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美 乡 村”的 美 丽 温 度
——平利县率先建立五重保障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人们常感慨“大病一场,小康泡汤”,然而,城关镇凉水沟村贫困户黄承友却因“五重保障”走出了因病返贫的阴影。
黄承友因患多发性脑梗塞住院34天,治疗费达24000.82元。7月19日,黄承友结算报销时简直不敢相信,医疗费新农合报销14794.18元、大病保险报销2570.18元、大病补充保险报销770.18元、民政救助报销2400元、政府兜底救助报销2400元,自己只承担不合规费用1066.28元。
“贫困户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三大保障基础上,由县财政出资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和创新完善政府兜底保障,确保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从今年6月1日起,我县创新构建“五重保障线”为贫困户看病“兜底”,使我县1993户、5761名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免费看病不再是梦。同时该举措对全市如何推进“健康中国”有效破题,让这个“最美乡村”增添了更多的美丽温度。
破 解 因 病 返 贫 难 题
资料显示,我县现有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25241户、68068人 。其中因病致贫对象1993户、5761人,其中患病2046人。现实情况是,“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了贫困户看病贵的压力,但仍是个巨大的负担,尤其是面对重特大疾病,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率达8.46%。
今年以来,我县立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和“健康中国”两大论述,聚焦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两大期盼,全力解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两大问题,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五重保障”、优化医疗服务等措施,推动全县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成效。6月1日,我县在全市率先构建实施“五重保障”,让无数贫困户看得起病成为现实。
“五重保障”是指两道基本保障线、两道补充保障线、一道兜底保障线。贫困户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三大保障基础上,由县财政出资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和创新完善政府兜底保障,确保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都能及时有效得到救治,让贫困户看病合规费用100%报销。
两道基本保障线。“新农合”是第一道保障线,我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群众在镇卫生院住院由新农合100%报销,在县级及以上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封顶线22.5万元。“大病保险”是第二道保障线,保险起付线由10000元降低至3000元,经新农合报销后的余下合规费用,由大病保险按比例报销,报销封顶线30万元。
两道补充保障线。“大病补充保险”是第三道保障线,县财政出资220万元,为建档立卡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一份大病补充保险,做为医疗保障补充体系,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在8万元以内的,由中国人寿保险平利支公司予以按规定报销。“民政救助”是第四道保障线,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由民政部门按五保户100%、低保户70%、一般贫困户50%比例报销。
政府兜底保障。我县针对白血病、先心病等11种重大疾病和重特大疾病、家庭多人患病、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及无任何支付能力的特殊贫困患者,由财政出资500万元设立大病专项补充救助基金,成为贫困患者住院第五重保障。贫困患者在经“四重保障”政策补助后,合规费用剩余部分由大病补充救助基金全额补助,实现贫困患者住院合规费用全报销。
看 得 起 病 ,看 得 好 病
西河镇西坝村贫困户李媛媛,2016年不幸患上白血病,今年5月份住院花费高达370654.85元,按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标准报销后自付94053.08元。
虽然自己只付不到10万元,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后继治疗费用亦无着落,让整个家庭陷入绝境。
6月1日,我县正式实施“五重保障”,给李媛媛一家带来了生机。6月份,李媛媛再次住进西安交大一附院治疗,费用为65389元。经过五重报销,李媛媛只付了不合规费用1254元。目前,她正在积极准备骨髓移植。
也是其重大意义所在。“五重保障”的实施,强力推进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实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五重保障”的标签。
八仙镇松树庙村贫困户张民秀住院费用15543.88元,自己只付了225.7元的不合规费用。
城关镇七里村低保户朱玉珍住院费用了6770.69元,自己只付了2元不合规费用。
广佛镇香河村五保户刘代新住院费用13770.1元全部报销……
实施“五重保障”后,我县2个月共收治贫困住院患者1985人次,住院总费用853.36万元,通过“五重保障”报销合规费用819.01万元,合规费用100%报销,实际报销比例达95.97%,不合规费用仅占4.03%。
好 政 策 配 套 好 服 务
兴隆镇太子沟村陈昌连,正在“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报销手续,其住院治疗花费32198.94元,“五重保障”一次报销后自己承担不合规费用1643.1元。 让他更高兴的是,“一站式”服务,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到几个单位去报销,“30分钟办完出院手续!”
