富在城关镇督查时要求:
以过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8月28日,县长陈伦富在城关镇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并主持召开帮扶部门脱贫攻坚推进会。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唐如刚,县人武部部长扶植坚出席会议。
会上,城关镇汇报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部分包联脱贫村部门就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作了表态发言。
陈伦富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百日会战的关键时期,城关镇和各帮扶部门要紧紧围绕年度脱贫任务鼓干劲,抓重点,倒计时,以过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要鼓干劲,争
上游。要吃透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力争城关镇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二要抓重点,补短板。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搬迁入住、收入越线、信访维稳、基础设施完善、“三变”改革试点、新民风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查摆问题,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有效补齐工作短板。三要倒计时,严纪律。要根据脱贫任务倒排时间节点,加强干部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狠抓责任落实,以扎实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因地制宜兴产业 “三变”改革促脱贫
——西河镇磨沟村“三变”改革显实效
西河镇磨沟村位于平利县北端,辖6个村民小组414户14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9户715人,2016年贫困发生率为48%,全村耕地面积3650亩,林地19439亩,是全镇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村之一。近年来,该村不等不靠,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经营主体,壮大特色产业,创新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产业兴、收入增、活力显、民风正、脱贫赢”的显著成效。
培育经营主体,唤醒沉睡资源。针对土地闲置撂荒、林地利用率低的实际,西河镇制定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培育了一批经营主体落户磨沟村。支持优秀农民工杨孝坤返乡创办宏远梅花鹿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圈舍500平方米、饲料储藏室400平方米,流转林(土)地2000余亩建设饲料基地,发展大棚蔬菜100亩,饲养梅花鹿270只。利用农业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原源茶业有限公司、丰源林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来平绞股蓝种植专业合作社、实丰生态养殖合作社,2017年发展茶园400亩、软籽石榴200亩、绞股蓝80亩,饲养生态猪500头。通过这5家经营主体,磨沟村闲置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产业建设逐渐步入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轨道。
整合帮扶资金,推行入股分红。为破解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的系列难题,磨沟村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2016年,采取“支部+高校+企业+贫困户”模式,以宏远公司为承接主体,以“代养入股分红”为主要方式,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带资入股。西安交大、县市监局两家单位筹资25万元,为当年计划脱贫的50贫困户每户提供5000元资金,集中入股到宏远公司,每户认养宏远公司1只梅花鹿幼崽(价值5000元)。考虑到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等因素,贫困户认养的梅花鹿幼崽由宏远公司代养,1—3年内公司每年为入股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3年合同期满后公司按4000元/只将贫困户认养的梅花鹿回购,贫困户最终获得7000元现金收入。2017年,磨沟村将61户贫困户18.3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每户3000元)作为股金,统一入股到宏远公司,6年内公司每年为入股贫困户每户分红800元,贫困户最终获得4800元现金收入。目前,入股的111户贫困户全部拿到了股权证,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分红有依据、持续增收有保障。
建立联结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在入股分红的基础上,磨沟村将全村劳动力进行分类,建立贫困劳动力花名册,扎实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要求5家经营主体优先流转贫困户林地、优先聘用贫困劳力,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2017年,全村55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增收1100元,60户贫困户通过劳务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村民柯昌峰是贫困户,以前由于缺技术,在家创业门路窄、外出务工收入少,近年来他响应村“两委”号召,安心在村里的5家经营主体务工,2016年挣得工资收入2万余元。如今,磨沟村贫困户已经形成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工资”的增收格局,为如期脱贫、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廖维民 魏燕)
长安镇召开新民风建设暨“三变”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
8月30日上午,长安镇新民风建设暨“三变”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张店村召开。
会前,参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张店村三组山林经济合作社林场。张店村三组山林集体经济发展于1993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开荒造林绿化荒山1000余亩,种植杉树500余亩,量化资产达到1315.27万元。老支书樊文来详细介绍了林场的发展过程以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进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表示张店村要借助“三变”改革这一契机,持续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真正把绿树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观摩组现场观摩了张店村道德评议会,对本次道德评议会的流程和选用的事例给予充分肯定。县委常委、副县长尚磊,农林科技局局长刘天平为该村通过评议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典型颁发证书和奖品。
观摩结束后,在镇大会议室召开了长安镇新民风建设暨“三变”改革工作推进会。镇党委书记魏传伟指出,开展这次新民风建设和“三变”改革观摩会,是要借助新民风助力脱贫攻坚,借助“三变”改革激发农村活力,通过新民风建设解决“扶贫先扶志”的问题,减少“靠在墙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的等、靠、要惰性思想,通过“三变”改革,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经营权放开搞活,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会后各村要转身抓落实,掀起工作热潮,要集中精力、赴下身子同时讲求方法,因村而异,一切从实际出发,所有工作要体现“真”、“实”。(柯炎培)
正阳镇:打好三场战役 夺取脱贫胜利