好政策配套好服务。“一站式”服务因“五重保障”而生,其目的就是简化程序,一路“绿灯”,免去贫困户看病来回奔波。
我县合疗办牵头,民政、保险部门配合,县上成立医疗服务“一站式”结算办公室,各医院开通贫困户就诊绿色通,贫困群众凭“健康扶贫保障证”、《转诊证明》即可免缴押金入院,住院期间都有专人答疑解惑。出院时在医院“一站式”服务窗口一次报销。医院报销资金,由各医院向我县“一站式”结算办公室定期结算,县“一站式”结算办公室与保险公司、民政等相关部门定期核算划转。
目前,我县贫困人口省、市、县、镇四级医疗“一站式”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县贫困患者在有协议确定的陕西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7家省级医院,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等6家市级医院,以及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各镇卫生院住院,只需持身份证、《健康扶贫保障证》和《转诊证明》即可免缴押金入院,出院时在医院办理费用“一站式”结算。
县医院选派专家联合镇卫生院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建立救治台账,因病施策,分类救治,制定“一病一方”治疗方案,筛选100种常用药品对患者进行免费发放。对重特大疾病等特殊贫困患者住院通过“五重保障”全额报销合规费用。目前,我县对筛查确定的大病患者565人进行集中救治,已治愈278人。其中患11种大病98人,已集中救治和正在接受救治87人。对1481名慢性病患者进行了签约管理,已免费给药45.58万元。
同时,我县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79个医师团队,与全县252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0%签约,让“五重保障”惠民万家。(刘勇 熊荣军)(刊发于《安康日报》2017年8月14日01版)
平 利 县 社 会 扶 贫 三 部 曲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在女娲故里平利县,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扶危济困,扶贫助学,奉献大爱,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主动承担脱贫攻坚战的社会责任,奏响了一曲曲社会扶贫的华彩乐章。
平利援少会:山间那抹天空蓝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大多数人们都在室内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却有那么一群人始终奔走在扶贫助学的公益路上,他们就是平利县援少会的志愿者们。头顶烈日,不怕酷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的身影成为山间最纯净的一抹蓝,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来喜悦和希望。
家住广佛镇的小辉,是广佛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册贫困户。父亲早年去世,家中仅剩下身体瘦弱的母亲拖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奶奶,靠着在超市打工的微薄收入,不仅要偿还丈夫生前欠下的外债,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其艰辛可想而知。
小辉一家人的生活始终牵动着大家伙儿的心,在援少会的努力和帮助下,深圳“爱的传递一对一助学”基金对姐姐小唐进行了资助。今年7月初,又对接了广东一家企业又对小辉实行了一对一助学,目前2个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基本得到解决,姐妹俩又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据援少会秘书长陈女士介绍:协会于2017年5月2日成立,主要通过协调、组织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爱心力量,通过开展少年儿童关爱、传统文化进校园、心理疏导、临时救助等项目对我县境内少年儿童进行援助。在实施贫困助学工作中,每年定期开展走访活动,根据每个贫困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助学计划,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作为这个组织的牵头者,会长孙小康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夫妻俩原是供销社下岗职工,后来在县城经营一家茶庄。说起来是茶庄小老板,可援少会会长更像是孙小康的第一身份,如今他的茶庄俨然成了援少会的大本营。在这里,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医生,是工人还是干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为了这一份光彩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努力着,付出着......
自协会成立以来,已发展志愿者172人,会员遍布全县11个乡镇,所涉项目惠及2万多名少年儿童,募集爱心善款40余万元,为150名贫困儿童提供了学业帮助。
女子创业协会:扶贫路上娘子军
在平利县,活跃着这样一支女企业家队伍,她们兴办企业解决就业,抱团入户捐资助学,为脱贫攻坚献上一份别样爱心。
在她们看来:扶贫就是要让群众有事干,能挣钱,要让群众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样是种地,农民可以变工人,农民可以领月薪。
平利田珍茶业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定预算,作为扶贫开支,一方面免费发放茶苗、有机肥和添置茶叶器具,一方面为一些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茶叶老板高英在长安镇办起了农家乐。谈及缘由,竟是为了解决当地部分群众就业,如今农家乐开的红红火火。
“她们在农家乐打工,既挣了钱,家里如果有个事,回去也很方便,公司灵活用人,就业顾家两不误,在公司的贫困户今年就可脱贫!”高英说。
1980 年出生的郑香兰,在平利县社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成立“香香公主”绞股蓝线下体验店,号召贫困户发展绞股蓝、茶叶,他们种植土特产,自己再通过网上销售,不仅自己月收入过万元,种得下、卖得好,也让参与的贫困户有了发展生产的信心。
这些在商业界扎实苦干的女老板们,个个心中都有一本扶贫真经,有人风趣地说,在平利女子创业协会,人人都自觉自愿做扶贫的事,俨然是女子创业扶贫协会!
慈善协会:善行义举的老字号
来到平利的各个乡镇,都能看到慈安桥的身影,老百姓亲切的称它为幸福桥。这一座座幸福桥的建成,是因为有了像屈孝余、吴祥义、程用贤这些慈善人士的爱心捐助,才让大山里的人们摆脱“小河一涨望河兴叹”的困扰,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今年,平利县慈善协会针对贫困村行路难、学生因洪水阻隔不能上学等状况,筹资175万元,在边远山村援建慈安桥、慈安便民桥35座,万余群众受益,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自我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县慈善总会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救助和扶贫济困中的作用,挖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协会涉及慈安便民桥、助学、安老、助医等6个项目,募集资金达400多万元。同时积极号召社会各界人士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姜兵,就是其中一例。
做生意讲良心,做公益献爱心,这是平利县爱家婚庆庆典公司经理姜兵的人生信条。正缘于此,他在诚信经营的同时,带领他的爱心团队扶贫助困,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2014年,姜兵带领他的爱心团队在广场组织“爱在希望—关爱成长”义卖活动,将义卖活动收入的10%捐给慈善机构设立助学专户,定向救助10名贫困学生。2015年,为八仙镇韩河村 20户贫困老人送去价值1.2万元的生活慰问品,为正阳镇30名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包”。2016年,他又无偿出资2万元支持龙头村“民俗文化活动”......但凡哪有慈善公益活动,都能看到他和团队伙伴们的身影。几年来,他已累计捐赠各类款物8万余元。
涓涓细流汇大爱,无私奉献助脱贫。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平利县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已初步形成由单纯依靠政府扶贫向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大格局!(余玮)
| 责任编辑:杨娟