当前,入秋已近一月,天气日渐凉爽,但正阳镇脱贫攻坚各条战线上的“战士们”热情不减、激战正酣,各项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的推进。今年以来,正阳镇及早谋划、抢抓进度,以不摆脱贫困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打好三场战役,切实助力脱贫攻坚。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战役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近年来,正阳镇把硬化通村通组公路、新建产业路等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民生工程。与此同时,为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多次入户走访、动员,宣传联户路建设的相关标准、补助政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截至目前,已完成正阳河村道路硬化3公理、南溪河村道路硬化2公里、周家坪村道路硬化4公里,努力实现“镇村之间通水泥路、村民小组通砂石路、重点院落通连户路、农业园区通产业路”,同时还大力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陆路(产业路)+网路(互联网)”联合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打好保障房建设战役
正阳镇今年共有泗水坪、南溪河2处安置区178户搬迁安置房和140户“两院合一”安置房在建,由于高山地区入冬以后各项工程无法正常施工,因此房屋建设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也是一场艰难困苦的拼搏之战。为打好这场攻坚战,镇领导多次深入工地,召开现场办公会,针对地形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征地拆迁等各种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和部署。各村也都相继成立了脱贫攻坚信访矛盾调解顾问工作组,对矛盾信访问题高度重视,从源头抓起,确保施工不受人为阻扰。目前,安置房均已进入三层主体建设,按照20天完成一层主体的建设进度力争10月初完成建设,确保及时验收入住。
打好民生工程建设战役
近年来,正阳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教育、医疗、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多次提出要切实提升民生福祉,一是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在已有正阳镇中心小学、洪家坪村教学点的基础上,经多方研究讨论、实地勘测,决定建设张家坝小学,并将于今年八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届时,来自周边村组的学生“天不亮就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的现状将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加强医疗卫生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政策,在各村设立村卫生室,招聘选派优秀的医疗人才入驻,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同时大力宣传“贫困户住院合规费用全免”的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三是严格民政兜底措施。加快鄢家台村区域性敬老院、“两院合一”等养老设施建设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王梓)
三阳镇:好典型 助脱贫 有力量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许多贫困户 “等、靠、要”思想和攀比、争贫风气依然存在,成了扶贫工作的“硬伤”。为加强对群众思想的引导,三阳镇结合新民风建设,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道德评议为抓手,通过设立善行义举榜,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大力挖掘传播身边的勤劳致富典型和好人好事,以典型示范带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鼓励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阳镇泗王庙村村民张功炳,全家7口人,父母双亲已经年过古稀,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患有内风湿,家里就他一个人挣钱养家,基本生活很难有保障。2014年,经过各级评议,将他评为贫困户后,以前有种植绞股蓝经验的张功炳在镇村帮扶干部的鼓励下,整合自己的土地,开始了小规模的种植,并且收入很可观。在尝到甜头后,他不仅自己扩大了种植规模,还积极动员周边群众跟着他一起干。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现在的张功炳不仅盖起了小楼房、办起了加工厂,就连绞股蓝批发销售的程序也掌握了,顺利在2016年底实现了脱贫摘帽。在道德评议会上,被评为正面先进典型的张功炳说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里程,这个五尺高的汉子自己都感叹,因为他曾经也苦恼过、气馁过,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也想过去找政府要一点,但在关键的时候,党和政府拉了他一把,让他重树了生活信心,现在他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周边贫困户跟他一起发展、一起致富。
同样被评为正面典型的桂芳兵,也是一条“硬汉”,一个人独自生活的他居住在偏远的泗王庙村四组,交通不便加之患有残疾,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他身残志坚,被评为贫困户后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这种生活现状。有过养猪经验的他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将原来养的两头猪扩大到现在的六头,腿脚不便,干不了别的,把猪饲养好就成了他的主业,虽然很辛苦,但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好他就觉得很高兴。今年,饲养母猪已经产崽两窝,纯收入就达到了4000元,现在村里在安置点给他分了房子,在入住前他还不忘主业,多次向村“两委”提出申请,希望能在安置点附近建设猪圈,继续发展他的养猪产业。
目前,在三阳镇像张功炳、桂芳兵这样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该镇正广泛在各村开展道德评议,将这些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梳理出来,通过善行义举榜、“新三阳”微信公众平台、镇村文化墙等进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贫困户树立自强致富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吴明林)
八仙镇提前谋划2018年移民搬迁工作
“夏支书,听了您的介绍,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我们明年到松树庙安置点。”日前,在八仙镇松树庙村三组贫困户夏廷六家中,经过村支书夏基培等人多次上门介绍扶贫搬迁政策和2018年安置点规划情况,他确定了自己的搬迁意愿,签订了移民搬迁“三项协议”。
为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近日,八仙镇在奋力建设2017年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同时,早安排,早入手,提前谋划2018年移民搬迁工作。
该镇结合镇情实际,广泛征求需要搬迁贫困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深入各村实地调研查看,科学选择2018年安置点建设地址,对确定的集镇、龙门、松树庙、乌药山、三星寨等安置点,迅速启动规划设计、招标、征地拆迁等工作,为2018年贫困户搬迁脱贫奠定基础。同时,该镇组织镇村干部再次深入各村未脱贫的贫困户家中,对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和贫困户进行对接,对存在住房安全问题的贫困户联合制定解决措施,精准确定2018年搬迁贫困户,签订移民搬迁“三项协议”。
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2018年乌药山、松树庙、龙门、集镇安置点的规划设计,拟定2018年搬迁贫困户806户2884人。(张根 覃伟)
县民政局为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8万元
为了让贫困大学新生圆上“大学梦”,8月30日,县民政局举行2017年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为3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8万元。
今年,县民政局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将帮困助学工作与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工作紧密结合,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难问题,千方百计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走上成才之路。县民政局对困难对象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核审批后,最终确定了3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为救助对象,并为每名大学生解决了5000元助学金,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学子解决了实际困难。(夏桂元)
| 责任编辑:罗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